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壓制了A股股價?目前的A股處於歷史上什麼階段?講得很透徹

2019-07-24     交易華爾街

對於絕大多數的投資者而言,對市場細節波動的關注,甚至是過度的,而較少去關注大趨勢大戰略,所以才會出現牛市一窩蜂地買股票,熊市股票無人問津。

股票市場很可能處於未來十年運行的低位區域,你是否認同這個觀點呢?

市場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在大漲之後,投資者就會認為政策之力無所不能,在市場大跌之後,就會認為市場規律才是王道。

其實,中國股票市場有個特點,當政策和規律形成兩點共振的時候,往往就是大牛市啟動。2005年998點,2009年1664點和2013年1849點,概莫能外。

現在,市場政策底的信號,在今年2月底已經明確地發出,資本市場的戰略定位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

市場規律方面,A股熊市周期大約是四年左右,比如2001年2245點到到2005年998點,2009年3478點到2013年1849點,基本都是四年的調整周期。

本輪調整自2015年6月5178點調整到目前,已持續了四年,即使考慮時空的鐘擺效應,現在點位上,應該是相對低位區域。

所以, 筆者的看法是,站在更廣闊的時空看當下,我們對中國股票市場的未來,應該更加樂觀,更加淡定,更加從容!

任何一輪真正的牛市都需要有持續的主流板塊推動。這樣的主流板塊所在的行業,應該對經濟運行有明確的推動作用。每次行情的發動都是由無法預知的因素引起的,儘管每次均不相同,但縱觀中國股市各次牛市的特點,還是有一些共性的。

明確的主流板塊

每次的牛市都需要有可持續的主流板塊,這樣的主流板塊所在的行業,應該對經濟運行有明確的推動作用。

主流板塊的持續性

一個能夠發動牛市的主流板塊,絕對不是那些願意承擔風險的投資人創造出來的,也不是那些精明的分析師們發現的,而是在產業界中不斷地發掘出來的。也就是說,一個主流板塊,既需要有實際業績來證實該主題的投資價值,又需要有新的信息不斷地展開,來提升該主流板塊的投資期望。期望和業績都是牛市投資主題的必備品,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高價績優股備受追捧

中低價股票的散亂上漲,雖然也能夠推動股指上升,但同時也說明了市場缺乏牛市信心,這種牛市只能是投資人信心膨脹的結果。如果是那些高價績優股出現高歌猛進,那麼就說明這次行情確實是一次牛市行情。

從把握機會的角度來看,指望踏准每一個板塊輪動是非常不現實的,可以參考歷史上的股市,牛市板塊啟動順序是什麼?

以07年為例板塊輪動的順序:

先是金融有色等藍籌股的上漲,下游消費輪動,到牛市中期金融地產成長全線大漲,下游消費三線垃圾股雞犬升天,5.30股指最高見4275點,管理層提高印花稅,引發大盤暴跌。再次切換,煤鋼色、金融地產等權重藍籌股撥高股指,二線藍籌股出現分化走勢,三線垃圾股超跌反彈後弱勢整理,股市開始趕頂的過程,行情結束。

而再來看看2015年的槓桿牛的板塊輪動順序:

券商、泛金融---科技成長---金融地產---製造裝備軍工---低價題材---銀行消費,股市到頂。

總體來看,雖然略有差異,但總體還是有相似之處:

第一波:大金融、券商板塊

券商在熊市極度超跌,遠低於銀行和保險,價值需要重估。

牛市啟動,沖在最前面的,按以往的歷史來看,大機率會是券商板塊。股市第一波券商激活市場後,以後還會來回的震盪。在震盪期間,券商板塊的熱度很可能會冷卻下來。當然了,當股市震盪結束以後,開始發生真正主升浪的時候,券商開始分化,部分股票會跟著這一波再次大幅上漲。

第二波:二線藍籌

在券商啟動後,跟隨啟動的往往是藍籌股。一般來說,藍籌股都是業績比較好的績優大盤股。如果牛市到來的時候,業績好的肯定都會表現好。一旦權重藍籌股拉升,股指會快速上漲,成為引領市場的風向標。而在藍籌股中,泛金融類和一些藍籌股一般都是牛市啟動的第二波,比如銀行股、保險、地產、煤鋼色等。從經濟形勢和國家戰略來看,中字頭股票也會成為跟隨起來的一部分。

