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生孩子,為何有的產婦很輕鬆,而有的卻產程長、又特別疼呢

2020-04-08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鄰居家的小愛懷孕了,初為人母的喜悅也伴隨著心裡的各種忐忑。小愛說,她看電視劇中,每一個生孩子的場景都是非常恐怖的。產婦痛得滿頭大汗、聲嘶力竭,動不動就是難產有生命危險。

小愛問自己的媽媽:「生孩子到底有多痛?」

媽媽說:「你可是個磨人精,當初生你的時候,疼了兩天兩夜才生出來。要是擱在現在,早就剖腹產了。」

小愛的婆婆卻說:「我生孩子的時候一點也不疼,只是有點腰酸,酸著酸著就生了。是女人都要過這一關,不疼的,你不用害怕。」

看,婆婆和媽媽對於生孩子的疼痛,是完全不一樣的描述。很多准媽媽估計都得到過類似不同的答案。

如果真的像婆婆說的那樣,沒有特別疼痛就把孩子生了,也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了。小愛對婆婆說的話,半信半疑。

不過之前,網上也有過報道。在2017年9月,廣東雲浮一位孕媽,在買菜過程中把娃生在了大街上。事後,這位產婦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拎著菜籃走回家了。買菜過程中,順便生了個娃,這位孕媽生孩子也還真是輕鬆。

相比這位輕鬆產子的媽媽,很多人都會經歷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陣痛。

網上有人說,疼痛可以分為10級。一級疼痛就是,蚊子叮咬你一下的感覺。胳膊斷了的疼痛感,是9級疼痛。而生孩子時的痛感,是10級頂級疼痛。比胳膊斷了還要疼,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的劇烈疼痛呀!

都說女人是為母則剛,生孩子這件事,還真是考驗我們的意志

同樣是生孩子,為什麼有的媽媽就很輕鬆,有的媽媽產程長、特別疼呢?這和媽媽的體質,胎兒發育的大小都有關係。

在孕期有做好這三件事的產婦多半生娃更輕鬆,產程又短:

1、准媽媽在孕期要保持營養均衡。

我們去醫院待產,會發現醫生為孕婦準備的營養餐非常清淡。而我們有很多媽媽整個孕期,都是以「一個人吃兩個人的飯」,作為飲食標準。所以大部分媽媽的孕期營養都是超標的

孕期適當加強營養是應該的,但是一定要注意營養均衡。有的媽媽整天大魚大肉,脂肪攝取過多,反而不利於胎兒的發育。胎兒發育過大,也不利於寶寶順利出生,自然生娃時要費勁一些。

而那些孕期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的孕媽,通常寶寶不大不小,生出來更輕鬆一些。

2、准媽媽要在孕期適當地鍛鍊。

如果媽媽身體健康,胎兒也比較穩定的話,孕媽也要適當運動。像散步、孕期保健操、孕媽瑜伽都是比較合適的運動項目。

適當運動,可以促進媽媽的血液循環,提高媽媽的食慾和免疫力,對胎兒發育有很多好處。適當運動還可以幫助媽媽增強體質,生產過程中媽媽才能體力充沛。

3、准媽媽媽要在孕期多學習生產過程中的知識。

很多媽媽在生產過程中,醫生都會說,不要緊張要放鬆。如果媽媽對生產過程一無所知,面對劇烈的陣痛肯定是非常緊張慌亂的。

在孕期,寶媽可以多購買一些書籍,或者參加一些孕媽課堂,學習一下生產方面的知識。這樣的話,寶寶生產的時候,才能冷靜從容地配合醫生,孩子出生也更順利更輕鬆一些。

那麼,順產生娃有哪幾個部分呢?

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產程是開宮口,這是其中最漫長的一個過程。第二產程是胎兒娩出,第三產程就是胎盤娩出了。

第一產程:打開宮口。

寶媽生孩子是快還是慢,主要體現在第一個產程。因為開宮口的速度快慢,幾乎就決定了孩子出生的時間。如果媽媽體質好,可以冷靜地面對分娩時的痛苦,宮縮力強的話,宮口打開的速度就會快一點。

有的媽媽從宮縮開始,到宮口全部打開,只要四五個小時。而有的媽媽,需要經歷十幾個小時的陣痛,甚至時間更長。

第二產程:胎兒分娩。

宮口打開以後,就是胎兒娩出了。這個產程大概會有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胎兒發育的大小是否和宮口相匹配非常重要。如果胎兒發育過大,無法通過產道,醫生有可能會採取側切幫助胎兒順利出生。

第三產程:胎盤娩出。

一般情況下,胎兒出生以後,胎盤在10~30分鐘以內就會自動娩出。但是,也有的媽媽因為身體的原因,胎盤不能自動娩出。這時候,醫生就需要手動剝離胎盤。手動剝離胎盤也是很疼的,所以媽媽在孕期要注意個人衛生,預防子宮炎症。

孕媽的體質好不好,胎兒發育正常,媽媽情緒穩定積極配合醫生的生產指導。影響孩子出生快慢的因素,也無外乎就是這幾個。

做媽媽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希望所有的媽媽都被家人溫柔以待。(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h5zW3EBfwtFQPkda3B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