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NBA快錢策略,球隊被帶偏,肖華透支了聯盟的黃金6年?

2019-11-24     何氏佬侃球

NBA經營是一門哲學,大衛-斯特恩從擔任總裁以來就通過一系列的運作將聯盟起死回生,就這方面來說,眉目看起來無比慈祥,就像是鄰家和藹老爺爺的斯特恩其實在內心裡隱藏著一顆無比精明的心。自從肖華在2014年2月接任NBA總裁以來,將近6年的時間裡聯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調整可以認為是肖華對NBA的改革和刺激,但事實上,這更像是NBA被透支的6年。

一、肖華的才華只是一場模仿秀?

眾所周知,斯特恩之所以能夠讓NBA起死回生的主要原因,除了他在聯盟當中的各方面調整和商業擴張策略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麥可-喬丹的造星計劃。而NBA之所以能夠在21世紀前14年時間裡成為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聯盟之一,「籃球之神」對於球迷的刺激意義之大已經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當一名球員可以獨自一人在超級天才輩出的90年代里橫行,並且無人能與他抗爭的時候,這般瘋狂的影響力已經是超越國界了的。

肖華在2014年上台之後也有自己的王朝構建計劃,金州勇士很顯然就是在他的規劃當中非常重要的棋子。當然,勇士自身的實力非常強大這點毋庸置疑,否則也無法成就一個王朝時代。只是相比喬丹的英雄主義而言,勇士的巨星扎堆模式在影響力方面自然也就下降了很多。特別是勇士內部,庫里和杜蘭特不同球迷之間的分歧,就足以說明這個王朝時代的穩定性並不是那麼強。

除此之外,恩斯特在市場運作方面最優秀的地方就是海外擴張計劃,正是有了當年那個在中央電視台苦等數個小時,免費贈送籃球錄像的謙遜總裁,才會有如今NBA在中國無上的影響力。肖華上任之後也的確加緊了海外市場的擴張,特別是多場海外賽的進程,這些都是順著斯特恩的路子在走。

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肖華在NBA的整體發展策略上來說缺乏創新性,他只是在吃斯特恩的老本,以及對斯特恩當初經歷的一場模仿秀而已。

二、肖華僅剩的創新依然還是模仿斯特恩

不可否認肖華的確在聯盟當中做過不少調整,這也可以認為是他自己針對籃球方面的創新。最為典型的就是不停的提高對犯規的判罰尺度,這也被很多球迷嘲諷為「體毛犯」,或者是「碰瓷犯」。這樣的判罰導致了NBA成為無對抗的運動,如今的籃球場上時不時就會出現各種超級高分,卻已經沒有往日激烈競爭的熱情。

有一點是必須要承認的,提升判罰尺度並不是肖華提出的,2004-05賽季的時候提出的No Handcheck規則,恰恰就是在大衛-斯特恩的管理下執行的。這一規則的含義就是,球員在防守對方的球員時,手不能放在進攻球員的身上。在90年代和21世紀初,手放在進攻球員身上的動作司空見慣,也正是因為如此,90年代和21世紀初的得分相當困難。

不過斯特恩的這一規則的執行,大機率可以認為是當年馬刺和活塞兩大純防守型球隊所帶來的惡果——那年的總決賽難看到極致,大家都是在相互肉搏就是無法得分,創造了收視率最低的紀錄。

不可否認這樣的改變的確讓NBA重新活了過來,其實哪怕是在21世紀湖人的三連勝期間,NBA依然還沒有從喬丹退役的陰影當中緩過神來。但是在2004-05賽季之後則造就了新的時代,03屆黃金一代就是在那之後快速進入到巔峰期,並且成為NBA的主流球星的。

而肖華對判罰尺度的再度加大,可以認為這依然還是在模仿斯特恩。

三、肖華其實是透支NBA?