第三波:全面補漲

等到大部分藍籌表現之後,市場將會啟動第三波,這階段成長股、低價垃圾股全線拉升。比如兩三塊的低價,低價垃圾滿天飛;高價股漲的瞠目結舌,百元股不斷湧現。各種概念題材層出不窮。

第四波:市場大幅震盪

牛市後期,市場開始大幅震盪,一些主力開始跑路,股災開始預演,一些垃圾股提前完成頂部,崩盤下跌,牛市虧錢效應出現。

第五波:

在所有股票漲幅巨大,市場估值體系發生無以為繼時,任何消息都是壓死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藍籌股開始再次拉抬,掩護出貨,往往意味著一輪牛市的結束。

參考之前的幾輪牛市,我們目前處在第二波二線藍籌拉升階段,市場還有很多股票沒有漲,第三階段全面補漲仍未到來,板塊也以成長板塊為主,所以說如果現在還是牛市的話,應該是遠遠沒走完的,所以我們繼續維持牛市中段的看法不變。


是誰壓制了A股股價?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思考一下,為什麼會這樣,是什麼壓制了A股的股價。首先,必須承認港股市場要比A股市場成熟得多,具有更多的金融衍生品,這些產品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使得大盤股走勢更為活躍。雖然說金融衍生品是雙刃劍,助漲助跌特性明顯,但不可否認的是其的確對大盤股估值起到了推動作用,使得大盤股具有更多的操作價值。而在A股市場,優質的大盤股已經逐步淪落到被冷落的境地:盤子大、估值水平低、交投不夠活躍、賺錢效應小……越來越多的中小盤個股反而成了市場中的點。

因此我們看到在2010年出現了中小板牛市而主板市場熊市的極端走勢,原因就是A股市場的投資機制不夠完善,資金過度追求「投機」,而忽略了對價值型藍籌股的投資作用,導致藍籌股成為融資提款機,而中小盤個股成為概念聚集、投機資金的樂園。這樣發展下去,A股市場前景堪憂。因為這會導致整個市場的估值體系發生混亂,市場系統風險加劇,在極大程度上制約了A股市場的股價。股指期貨的引入,從一定程度上平抑了這種情況的發生,但還需較長的時間才能夠完全將偏差糾正過來,讓A股市場走上正軌。從這個角度來看,如今A/H股差價較大的情況應該會得到改變。

其次,就是大小非。為什麼幾年前A股股價普遍高於H股?打個比方,當水池很小的時候,稍向水池注水就很容易滿,甚至會溢出,所以大量的A股受到了流通盤相對其總股本流通股份很小的刺激,存在巨大的槓桿效應,從而股價很容易推高。而隨著全流通進程的發展,是原有流通股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解禁股突然出現,整個水池就變大了,但向池中注水的速度和水量變化卻不大,那麼要想讓現在的水池盛滿水就很難了,更不要說還有大小非往外面舀水的情況。這就是制約權重股股價在1~2年內處於低位弱勢的主要因素。


什麼是均線?

均線遠比K線重要,趨勢遠比波動重要,周線圖遠比分時圖重要……

打開股票軟體映入我們眼帘的,除了K線就非均線莫屬了,那五種顏色互相交叉幾乎充滿了我們的螢幕,更有人設置七八條之多,大概心裡是認為每條都是壓力位、每條都是阻力位吧……亂不亂?有用麼?軟體默認「5、10、20、30……」均線,這是不合理的,炒股最終要回歸到最簡單的幾項技術,而我一般就看一條特殊均線:20天均線!

直接看圖:

朋友們發現20天均線的神奇了沒?如上圖所示,K線上穿20天均線就是一輪上漲的起始,只要它不想跌就不會下穿20天均線!每一次觸碰後的反彈都是加倉的機會,一旦下破了,就很難再收回……是不是很簡單?呵呵,當然也沒那麼簡單,上圖是牛熊交替前後的走勢,漲得順暢、跌得痛快,可能您覺得沒啥說服力,我只是先讓您有個大概的了解,那好,我們看震盪市場時如何,如下圖:

如上圖,如果只看K線就知道這是個正常的波動市,有人肯定會說:「我就喜歡這個,最適合做高拋低吸啦!」您先別急,您回憶一下您每次高拋低吸都剛好拋在山峰上、抄在山谷里?其實是經常追在山腰上、又等跌回來才割吧?嘿嘿,問題就是,咱看到後面的走勢了才知道前面是那樣兒的,對吧!您本來以為一反彈就拉起第二波能創新高的是不是?……那麼,20天均線就告訴您,到底是沖高回落還是拉出主升浪!……再次看上圖,只有當黃線上翹的時候,K線上穿黃線才是主升浪,如果黃線還在下移,就別那麼自信的做波段,咱不知道它站上均線後到底能漲幾天就下殺。

我們再來看震盪市中的情況,如上圖:很清楚吧!

