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江蘇省衛生健康委收到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感謝信,信中特別肯定了江蘇4位基層衛生專家在武漢抗擊「疫」情的表現。信中說道:「近兩個月來,他們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前方工作組的領導下,深入武漢基層社區、小區,勤勉工作、勇於擔當、忘我付出,為指導武漢各區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做出重要貢獻。」接下來我們跟記者祖名認識他們。
江蘇援湖北的2813多位醫護人員中,絕大多數來自三級醫院,但其中也有4位專家是來自最基層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他們是2月6號國家衛生健康委從全國百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優秀鄉鎮衛生院直接抽調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當家人」。
符岱佳:我在武漢買了幾次降壓藥
今年57歲的符岱佳是南京建鄴區南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他用退休前的最後一場「短兵相接」的戰疫來形容自己51天的武漢戰鬥。衛生院、街道、社區,哪裡有人哪裡就是他們的戰場。
「到了之後我們就建議,對社區進行封閉,大型超市也不能開放了。只有把病毒從社區這個源頭上堵住,病人才會越來越少,定點醫院的救治壓力也能越來越小。出發的時候沒有猶豫,我血壓高,中間在武漢還買了幾次降壓藥。因為沒想到在武漢一呆就是50多天。」
張俊東:只是做了該做的事
走遍武漢開發區7個街道、57個社區、13個集中隔離點、9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8個養老院和2個精神病院,這是常州市金壇區金城鎮衛生院副院長張俊東和隊友們50多天的「戰鬥足跡」。
這場戰「疫」面前,張俊東這樣說道:「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但太多的溫暖瞬間讓我難忘,在武漢防控一線,不同崗位的人都在堅守,在物資最緊張的時候,可能他們的防護僅僅只有一個口罩、一件雨衣,但是他們像一粒沙,一塊石,為居民阻擋風雪,和我們醫護人員一起構築起了抗擊病毒的防護大堤。」
欒立敏:像釘子一樣戰鬥
江蘇的4名江蘇基層衛生人分別駐守了武漢的4個區,記者聯繫上鎮江市潤州區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欒立敏時,他說還有一天就解除隔離了:
「我們常說自己既要當好哨兵,又要當好參謀。52天裡,白天跑現場,晚上寫報告、建議和整改要求,每天工作都在14小時以上,風雨無阻天天如此。2月17、18、19三天武漢攻堅戰打響,我們4人像釘子一樣戰鬥在清零現場,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社區清零目標,這段經歷可以說終生難忘。」
殷向志: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溧陽市社渚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殷向志,80後,坐標武漢,對於他來說戰鬥還在繼續。他說,4月8號,武漢「解封」了,但社區疫情防控依然面臨挑戰。
「讓老百姓理解,零報告不等於零病例,零病例不等於零風險。我們對於當地疾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進行一次大培訓,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記者 | 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