中國人民有個共同愛好,那就是吃,而動物內臟作為一大類食材,在我國一直挺受歡迎的。什麼夫妻肺片、熘肝尖、豬肚雞啦、烤腰子啦,時不時就得吃上一頓。
當然了,也不是人人都愛它們,還有好多朋友對此避之不及,光聽名字就覺得反胃。
愛吃內臟的人,覺得它是高檔次的「肉」;而不喜歡的人,卻覺得那根本就是屠宰中的下腳料,根本不配叫「肉」。
我呢,其實並不care你愛不愛吃,我就是想問你,有個問題你思考過沒——內臟到底算不算肉?
今天午飯吃夫妻肺片,所以我算是吃肉了嗎?
圖片來自:123rf.com.cn
內臟是什麼「肉」?
狹義上的肉,就是此刻你腦海中浮現的那種——動物四肢和軀幹上,以骨骼肌為主,兼帶脂肪的部位,比如肥肉、瘦肉、五花肉。
狹義上的肉
圖片來自:123rf.com.cn
而從廣義上來說,動物身上,刨去皮、毛、骨、甲,其他的都可統稱為「肉」。其中既有骨骼肌、脂肪這樣確鑿無疑的肉,也有筋、膜等「結締組織」,以及黏膜、淋巴這樣的「上皮組織」。
於是,到底算不算「肉」的爭論焦點往往集中在兩處:一是骨肉相連之處,以韌帶、肌腱等結締組織為主,俗稱「筋頭巴腦」的部位;另一處就是體腔內心、肝、肺等各種內臟。
所以,吃內臟就相當於是在吃肉
無論從生的外觀質感,還是做熟後的口感上,內臟都都應該算是狹義上的「肉」,因為它們的組織構成有很多類似,甚至共通之處。
但內臟之間的成分差異,使它們吃起來的「肉感」都不太一樣。於是,根據它們的成分屬性,我們把「五臟六腑」劃分成了4個陣營。
心臟
另類而純粹的肌肉
火燎鴨心、豬心湯、碳烤雞心...好吃好吃都好吃!
別看各種動物心臟的個頭都不一樣,但吃起來肉質都很細膩——比純瘦肉細多了。這是因為心臟全都是由純純的肌肉組成,但又不是一般的肌肉。
各種動物心臟,大小不太一樣
肌肉分為三種: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功能各異。通常我們吃的瘦肉,都屬於骨骼肌,肌纖維最粗。
而心肌的肌纖維卻進化得很細,但又不失收縮時的力度——這是只有心臟才獨有的組織構造,讓心臟搏動有力,順帶吃起來肉質細膩又富彈性。
心臟幾乎都是由心肌構成的,而且除了心室、心房和主動靜脈之外,它也沒有其他的體液「管道」和腺體,所以也就沒有什麼異味,是人們最容易接受的內臟類食材。
烤雞心,真香啊
胃和腸
一層肌肉一層膜
愛吃動物胃和腸的人,多半都覺得它們嚼起來又脆又彈,入口還很軟滑——這聽起來有些衝突的兩種質感,能出現在同一種食材上,正是因為胃和腸都是由兩類迥異的組織疊合而成:肌肉和黏膜。
在飲食界,胃可不叫胃,它被人們改稱為「肚」,像羅漢肚、肚包雞這些菜,用的是豬肚,而爆肚、滷水金錢肚用的則是牛肚。
滷水金錢肚
圖片來自:全景網
胃是消化系統中食物被初級消化的地方,並通過蠕動,將處理過的食物傳遞給腸道——這兩個步驟,需要藉助兩種組織來實現:厚實的黏膜層分泌消化液,發達的肌肉層提供蠕動動力。
胃的這層肌肉屬於平滑肌,肌纖維長且細,能不受大腦控制自行收縮。從食用角度來說,黏膜層正好提供了軟滑的口感,肌肉層則提供了脆硬的質地。
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胃不同於豬,它們擁有4個胃,並且4個胃還各有各的功能。
按照食物消化經過的順序,分別為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瘤胃個頭最大,用來儲存沒消化的食物,黏膜層上面密布了細微的突起,俗稱「毛肚」。
火鍋涮毛肚
圖片來自:全景網
網胃是用來篩掉食物中不能被消化的成分的,黏膜層上全是蜂窩狀皺紋,故而又叫「金錢肚」。
瓣胃的功能則是為了吸收水分和磨碎食物,所以需要很大表面積,這就使得它生得「溝壑縱橫」,於是得名「百葉」。
百葉
至於皺胃,它會分泌消化液,所以黏膜層厚而滑膩,俗稱「葫蘆頭」。
葫蘆頭
至於腸道呢,分大腸和小腸,功能略有差異,但組織構成幾乎無差。
同胃壁一樣,腸壁也是由黏膜組織和平滑肌組成,但它的肌肉層比胃壁要薄,所以彈脆的質感不如「肚」,略顯軟膩,再加上黏膜層往往還囤積了很多脂肪,於是它有了「肥腸」這個名字。
大腸面,香
肝和腎
用膜套住的「朗格」
熘肝尖、炒肝、火爆腰花、烤腰子,這幾樣點擊率頗高的「大葷」,原料就是動物的肝臟和腎臟,腎在食材里被稱為「腰子」。
熗腰花
圖片來自:全景網
肝和腎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和過濾,這倆過程都不需要收縮和蠕動,所以肝腎沒有肌肉成分,吃著沒啥嚼頭。
但因需要強大的分泌和過濾功能,所以它們的構成主體是「上皮組織」——一種看起來像動畫《忍者神龜》里大反派「朗格」的物質,柔軟且沒啥彈性。
《忍者神龜》中的朗格
而為了保護這個柔軟的組織,外部需要罩上一層厚實的結締組織膜,這就讓生的肝和腎看起來,表面極為光滑。
由於肝臟還有造血功能,裡面密布了各種粗細大小的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所以生的肝臟總是血淋淋的,怎麼洗也洗不凈血水。做熟後,其中的血液凝固,切片的表面都是毛毛茬茬的。
腎在「濾尿」的過程中,會殘留很多尿素成分,氧化後形成了帶臊味的銨類物質,同時它的中心區域還密布著很多殘存尿液的細管,所以腰子才都有很重的臊氣。
肺
氣泡撐起的殼
動物的肺吃起來很宣軟,有點類似海綿。
比如滷煮火燒、羊雜湯里的肺片,看著有點像肝,但只要一進嘴,就能立刻吃出不同。
滷煮火燒
羊雜湯
這是因為它裡面含有大量的氣泡——肺掌控著大部分呼吸功能,呼入呼出的大量氣體要於此交換。於是,它結構需要是「中空」的,但又不是類似保鮮袋的整個空殼,而是靠許多微小的氣泡組合而成,這些氣泡就是「肺泡」。
肺泡也屬於上皮組織,質地軟滑,光靠自己難以成形,因此還需要有支氣管、血管等組織來充當骨架,才能讓肺的形態穩固。這也就是為何人們在吃肺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有大小不一的管狀截面。
肺中的支氣管
你愛吃內臟這樣的「肉」嗎?
最愛哪種?
隨堂考
撰文 | 艾曉騧
攝影 | 唐志遠
微信編輯 | 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