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
新東方在線考研名師田靜在接受1個多小時的採訪里,提到了三次這個詞。她用這句話去概括自己在新東方13年的成長。
從「北漂」到「靈魂畫手」
入職前培訓到深夜,田靜不小心坐錯了車,結果迷了路,她坐在馬路邊不知道該怎麼辦。
——回憶起2007年初來北京新東方的日子,作為「新北漂」的田靜,像每一個初入職場的女孩一樣,經歷著社會帶來的第一波歷練。
面試時,田靜以基礎英語項目第一的成績進入到北京新東方成為一名老師,但這樣的高光時刻在起初的前兩年並沒有緩解她的焦慮。
從什麼都不會,到自己覺得自己準備好了,再到真正講課時的緊張和茫然……這些狀態在隨之而來的培訓期和備課期集中爆發。起初的日子田靜過得很辛苦,忙的時候每天只能睡2個小時,「那個時候不想別的,就是不斷打磨、推翻重建,每天做好大綱和PPT,講給自己聽,每周講給培訓負責人聽,然後再到上級,現場指導,當場調整,然後再到定期的教研會,最後才站上課堂。」但田靜說,自己是抱著「朝聖」的心來的,新東方是所有英語人的夢想,希望被肯定是當時自己唯一考慮的目標。
「我的領導范猛老師有一天突然把我叫住了,說最近打分特別不錯,一直是5分,還說給我漲了工資,我當時就覺得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因為我默默的努力被看見了。」田靜回憶起自己當初被上級鼓勵的小確幸。
她直言,自己是比較隨遇而安的性格,沒有刻意去尋找,但常常是機會落到了自己頭上,自己就只是抓住了而已。
田靜參與千萬名師計劃
2012年,已經是集團培訓師的田靜被推薦到新東方在線,這算是新東方給她的又一個新機會。
她在新東方在線的主力課程是考研英語和英語語法。與地面課堂的形式完全不同,雖然線上課堂可以解決時間、地域受限的問題,但在互動性、即時性方面,卻不及線下課堂「真實」,尤其今年在線直播課程的火熱,線下老師那一套拿到線上完全行不通。
剛轉戰新東方在線時,田靜也面臨過這樣的問題,而且這些沒有之前的模板,一切都需要自己去琢磨和解決。於是,她開始重新設計課程,調整節奏,增強互動,把真實的自己和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們在記住她的同時,也記住了知識點。
為了能更形象生動的講述知識點,田靜常常會把不好理解的知識點動手畫下來,在課上向同學們展示。譬如in bed,田靜就會畫出軟床墊上凹下去一個人的畫面,而on bed,「軟床墊」則直接被畫成「硬板床」。這種靈魂畫風常常成為同學們的彈幕槽點,也因此田靜多了一個「靈魂畫手」的稱號。
生活中,田靜是一位「收納達人」,總喜歡將周圍雜亂無章的物件按一定的邏輯整理得井井有條。於是按著這個思路,她將英語當做一門理科,對它進行拆解,整理、歸納知識點,將無序變成有序,到形成記憶板塊,再到提煉修改,不斷化繁為簡,這對於本就酷愛整理收納的田靜來說,成了種特別的享受。
「掌握學習方法要比單純掌握內容重要,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能幫助同學們提升學習興趣,改善對於英語畏難的心理,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的事情。」田靜說道。靈魂畫手、收納達人、靜姐……現在的田靜不僅擁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法,也擁有了自己獨有的標籤。
不久前,田靜老師的考研閱讀課正式上線,新課程開設的目的是為了讓同學們能夠將學到的語法知識合理運用到閱讀中去,幫助大家多維提升。「一方面,我想通過我的一些經驗告訴同學們如何避免踩坑;另一方面,我始終認為,人要從不同角度提升自己,同時才能從不同角度去幫助學生。」
教學是一個連貫的東西,田靜從線下到線上,從基礎英語到國內外各大考試,在不斷地挑戰自己。一路走來,她也褪去了稚嫩的影子,而是充滿自信、堅定和溫柔。
一袋百事可樂和一張紙條
「在新東方這麼長時間,特別感動的是兩次,一次是剛當老師不久,一次是當了四五年之後。」田靜回憶道。
剛當老師一兩年的樣子,田靜暑假給住宿班的孩子上課。與走讀班的孩子不同,這群孩子來自天南地北,來到北京新東方,對於老師都帶著些許崇拜,因為田靜的溫柔親和,十幾天時間田靜成了孩子們的「靜姐」。結班那天,學生們還把田靜團團圍住,簽名、合影,田靜說當時還真有點「馬上出道」的錯覺。
但道別的時間溜得很快,田靜坐上了返程的麵包車。
車緩緩地往前開,田靜發現有人在喊她的名字,原來是那群學生還跟在車的後頭。田靜打開車窗,正打算勸學生們注意安全,卻聽見學生們一邊說著「老師我們會想你的」,一邊從小窗戶里扔進來一瓶又一瓶百事可樂。
小瓶的、大瓶的、聽裝的、原味的、青檸味兒……學生們把小賣部有賣的所有種類的百事可樂全湊了個遍。每個瓶子上還寫著田靜上課時的口頭禪——「我說清楚了嗎?」「這件事很重要」……
學生們「空投」的百事可樂
