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德英塑像
賀德英(1238~1252),南宋湘鄉縣焙塘(今屬婁底市婁星區杉山鎮田灣村)人,宋理宗嘉熙淳祐年間神童。相傳他出生下來就會笑,三歲就開始讀書識字,五歲便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出口成章。十二歲為父親訟案赴縣署,請知縣趙丞考試自己的文學才能以贖父,當場作《聖小兒詩》、《賦雪》等,滿座驚嘆其才,父親獲釋。縣令保薦他到漳州,知州鄧炯又舉薦他參加神童試,三場考試均為第一.宋理宗趙昀聞其名,親自監試於紫宸殿,以《猿猴獻果》之畫為題作詩,有「易描通臂狀,難寫斷腸聲」佳句,深得君臣讚賞,受賜金花錦貯並題楹聯:「京闕人家驚地動,湖南童子破天荒」。可惜神童早夭,淳祐十二年端午日病卒於家。人們懷念他,以其孝行祀鄉賢祠,並將其出生地稱為「神童灣」,在湘鄉縣城建狀元坊。其家鄉前清時為神童鄉,民國初期稱神童鎮,舊《湘鄉縣誌》將其列入《文苑傳》,《中國人名大辭典》有其記載,鄧顯鶴著《沅湘耆舊集》收錄其詩三首及《詠畫猿》句,1985年,婁底市中心城區婁星公園內建成賀德英塑像。
文武雙全
從婁底老街(今婁星區花山辦事處)出觀化門,沿漣水北行十多里路,在漣水支流轉灣處,有一座美麗的村莊,叫「神童灣」,這就是被譽為「神童」的賀德英的故鄉,今婁星區杉山鎮田灣村。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一個仲夏之夜,賀德英就出生在這裡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民間傳說賀德英生下來就會笑,可是長到三歲了,卻還不會講話,父親大失所望,以為他是一個啞巴、弱智兒童。
一次,父親背著賀德英向水塘邊走去,剛把他放下,賀德英見水塘邊趴著一隻青蛙,立即大聲說:「爸爸!爸爸!您看,這隻趴著的麻蟈(青蛙的俗名)好象是一個『出』字。」又見水塘下面方方正正有四丘小田連在一起,他趕忙又說:「爸爸!爸爸!這是一個『田』字。」父親見賀德英突然會說話了,感到很高興,而且見青蛙趴在地上,確實像一個「出」字,四丘小田相連也很象一個「田」字。為什麼剛會說話就認識「出」字、「田」字呢?他既感到很奇怪,更感到高興。後來這口塘被當地的人稱為「麻蟈塘」,地址在今花山辦事處漣濱西街「神童灣」的南側。
賀德英的母親黃氏是一位漂亮而又聰明賢惠的女子,曾讀過幾年私塾,略知詩文,她精心輔導兒子,因此,賀德英四歲就能認識《千字文》,五歲能算數,六歲習拳術,七歲會詩文,八歲八尺高,有人乾脆直呼他為「高八尺」,他很快成為一名文武雙全的奇異少年。村裡每年春節從正月初一到十五都要耍獅子,「高八尺」賀德英耍拳最受別人歡迎,揮舞短棍時,只見短棍閃動如圓圈而看不見短棍;他對著桌面敲一個「力扎子」(手指彎曲狀),桌面上就會留下四個指印穴。
賦詩救父
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賀德英12歲,其父因吃官司被關進了湘鄉縣衙。家人和族人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四方活動,到處打點,但仍無結果。賀德英決定效仿漢代緹縈,以自己的文學才能贖免父罪。他跑到縣衙,為父陳情以求寬宥。縣令趙丞見站在面前的是個十一、二歲的少年,不禁暗自好笑:「你憑什麼要我把你父親放出來?」賀德英答道:「憑我滿腹才學。」趙丞嘲笑道:「你有多少才學?」賀德英說:「我讀了二十年書,比十載寒窗還多一倍。」趙丞不解:「你才十一、二歲,為何說讀了二十年書?」賀德英說:「別人是白天讀書,我是白天晚上都讀,豈不比別人多讀一倍的書?」
趙丞暗暗稱奇,有心試一試其才學。他便以《詩經》、《春秋》、《論語》、《孟子》等命題,令其作論、策、賦各一章。賀德英提筆就寫,不多時,四題即畢。其中《聖小兒》一詩更是氣魄非凡,辭采斐然:
英秀鍾河嶽,生來號聖兒。
雖然年尚小,不待學而知。
博古通今知,超群邁世姿。
浩然食牛氣,非若聚魚嬉。
祖瑩耽書日,甘羅入相時。
看看頭角長,身到鳳凰池。
趙丞捧讀,喜形於色,不禁脫口而出:「天才也!」《聖小兒》原典出自《魏書•祖瑩傳》:「瑩年八歲能誦《詩》、《書》,十二歲為中書學生。耽書……由是聲譽甚盛,內外親屬呼為『聖小兒』。」趙丞還想進一步試探賀德英,便說,「若要我放了你父親,你還要以我案上的官印為題,口賦一詩,如何?」賀德英二話沒說,聞聲即誦:
金印千斤鎮河山,善惡冤屈一念間。
萬民生死於方寸,抬頭齊望明鏡懸。
趙丞十分高興,全署官吏無不交口稱讚。趙丞有心成全,便立即釋放了賀父,並設宴款待其父子二人。宴至黃昏,天下起了鵝毛大雪,趙丞又要賀德英即景賦詩。賀德英不加思索吟道:
誰剪銀河水?飛花出漢霾。
月明人竟往,踏破水晶街。
趙丞和陪坐官員均撫掌讚嘆日:「好詩!好詩!」神童賀德英闖堂賦詩救父的故事傳頌一時,流傳至今。
趙丞很賞識賀德英的才學,將他推薦給潭州長官鄧炯。
廷考驚世
賀德英生活的年代,是動盪不安的南宋王朝中相對穩定的短暫時期,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賀德英3歲,蒙古對南宋的第一次大規模進攻停止,直至淳祐十一年(1251)賀德英逝世的前一年,蒙古大汗從窩闊台病逝到蒙哥登基,貴族內部發生長期的汗位爭奪,無暇南顧,偏安江的南宋王朝得以暫時休養生息。
宋理宗趙昀(1205~1264),原名與莒、貴誠,宋太祖十世孫,曾經在湖南邵州(今邵陽市)任邵州使,在宮廷鬥爭中被宦官扶正登基,即帝位後改年號為「寶慶」(1225~1227)。為紀念他的「潛龍」之地,遂將邵州升格為府,並以其登基年號命名為「寶慶府」,「寶慶」之地名由此而來。
宋理宗淳祐年間,皇帝趙昀不遺餘力提倡道學,朝廷政局發生大變。淳祐十年(1250),他將支持抗擊蒙古的宰相趙葵罷免,趙葵不是科舉出身,因所謂「宰相須用讀書人」之由而貶黜。這一年,宋理宗面試神童於紫宸殿,意在展示其重視讀書人的旨意。湖南潭州長官鄧炯將賀德英推薦於朝廷,應對「神童」之選,同試者有全國各地被推舉的13人,其中有金起岩、范景文、陳上格、金玉、李公壽、沈德孫、魏萬禮、鄧輪、葉南、柳應辰、羅福孫。他們先由尚書令在其都堂大廳舉行考試,惟賀德英三場考試均名列第一。宋理宗召他御試紫宸殿,百官引其謝恩。此時,恰有人上殿朝覲,並獻猿猴圖。圖中有猿猴攀援,宋理宗命賀德英以此畫為題賦詩,賀德英略一沉思即成一首。其中有一聯為「易描通臂狀,難寫斷腸聲。」。理宗聽後擊節嘆賞,賜給賀德英許多金花錦繡,祭酒特贈詩:
京闕人家驚地動,
湖南童子破天荒。
賀德英廷試中榜,轟動京都。正是「芸窗新脫跡,文塔早題名」。湘邑士人歡欣鼓舞,學風蔚起,人文萃盛。
榮歸故里
賀德英應試後衣錦榮歸,行至湘鄉縣衙時,曾去拜謁縣官趙丞。趙丞閉門不出,賀德英即題詩於廳壁:
昆明池裡躍金鱗,怒目揚鰭不露身,
想是龍門曾點額,至今羞見釣鰲人。
此詩譏諷趙丞特科出身。題畢,賀德英返回故里,婁底人在鎮西漣河拐彎處舉行盛大歡迎儀式,迎接神童歸來。從此婁底神童之名傳遍遐邇。
可惜神童命舛,淳祐十二年(1252)賀德英染疴不起。端午日,他莫名其妙地寫下「只因錯寫天文表,流落人間一紀零」這句詩便擲筆而卒,時年十四歲。為何錯寫「天文表」,從天上打落人寰,其中奧秘很有神話色彩。
賀德英卒後葬於婁底妙筆峰下豹谷洞邊,婁底八景中的「豹洞曉霧」便在此地。清代文人顏大登在遊覽此地時,寫有《豹洞懷古》:
空谷雖然小洞天,雲理荒冢草芊芊。
十三人里推才子,四百年來有謫仙。
蓮燭獨窮方外境,芒鞋踏破嶺頭煙。
祗今猶說棲文豹,誰是留皮繼古賢。
賀德英早夭後,鄉親們悲痛欲絕,痛呼「天妒英才」。人們懷念他,將他人祀鄉賢祠,並把他出生的地方叫作「神童灣」,在湘鄉縣城建有狀元坊。1985年,婁底市街心公園還樹起了神童塑像。(文/鄧明 袁承謨 謝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