從觀眾的角度上來說,要看籃球自然就是要看進球和得分的,總是進不了球自然缺乏觀賞性。而肖華的「創新」塑造了真正的小球時代,當勇士以轟轟烈烈的進攻大戰而成為聯盟新的王朝時代時,肖華達到了給自己的總裁履歷上增添一大功績的目的,卻造成了更糟糕的影響。

如今聯盟當中除了季後賽球隊之外,大多數樂透球隊都成為不防守只進攻的模式。季後賽球隊自然還要遵循防守制勝的原則,哪怕是到現在進攻機器滿天下跑的時代,想要奪冠就必須靠防守。但是樂透區球隊則絲毫沒有這種顧慮,只管自己刷分,「真情回饋」觀眾的同時還能培養自己的年輕天才們。

但是當這些天才陸陸續續轉會到其他季後賽球隊,甚至是進入到強隊當中去時,這種陋習就顯現出來了,於是全聯盟似乎都已經變成了只攻不守的模式。特別是僅剩的防守型球隊馬刺在本賽季的戰績暴跌,似乎更讓聯盟球隊失去對防守的興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肖華僅剩的創新就是鼓勵進攻,這成就了一大批「碰瓷型」球員的誕生,也讓聯盟誕生了一大批玩對攻大戰的隊伍。但卻是在透支聯盟的觀賞性——要知道,競技體育最大的特點並不是得分和結果,而是激烈程度。大多數觀眾想看到英雄,但想看到的是在「屍山人海」之下拼殺出來的英雄,而不是沒有經過激烈身體對抗,光靠各種狂轟濫炸的華麗數據而出來的英雄。

可以說,這可以被認為是NBA的「快錢理論」,在短時期內實現數據的爆炸,從而吸引短期內球迷的關注度,卻放棄了更長遠的利益。

四、被帶偏的NBA各支球隊

本賽季至今,聯盟當中各支球隊的場均得分排行榜的前5名球隊當中,就有2支是樂透球隊。場均得分最高的是5勝8負的奇才,場均得分高達120.1分。而6勝10負的鵜鶘以場均116.4分排名聯盟進攻第五位。

場均120.1分究竟有多強?2016-17賽季被認為是勇士王朝的巔峰賽季,他們那一年場均得分在NBA排名第一位,但是也只有115.9分。而在2017-18賽季,勇士場均得分113.5分,依然也是聯盟第一位。哪怕是在2018-19賽季雄鹿場均118.1分位居NBA得分榜的第一位,但是也要比本賽季的奇才還要低得多。

也就是說,現在的NBA樂透區球隊已經陷入到了進攻的「魔怔」當中無法自拔,戰績再差也沒所謂,但是一定要的高分。這很顯然就是在肖華的球隊理念之下所誕生的球隊,他們更注重得分的觀賞性,而放棄了籃球作為一項體育運動的真正對抗內核。

五、男籃世界盃才是NBA的新啟示?

肖華在解盤NBA的時候是一手好牌,有現成的完美體系,有已經開拓到一半的海外市場,有老球星科比的退役巡演,有新王朝時代的誕生。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不作為地維持當時的狀態,都可以認為他是一個合格的NBA總裁,但最為糟糕的地方在於他始終在不停地過度消費球迷市場。

肖華對於籃球的解讀為只需要觀賞性而不需要對抗,這已經背離了體育本身的宗旨——沒有對抗的籃球還不如天天打表演賽。有的時候防守球員也很無奈,對方的進攻球員硬生生衝過來,自己想躲都躲不開依然被吹犯規。當聯盟當中球隊每場得分動不動就是120+,130+,這種級別得分的比賽基本上可以認為都是沒有防守的。

事實上,2019年籃球世界盃受到的關注程度其實是空前的,在裁判的判罰尺度方面,男籃世界盃賽可以說非常合適。既能維持進攻的水平,同時也鼓勵了高強度的對抗,這點和如今為了數據大爆炸和可以的造星計劃而打造成的快速投籃和罰球比賽的NBA相比,的確國際大賽上的觀賞性更高了。

由於肖華對於進攻端的極度鼓勵,導致了防守型球隊已經沒有市場(想玩防守規則也不允許),於是全聯盟都開始進入到瘋狂的數據爆炸時代。NBA各個球隊已經被嚴重帶偏,而以前備受大家重視的防守教練,在這個時候越來越沒有市場。

或許,2019年的男籃世界盃,才是NBA現在的新啟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_zJoG4BMH2_cNUgHeW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