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持人採訪鍾南山院士,她的表情體現引爭議,帶給我們四點反思

2020-02-03     十八點心理

最近全國都在關注武漢新型肺炎疫情,北京電視台的《養生堂》節目也是時刻關注疫情的最新動態,但是節目的主持人雅淇卻意外捲入一場輿論風波之中。節目播出之後,女主持人雅淇的微博,被網友的指責上了熱搜。

主要原因是因為在採訪鍾南山院士時,全程採訪過程中沒有戴口罩,而且還面帶微笑,表情比較浮誇的態度來採訪這次疫情情況。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採訪的過程中,明顯能夠感受到很疲憊不堪,畢竟每天都要超負荷工作,還要研究疫情的最新動態,肩上承擔的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該女主持人在提問的時候,問的一些問題也沒有過多的深度,比如輕鬆問:你眼睛為什麼會濕潤?而鍾南山院士心繫著這次的疫情情況,在思考著如何打好這場戰役,面部表情可以看出是沉重的,是有壓力的,畢竟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去安排。

網友還在吐槽說:這樣浪費鍾老的時間,不如讓他多休息會。面對主持人的這樣行為,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反思呢?

第一點:尊重採訪對象。在疫情面前,鍾南山院士的心情是沉重的,是疲憊的。他在前線為這次的疫情向良好轉變貢獻自己的專業和智慧。我們普通的老百姓也希望能夠從鍾南山院士的口中了解更多的疫情情況,以及教會我們如何做好這次防護措施。畢竟專業人的建議可以帶給我們內心的安定。在個人表情上,要懂得收斂和控制,畢竟採訪對象不是娛樂人員,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醫務人員。

第二點:要帶上口罩。在採訪的過程中,沒有看到主持人帶上口罩,而且在狹小的空間中,和鍾南山院士密切近距離交流。雖然個體是健康的,但是面對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在我們自己防範意識上要多多提醒,以身作則,畢竟公眾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防護從自己做起,這是對這次疫情個體做出的最大貢獻。


第三點:對個人表情的控制。主持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言語和表情是面向公眾的,在公眾的眼中,主持人們所說的每句話都帶有一定的影響度,而面部表情的自我控制也是一項基本功。在疫情面前,我們的內心時刻在牽掛著前線的醫務人員,時刻在牽掛著奮鬥在一線的各類工作人員,我們的心情是緊張的、是焦慮的,心情是沉重的。希望這次能夠儘早擺脫疫情,大家能夠早日開開心心工作。主持人的面部表情也需要根據不同的場合表現不同的感同身受。

第四點:體現專業主持人的素養和嚴謹。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面對採訪人和採訪主題進行不同程度的分辨。在面對嚴謹性主題上,主持人需要做到嚴謹、深度、智慧;在面對娛樂主題上,主持人表現出輕鬆活潑、愉快的心態。那麼對於這次疫情的採訪報道,需要的是一種嚴謹、有深度、有牽掛、內心比較沉重的報道態度,畢竟我們大家都在緊張焦慮的戰鬥著,每個人都希望這次的疫情儘早結束,恢復一片祥和的日子。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大家每天打開手機都在關注著這次疫情的情況發展,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不到處亂跑,不添亂。做好自己的身體防護,也要提醒身邊的人照顧自己,保持身體的健康度。

祝願我們的鐘南山院士在每天高負荷的工作中,抽取一點寶貴的時間給自己身體充充電,休息會。也祝願在前線奮戰的英雄們好好照顧自己,我們為你們的行為點贊,在心裏面為你們祈願祝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rRbDXABgx9BqZZIHlk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