1.只要收盤價在20天均線之下就要跑;

2.只有滿足20天均線上拐這個條件後,看到K線上穿20天均線才能追漲;

3.在20天均線向上過程中,每一次回踩而不破都是加倉上車的機會;

這裡我特別還要提一下「回踩」二字是什麼意思,請繼續看下圖……

20天均線拐點右側簡單操作方法:日線圖為準,操作以收盤價為基礎價格。

重要原則:

: 20天均線拐點右側操作。

:拐點向上,貼線做多。

拐點向下。沖高拋空。

均線下降狀態開始慢慢走平,股價從均線下方突破,為買入信號出現。

圓圈的地方就是比較好的買入點,股價在20天均線下方,並且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可以做短線T+0。如果在上方運行可以進行跟蹤買入。最好要結合當前的市場或者配合大盤的走勢為佳。

買入點股價下穿均線,但是均線還在繼續上行中,沒多久後股價又繼續回到均線上方,視為買入信號。

這個均線一般取的是20天,或者30天線,如果短線的高手,可以結合10天線和20天線。天數越多,曲線越平滑。

股價在均線之上,但是碰到突然情況下跌,但是未破均線,很快又上升了,則為買入信號。

這種圖形大多位主力兇悍洗盤導致的,在第一時間就要介入,否則就晚了。等股價再次拉上去後,主力又要開始洗盤了。

買點的股價原來是在均線之下的,股價突然暴遠離均線,物極必反則是短線買入的機會(非高手勿操作)。

總結:

很多人都覺得道理是非常簡單的,不就是20天線上買,20天線下賣嗎?但是往往在實際操作中都做不到,這個就是人性中的弱點。

很多朋友暴虧30~40%,在某一個股票上栽了大跟頭,結果最後一看,原來是沒有按照20天均線原則來操作。

簡單的按照20天平均線來操作,你的股票買不到最低點,也賣不到最高點。卻保證「箭無虛發」。


記住一句口訣:一買二T三全賣,四看上下五再買,六開始繼續按一做(其中數字是第幾天)

出現下面這五種情況,把這情況最為一個基準,後面的第一天就逢低買入,稱為一買。第二天炒T+0,第三天全出,第四天判斷,如果收中陽,第五天可買入,如果收陰線可先放棄等待5日線回調20日均線不破又上翹時的基準買點,收十字星的話可以再看一天,如果後一天出現跳空陽最好(基準當天也可以買,如果買不到很低的價格就第二天逢低買),按口訣熟時如出現新基準則按新基準算。

買點基準1:5日均線上穿20日均線收大陽(最好是漲停板)

買點基準2:5日線上穿20日均線後出現先三陽後兩陰(三陽必賣,兩陰敢買)

買點基準3:5日線上穿20日均線後收兩陽加一陰(後一陽最好包住前面陰)

買點基準4:十日線二十日線上的跳空大陽漲停

買點基準5:5日線上穿20日均線後某天出現十字星後的跳空大陽


三根均線戰法

(1)均線首次粘合向上發散

均線首次粘合向上發散大多出現在長期下降趨勢末期和長期上升趨勢初期,是指股價在築底或盤整時,5日、10日和20日均線逐漸收斂,相互纏繞,形成均線粘合形態,然後股價或指數向,上突破均線粘合形態,各條均線向上多頭髮散。



圖1,均線首次粘合向上發散形態

均線首次粘合向上發散的技術特徵有以下幾點:

(1)出現在長期下降趨勢末期或長期上升趨勢初期。

(2)5日、10日和20日均線收斂,形成均線粘合形態。

(3)股價或指數向.上突破均線粘合形態,均線向上多頭髮散。

均線首次粘合向上發散的技術含義:看漲信號,買進。

均線首次粘合向上發散大多出現在長期下降趨勢末期以及長期上升趨勢初期,主要是主力進場吸貨所致。當股價或指數向上突破後,往往都會有一-段可觀的漲幅。

從平均成本的角度看,均線粘合表示市場內各均線周期的平均持倉成本相同,粘合的時間越久,平均成本相同的籌碼就越多。一旦股價向上突破,一方面說明所有持倉都出現盈利,沒有足夠的盈利,投資者是不會大量拋出的,因此持倉比較穩定。另一方面表明場外的交易者願意出更高的價格買入,甚至不惜讓堆積得如此多的籌碼全部獲利,多方的實力和決心非同一般。

