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還是「物以希為貴」?小學生較真兩本詞典不一樣

2020-04-18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康翔宇

六年級女生小羅同學這兩天被一個成語搞得有點懵。

4月16日,當小羅在查新華字典的時候,偶然發現「希」字的註解下寫著:「少:物以希為貴。」

難道這個成語我們一直都用錯了嗎?可以說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應該是「物以稀為貴」,哪怕是輸入法默認的也是「物以稀為貴」在第一位。

帶著疑惑,小羅又翻閱了另一本同樣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成語大詞典》,裡面赫然寫著「物以稀為貴」。「雖然不能排除新華字典是錯誤的,畢竟大多數資料都顯示是『物以稀為貴』,包括和它同一個出版社的《成語大詞典》。」小羅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錦錦樂叨」中這樣寫到。

於是小羅按照新華字典上的電話,聯繫了商務印書館,結果整整一天都無人接聽。「孩子對於她的發現比較興奮,想要聯繫出版社問問清楚,我也幫著她在微博上私信了商務印書館,但是也沒有回覆。」小羅的母親聞女士告訴記者。

那麼,究竟是「希」還是「稀」呢?

「這兩個字是古今字。較早的文本中用希字的較多。」從事古代文獻研究的鄭州大學副教授田成方告訴記者,這兩個字都有表少的意思,「物以稀為貴」作為常用成語,出自白居易所做《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

而在《漢語大字典》中,希字的註解中提到,唐朝文人李善也曾提出:「希,與『稀『同。古今通也。「可見,早在唐朝,」稀「字就已經普遍與」希「共用了。

「一般情況下,成語的運用要與出處相吻合,另外再考慮用字習慣的問題,用該成語時,按語言規範化要求,用『稀『更合適。」田成方告訴記者。

小羅的問題基本解決了,但聞女士卻並不輕鬆:「我覺得出版社出版工具書還是要規範化用字,要統一而不能相互矛盾。我們孩子這兩天一度認為我們買到的是盜版字典。」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劉惠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rgojXEBrZ4kL1Vit5y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