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班擠公交車的路上,各種雞毛蒜皮的摩擦是看不過來的。
車內你擠我我擠你,踩到腳了可還行,一場唇槍舌戰就此上演。車外還有沒上車的,狂敲車門,咋就差我一個真是氣不過。後門沒下去車的更是氣憤難掩,不下車擋門幹什麼~
同樣的情況似乎在日本很難看到,日本的地鐵、電車在高峰期也很擠,但似乎極難看到因為這些事情吵架的日本人。
其他公共場所也很難看到日本人因為什麼事情吵的面紅耳赤的情況。井然的秩序和安靜的街道,讓人感到神奇。
日本人當然也會吵架,但都在一定的場合內。比如:小酒館、會議上。
但是日本人在公共場所是極為講規矩的。他們從來都是輕聲細語的講話,生怕大聲喧譁會打擾到別人,打電話也是找個人少的地方捂著嘴輕聲講,還很喜歡排隊……
生活著這麼多人口的國家,怎麼會沒有摩擦?但是發生擦碰的時候,「鞠躬」和「すみません」(對不起)似乎是常態,無論是導致別人不便的一方,還是被引發不便的一方。
難道日本人都不會生氣?生氣了都不會吵架的嗎?
其實也不是,日本整體的國民素質相較來講較高是一方面的原因。從小就接受「不給他人添麻煩」的教育,自然不會去做「吵架」這樣給對方,甚至給周圍人添麻煩的事情了。
日本法律條令的嚴要求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試想插隊、大聲喧譁以及擾亂秩序,就會被重罰,那自然就會控制自身的行為了。當然,日本街頭的警察是很少的。
任何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想來是代代傳承下來的法則,影響著日本人的行為。這些法則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公司的上下級職員、鄰里之間、同學之間以及同鄉之間等等。
被束縛在這麼多法則圈子中的日本人,自然而然的修煉出了一種「察言觀色」和「謙遜有禮」的本領。因為你不這樣,就會被排擠在法則圈外了。
日本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除了「對不起」還有「失禮了」。在公共場所給別人添麻煩本身就是一件很失禮的事情,更何況是同別人打架、拌嘴這樣的粗俗行為了。
之前小新在
《日本人「不給別人添麻煩」誇張到什麼程度?
》
一文中提到過,日本人連死亡都怕給周圍的人「添麻煩」,想來也真是誇張。
日本人不會吵架是不是代表他們不會生氣,這可是大錯特錯的!除非是聖人否則怎會沒有情緒。
他們表達憤怒的方式就是依靠「心靈的窗口」眼睛來表達。同中國的「人言可畏」不同,日本人更傾向「用眼睛殺死人」,不過眼神的殺傷力也是很重的,看起來是真的很兇、很可怕!
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在日本街頭大聲喧譁或是在隊伍中插隊,你就會感受到目光的殺傷力,無形中真的讓人感覺難以忍受。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人這麼壓抑自己呢?甚至連生氣、憤怒這種難以自控的情緒都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此壓抑時間久了,自然就會出問題。不知道是不是有這樣的原因,日本的自殺率一直居於世界前列。
追究其根源,恐怕都要將時間拉回到江戶時代了,那就是日本著名的「村八分」制度的形成。
大家同住一個村落,低頭不見抬頭見,要是處理不好鄰里關係可是要被人瞧不起的。
不是沒有離經叛道的人,這樣的人最後的結局就是被全村人排擠在外,除了家裡著火和死後的喪葬,其他事情如結婚、生子、建房和生病這樣的事情是不會被人理會的。
想來一個遭受「村八分」的人,只能是遭人唾棄,難以容留於世了。在這樣比法律還嚴苛的法則面前,誰又敢跳到規則外生活呢?
這種社會法則已然發展為一種日本社會的道德規範,甚至一度存在於法律約束之上。
如果一個日本人在公共場所大呼小叫的吵架、滋事,那不光是法律方面的約束。而是會被周圍的人瞧不起,被認為人品有問題,從而被其他人孤立,而這樣的情況出現會另人感到崩潰。
看起來日本社會是難得一見的祥和,其實這種輿論與道德的約束力有時候真的令人感到痛苦。而這種道歉真的是出自真心的嗎?當事人的真實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不會吵架的日本人」給人們展現的日本社會,就是文明禮貌的情景,人們看到的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高度發展。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在日本這個法則圈中的日本人自然要小心翼翼的活著。但是跳脫出日本社會,也會讓人們看到意想不到的一面。
吵架當然不是一種好的社會行為!要是有一次你不小心碰到別人,不是「對不起」和「沒關係」這樣和平的解決方式,而是對方破口大罵。想來兩個人一天的心情都不會好的。
寬容理解的心理會讓這個社會更加和諧文明,但是過度壓抑自己也是不好的事情,任何事情都要適度,良好的心態最重要。
本文來源於公眾號「今川日語(jinchuan-riyu)」
點擊「了解更多」,一起免費學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