均線首飲粘合向上發散的買入點在股價或指數向上突破均線粘合形態,以及均線多頭髮散的初期。



圖2,均線首次粘合向上發散,但60日均線下行,所以買入倉位要輕


圖3,周線出現均線首次粘合向上發散形態,信號可靠性更強


圖4,上升趨勢中出現均線首次粘合向上發散,看漲作用強烈

操作要點:

(1)均線粘合的時間越長,股價或指數突破後,上漲的力度就越大。

(2)股價或指數向,上突破均線粘合形態,以及均線向,上發散初期,如果成交量同步放大,那麼信號的可靠性更強一-些。

(3)在下行的60日均線之下出現均線首次粘合向上發散形態,有可能是長期下降趨勢的中期反彈行情,交易者買入時要控制倉位。等到股價或指數向上突破60日均線,60日均線上.行時再加倉買入。

(2)均線首次粘合向下發散

均線首次粘合向下發散大多出現在長期下降趨勢初期和長期上升趨勢末期,是指股價在築頂或盤整時,5日、10日和20日均線逐漸收斂並相互纏繞,形成均線粘合形態,然後股價或指數向下跌破均線粘合形態,各條均線向下空頭髮散。



圖5,均線首次粘合向下發散形態

均線首次粘合向下發散的技術特徵如下:

(1)出現在長期下降趨勢初期或長期上升趨勢末期。

(2)5日、10日和20日均線收斂,形成均線粘合形態。

(3)股價或指數向下跌破均線粘合形態,均線向下空頭髮散。均線首次粘合向下發散的技術含義:看跌信號,賣出。

均線首次粘合向下發散大多出現在長期下降趨勢初期以及長期上升趨勢末期,是主力和交易者兌現利潤所致。之所以會在高位形成均線粘合形態,原因有兩點:一是主力尚有大量籌碼未拋出,因此繼續維繫股價不大幅下跌,以便賣出好價錢;二是大量的場外交易者依然沉浸在牛市的狂熱和激情中,不計成本地瘋狂湧入,將理性交易者的拋盤悉數承接。無論是哪一種原因,一旦股價或指數向下跌破粘合形態,供求關係就會失衡,很容易引發恐慌性拋盤,使後市出現急跌走勢。



圖6,下降趨勢中出現均線首次粘合向下發散形態,清倉賣出


操作要點:

(1)均線粘合的時間越長,股價或指數跌破後,下跌的力度就越大。

(2)股價或指數跌破粘合形態,以及均線向下發散初期,無需成交量配合。

(3)在上升趨勢中出現均線首次粘合向下發散形態,雖然有可能是長期上升趨勢的中期調整行情,但因為均線首次粘合向下發散形態看跌的作用很強,所以即便是中期調整行情,中長線交易減倉的力度也一定要大,哪怕直接清倉,做錯的機率也會很小。


【牢記60分鐘K線「九不買」,想不賺錢都難!】

1、60分平頂形態不買

股價運行至高位,上攻受阻,拋壓逐漸加重。隨後連續兩個60分鐘K線有相同或極為相近的最高價,這兩根K線稱之為「平頂」形態。該K線形態形成後,意味著短期上攻受阻,行情摸高見頂,股價即將反轉。不過平頂形態的反轉力度較小,通常以陰跌為主。

2、60分鐘K線高位出現上影線絕不買

個股在上升趨勢中運行,突然某個60分鐘內快速拉升,隨後拋盤不斷湧出,導致股價回落至上一個60分鐘K線收盤價附近,留下一根長長的上影線。此K線形態意味著多頭積極追高,但高位拋壓較重,股價系那個上攀越艱難,行情很可能調頭向下。

3、60分鐘K線「空方炮」絕不買

所謂的空方炮就是指兩陰夾一陽的K線形態,它由兩根較長的陰線和一根較短的陽線組成,三根K線呈下跌趨勢,陽線夾在陰線之中,陰線的頂部儘量低,陽線的實體儘量短。當股價在高位區域出現空方炮時,表示空方取得支配地位,多方雖有反抗,但力量微弱,明顯不敵空方,後市看跌。

