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瑋、本報記者吳廣城
疫情當前,如何做好防控阻擊?如何防止因疫返貧?如何促進經濟發展?「三戰」齊打,考驗的是地方黨委、政府統籌兼顧、破解難題的治理能力。
永新縣把疫情防控放在第一位,線上線下聯動,保障各項物資供應,讓群眾穩得住;產業就業共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群眾不返貧;春耕復工共進,促進經濟平穩發展,讓群眾有事做。一系列「硬核」舉措下,「火力全開」的永新正突破疫情的陰霾,笑迎春來!
線下線上「雙對接」
居家隔離「一個都餓不著」
每天一大早,蘆溪鄉的炎村「代購小分隊」都要快速地統計前一天村裡微信群和電話接到的村民購物清單。村支部書記劉小雲等20多名志願者經常要走遍蘆溪鄉的各個商店,才能買齊清單上的東西。回到村裡,將商品消毒後,或告知村民自取,或進行無接觸配送。村民都笑稱:「我們村也有『外賣小哥』了。」
像劉小雲這樣,「兼職」代購、送貨的村幹部不在少數。防疫期間,他們每天奔波數小時,從蔬菜水果到藥品米麵,一個電話就「送貨上門」,化「盯守」為「服務」,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證群眾生活需要,贏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新冠肺炎疫情下,「米袋子」「菜籃子」有保障,群眾才能定下心。為此,永新成立縣生活必需品保障供應組,抓好生活物資源頭供給,全力保障大米、食用油、蔬菜等生活物資生產供應。根據村組、社區管控實際情況,該縣及時引入「線上下單、聯動配送」服務,在城鄉廣泛推送國光、步步高、中源、樂田、甘雨亭等超市便民店的二維碼、AAP或下單電話。記者從國光超市了解到,近期線上訂單數量比以往增加了近5倍,最多的一天達到210單。目前全縣線上訂單已超過3000單,美團、京東、郵政、順豐100多名配送員持證上崗,基本覆蓋縣城10個社區和26個小區,同時延伸到部分村組。
產業就業「齊上陣 」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左林是永新縣才豐鄉聯合村鵬華草莓基地的負責人。受疫情影響,處於高產期的草莓大量滯銷,春節期間每天損失近5萬元。一籌莫展時,當地黨委政府為他帶去了好消息:幹部在各個微信群發布銷售信息,通過掃描、轉發打通線上渠道;商務局協調開展「農超對接、代購代銷」,打開線下銷路。短短十幾天,左林接到的網上訂單超過1500單,每日銷往縣內外超市近2000斤。
從上門摘草莓,變成農超對接和網絡直銷,需要的人手以及防控物資大大增加。這些天,才豐鄉聯合村支部書記彭國峰一直幫忙調配人手,協調運輸車輛,落實防控手段。「這個關係我們村92戶貧困戶的收入,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受益於「農超對接、代購代銷」模式的,不僅是左林一家基地。據悉,永新針對扶貧產業基地,與超市開展「點對點」服務,恢復生豬、家禽、蔬菜等產業發展,既保障市民「菜籃子」,又破解了農產品積壓難題。目前,全縣每天銷售本地蔬菜100噸、米粉800公斤、鴨蛋400公斤、牛肉2000公斤。
扶貧產業幹起來了,貧困戶就業也得趕上。永新扭住「兩不愁三保障」,組織黨員幹部同步開展疫情防控和脫貧解困工作,重點監測新脫貧戶和邊緣戶就業、產業、收入和醫療等情況,摸清底數、精準幫扶。在省「20條」、市「18條」下發後,永新迅速出台縣「16條」措施,對招聘貧困人口務工的企業給予300元/人補貼,新增崗位培訓給予企業500元/人補助,引導貧困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同時,永新開闢醫保、農業保險、臨時救助等綠色通道,採取「先發放後補程序」「先承保後繳費」方式,預撥400萬元臨時救助資金和50萬元醫保資金,築牢疫情防控和脫貧解困的「雙重防線」。
春耕復工「兩手抓」
經濟發展「一步都不能落」
立春過後,天氣回暖,永新各鄉鎮的基地、大棚和田間地頭,都呈現出同往年不一樣的忙碌景象。村民們都戴著口罩,麻利地栽苗、開壟、下肥……村裡的「大喇叭」循環播放著「幹活戴口罩、回家勤洗手」等防疫宣傳口號。
一年之際在於春,永新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開始緊鑼密鼓地備戰春耕春播、復工復產。86萬斤早稻種子、1.6萬噸化肥、6942台農業機械……全縣調撥儲備的農資供應陸續到位,為春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在基本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礎上,永新加強復耕分類指導,對接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推動連片撂荒土地復墾,早稻播種面積增加2萬畝。農戶通過微信、簡訊、電視、網絡等平台,不出門就能接受農業技術培訓。
永新還對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開展聯審聯批,對全縣重點項目進行梳理。對符合復工、開工條件的企業,作出明確要求:要做好消殺、返崗員工健康監測、口罩防護等;要實行小單元、閉環式管理;要安排復工作業人員分時段、分區域、分車間錯峰用餐和休息,避免人員聚集……同時,永新縣稅務局業務部門密切關注復工復產企業的涉稅需求,及時梳理稅收優惠政策,開闢「綠色通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uhla3ABgx9BqZZIVrw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