這一次百事可樂的「空投」讓田靜第一次切切實實地感受到當老師的幸福感。「因為我特別愛喝百事可樂,每天上課拎著兩瓶可樂進教室,沒想到他們記住了。」田靜說,這些可樂自己很長時間沒捨得喝,特別是瓶身上的那一列列字,至今難忘。
另一個故事,緣起開班課上的一張紙條。
2012年一個平常的暑假班,為了快速了解學生,田靜依照慣例,讓學生們拿出一張紙條,寫下自己來上課的目的。本以為是「例行公事」,班上一個來自上海的男孩卻在課後猶猶豫豫地跟田靜說,「老師……我……明天再給你」。
「老師……你……好好看。」第二天一早,這個185cm的大男孩特別靦腆、鄭重地將這張被摺疊得皺皺巴巴的紙條遞到了田靜手裡。田靜打開紙條,裡頭寫著一句話「老師我其他成績都挺好,就是英語特別差,但我不想放棄。」
田靜和學生們的故事
「不想放棄」四個稀鬆平常的字,卻讓田靜陷入了反思。
「當老師久了,每個暑假班寒假班會見到無數的學生,有時候你會習慣性變得麻木」,田靜坦言,「他把紙條交給我的那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我可能是他唯一的希望了,那我憑什麼不認真對待每一個來上課的學生和每一節課呢?」
在那之後,田靜愈發地跟自己「較勁」起來。
田靜開始堅持這樣一個習慣,每一節課前,她像自己的學生一樣,去「預習」這節課要講的內容,然後再進行優化修改;課後,田靜又開始復盤,自己寫下對課堂的「觀後感」,然後不斷嘗試用更好的例子去講解內容。所以,上過田靜課的學生都知道,即便是同一個知識點,每一次聽都可能有新的解法。
兩段經歷帶來不同的收穫。幸福感和責任感,讓田靜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新的認識。
「你一票我一票,靜姐明天就出道,
你不投我不投,靜姐何時能出頭。」
現在成為新東方在線考研名師的田靜,多年的授課收穫了數百萬學生,但學生們依然親切地叫她「靜姐」,在微博微信上、在直播間裡,調侃靜姐的靈魂畫風,別人看來「無趣」的英語課,也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打開手機通訊錄 全是新東方人
「翻看手機通訊錄和朋友圈,裡頭全是新東方的人,這些人一開始都是工作遇到的,但是現在都成了閨蜜、成了朋友。」田靜曾經和自己的先生開玩笑式地說道。
誠然,田靜發現當年上課熬下來的苦,在新東方因為有一群可愛的人相伴,也變得甘之如飴了。
白天上9個小時的課,夜裡趕考研的書稿,是田靜曾經經歷過的一次工作焦慮期。她回憶那兩三個月,每天最多睡4個小時,有時候徹夜未眠寫到早上5點,就沖一杯熱橙汁,看看日出,然後繼續出發去上課。那時候的田靜總咬牙告訴自己,「堅持下來就好了。」
但不巧,出版社卻給田靜帶來了一個更不好的消息:負責對接田靜的資深編輯突然離職了,這也意味著這本書很可能無法按期完成。「你原本以為自己只要咬牙堅持就能完成,但那一瞬間你發現你再怎麼堅持,你都做不完,那一下太無力了。」田靜回憶起自己當時崩潰的場景。
這時候一位同事打進電話,本想跟她對接當天工作,卻聽到電話這頭的田靜嚎啕大哭了起來,持續了七八分鐘。
就這樣,電話那頭的同事就那麼安安靜靜地聽著,「你還好吧,要不你看看我能幫你什麼?寫書我沒能力,幫你校對一下應該可以的。」等到田靜回過神來,同事略帶安慰地問道。之後的每天,這個同事都會給田靜打一個電話,哪怕只有三五分鐘,也要和田靜聊一聊,確認一下她是否安好。
田靜與她的新書
這樣安安靜靜陪伴的同事還有很多。
一次,田靜打算通宵錄製新東方在線考研課程,因為視頻趕著上線很著急,她跟視頻組的馬輝老師說:「你把設備開好就好了,我錄完了自己可以關設備再走。」
「不行,你一個小姑娘在這裡待一夜太危險了,而且設備有狀況我也可以隨時調試。我就在外頭等著你,你有什麼事兒叫我。」那個視頻組的小夥伴就這樣在外頭守了一夜。
田靜的英文名叫Shadow,許多學生和同事不解,覺得有點陰暗。田靜解釋道,「不要害怕你的面前有陰影,那是因為你的背後有陽光」,田靜常常把這句話拿來鼓勵學生走出陰霾,也一直把它當成自己的處世之道,積極樂觀地生活和工作。
她坦言:「一路上有很多苦,新東方和這裡的人給了我很多機會和陪伴,我很感恩,同時也得對得起這些機會。培養我到這個位置,我就覺得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回報。」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田靜覺得這是她聽過的對新東方人最準確的評價,無論這些人仍留在新東方,還是已經離開,他們都在持續帶給周圍人光芒和溫暖。
13年,田靜隻身一人來到北京,從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小女孩,到一個非常成熟的老師,從在北京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到現在有了家,有了很多的朋友,還收穫了一群可愛的學生。田靜說:「我覺得我能在新東方這麼多年,也是因為身邊有這麼多優秀而美好的人,是他們讓我真正『從無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