4、60分鐘K線呈倒V型反轉絕不買

股價在上漲趨勢中,由於市場看好的氣氛使得買盤強勁增多,股價上漲的速度越來越快,多頭得到極度宣洩之後,便出現了危機,短線客見股價上漲乏力便會反手做空,這種現象越演越烈,股價觸頂後便一路下跌,這樣就產生了倒V形走勢。此K線形成後,多方短期內難以再組織有效反攻,通常股價近一步下跌。

5、60分鐘K線高位出現吊頸線絕不買

個股運行至高位,突然某個60分鐘內拋盤不斷湧出,導致股價快速回落,隨後買盤湧入,股價逐步回升至上一個60分鐘K線收盤價附近,形成一根吊頸線。此K線是較為明顯的看空形態,當吊首線出現的次日向下跳空缺口越大,表示下跌的可能性越大。

6、60分鐘頂部光頭長陰線絕不買

股價連續上漲後,運行至高位,突然在某個60分鐘內大拋單連續湧出,導致場內資金紛紛跟風出逃,與此同時買盤不濟,股價隨之快速回落,形成一根光頭的長陰線。此K線形成後,通常表示主力出逃堅決,短期內不再會給高位套牢盤出逃機會,個股後期走勢看淡。

7、60分鐘黃昏十字星絕不買

個股加速上漲運行至高位,突然在某個60分鐘內加速上攻形成一根長陽線;隨後在下一個60分鐘內多空力量達到短暫平衡,形成高位十字星;接著大量獲利盤兌現,導致股價快速下跌,形成一根陰線。這三根K線組合形態稱之為「黃昏十字星」,通常預示著股價即將下跌。

8、60分鐘看跌捉腰帶線不買

看跌捉腰帶形態是一根長陰線,它的開市價位於單位K線的最高點(或者這根蠟燭線只有極短的上影線),然後市場一路下跌。在市場處於高價區的條件下,看跌捉腰帶形態的出現,構成了頂部反轉信號。捉腰帶實體線的長度愈長,則該形態的技術意義越重大。

9、60分鐘看跌吞沒形態不買


不要只預測未來的,而應該側重評估現在的性質並制定好對應的交易策略,這是因為:

買賣規則重於預測!這是交易獲勝的真正秘訣。

停損單是贏家的法寶,保本是永遠不敗的秘訣。

交易不是光僅僅是知識的學習,交易永遠是人性修煉場,人性的一切弱點在這裡暴露無遺。成功的交易者是技巧、心態和德行的統一,三者不可分離。

交易的最高境界是五無: 無喜、無憂、無懼、無欲、無我。成功的交易者總是分開看兩隻眼,一隻望著市場,一隻永遠望著自己。任何時候,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校正自己,永遠比觀察市場重要。

儒、道、佛所修行的最高境界共同點——得道。那麼股市交易之道是什麼?愚以為股市交易之道就是:具有大局觀大視野從市場的整體、全局、歷史、系統的角度去領悟和把握市場規律,並在實踐中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鉅的境界。

相同的市場以我觀之——主觀、分析、判斷、預測,以道觀之——客觀、順勢、規則、智慧。自古以來萬變不離其宗,道法自然,大道至簡。

知道、悟道、得道,是每一個成功者的必經歷程。

股票常被人妖魔化的金融博弈遊戲,他讓眾多參與者著魔,令眾多參與者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只有極少數者通過刻苦修煉歷經重重磨難終於參透其中奧妙玄機,從而得以修成正果。也就是完成所謂的知道、悟道、得道這三個鳳凰涅槃化蝶蛻變的歷程

股票濃縮人生精華。股市贏家,一定是人生贏家,股市成敗,比拼的是品性。股票投資,每一張單都折射出人性的色彩,品性的優劣。綜觀那些成功者,發現他們有許多共性:自信、果斷、耐心、自律、謙恭等,這些也正是其他行業成功人士所共有的優秀品質。

所謂知道就是對市場知識的學習認知階段,股票交易者越過初級階段之後,常常會在在各種理論和各種技術指標中沉迷徘徊,我們謂之「尋術」。

這時交易者技術招數似乎都懂,但功力卻總覺不夠。計劃了交易,卻無法交易自己的計劃。盤面行情的跳動牽制了交易者的情緒,失控的情緒支配了交易者的操作,股票價格瘋狂拉高時表現出貪婪,天價追高,股票價格狂瀉時表現出恐懼,地價殺跌;盤前「本我」與盤中「表我」交戰時,「本我」經常一敗塗地。

術在「知」 欲求所「知」,其一是學習名作名人名案,其二是總結自己交易的成敗得失,此乃必經之路,別無它途;

股票交易者只有在知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學習反覆實踐,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之後,才有可能步入「悟道」境界,方能在市場的跌宕起伏中找到感覺:面對期價風雲詭譎,卻能做到心靜如水、進退有度、知行合一。「悟道」不是簡單的在知道基礎上的歸納和總結,而是歷經重重磨難鳳凰涅槃化蝶蛻變之後的心靈升華。

道在「悟」 欲求感「悟」,就要像股票高手那樣在孤獨、寂寞、痛苦、痴狂中的冥冥苦思中獲取頓悟之獲,在無欲中靜心、專心地思索、探索、求索交易的真諦,猶如佛教的戒、定、慧。假以時日,必有收穫。

得道之人擁有大智慧。術業需專攻,大道在修為,股票與體育、文藝及其它行業的成功者一樣概無例外。只有在自己的頭腦里澱積足夠的專業知識與長期刻苦的專業訓練,才能積累豐富的交易成敗經驗,才會自然地形成「悟道」境界的職業潛意識本能行為,從而步入「自由自在」的自由殿堂並積聚足夠的自由財富。

股票交易的行家在「術精」,股票交易的名家在「道深」。眼光、境界的差異決定了每個人不同的股票人生。在股票市場,有些人即使短期賺錢,志得意滿表象下其內心世界是虛弱不安的,眼神是迷茫的,對未來是缺乏信心的,因為他缺乏正確的理念和策略,因而無法長期穩定的在市場盈利;而有些人即使階段性做得不好,其思路是清晰的,目標是明確的,說話是低調的,眼神是淡定的,內心是平靜的,對未來是胸有成竹的。他們將交易看做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跑,不會錙銖必較一時的得失。

掌握股票市場的規律,透徹了解自己的品性,建立與完善適合自己的股票交易系統和規則,有效地識別和確認目標的行情性質與價格位置,正確地貫徹交易系統的開平倉策略及風控規則,而後堅定不移地長期執行,這也許就是股票交易者尋「術」與修「道」的全部。


交易的核心

交易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一個20年的資深交易員和一個2個月的新手交易員絕對不同。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交易經歷越長,交易者的水平就越高。根本原因是許多交易者用錯誤的思維方式交易股票,儘管他們有多年的交易經驗。他們不知道如何觀察、思考和總結,只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做出交易決定。然而,這不是真正的股票投機,而是一種變相的賭博!

股票交易的核心是機率思維。簡而言之,就是積極參與高機率事件,同時努力防止低機率事件。任何的交易者開倉時,他都認為他的開倉方向對市場的發展來說將是一個很高的機率事件。缺乏機率思維的交易者有兩個典型的表現:倉位過重和無止損,因為他們沒考慮到低機率事件。因此,不管一個交易者以前在股票市場賺了多少錢,只要他缺乏這種機率思維,市場就可以在黑天鵝事件把他一次性擊潰,永遠不可能再翻身。

如果我們知道在交易中要時刻保持機率思維,下一個問題是如何發現高機率事件和如何防止低機率事件。在尋找一些高機率事件時,一些交易者採用技術分析,一些交易者採用基本面分析,一些交易者採用基本面和技術共振方法。長期以來,這兩派往往互不相容,相互攻擊。事實上,任何方法都不是好的或壞的,任何一方的判斷結果也不是100%準確的,而只是一個機率。當防範低機率事件時,大多數交易者都有同樣的想法,那就是資金的管理。然而,比它更重要的是自我管理,因為大多數主觀交易者的一致性很差。

聰明的交易者總是持有機率思維。他們通過基本面分析發現高機率事件,並利用技術分析給出的明顯信號,去參與高機率事件。同時,為了防止黑天鵝事件,他們知道如何做好資金管理工作。為了表示他們對機率思維的尊重,當他們發現他們認為是高機率事件時,他們並不急於進入,而是耐心等待,等待技術分析給出他們強有力的進入信號。

在股票交易中,我們應該嚴格遵守交易規則,「堅持對的,糾正錯的」,成為理性的股票投資者。


感謝您的閱讀,想學習更多選股技巧的朋友,可以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股海睿道(ID:gh600519)每天早9點推送當天早盤信息,選股策略,輕鬆抓漲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vVyI2wBmyVoG_1ZJ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