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了200個億還要再招5000人!董明珠不成功,誰成功?

2020-04-16   單仁行



最近的格力,不過短短几天,就上了兩次熱搜。

4月10日,格力曾經實名舉報奧克斯,案子有了最終結果:

格力贏了,奧克斯被責令改正和處罰款十萬元人民幣。

很多說格力因為618電商大戰賣不過奧克斯,才反過來舉報奧克斯的人,現在的臉應該賊疼。

而最近幾天,格力又有了傳聞,說它們生產了一台凈化器,在一個小時可以殺滅空氣當中99%以上的新冠病毒。

很多人懷疑,甚至在說這是傳言。

結果昨晚,董明珠就上了央視證實,這不是傳言,是真的。

董明珠說:「這個不能講100%,講99%已經是絕對了!」

說到董明珠這位企業家,那真是有太多可以說的點了,光是她的外號就很多,像是什麼「鐵娘子」「董小姐」「董大姐」。

但我覺得吧,這些外號都不夠準確地表達出她的氣質。

用什麼語言表達比較合適呢?叫董狂人。

怎麼個狂法呢?

先不談遠的,就最近一段時間她做的三件事情來說說吧。

第一件事,格力虧損200億,還要再招5000人!

疫情之下,我們能看到不少企業又裁員又減薪,藉此來度過危機。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企業,既不減薪也不裁員,力求跟員工一道度過難關。

這其中的企業,就包括了格力。

在2月、3月空調銷售幾乎為零,僅2月就虧了200億元的大背景下,格力還要招聘5000名新員工。

董明珠說,按照格力員工的每月平均7000元算,格力9萬員工,每個月就要支出6.3億元。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董明珠為什麼還要再招5000人呢?

注意!她的「狂氣」,就體現在這。

在董明珠看來,製造型的企業必須要靠自主創新才能保持優勢。

而自主創新就一定要有人才,而人才企業必須要自己培養,這個培養甚至要用十年八年才能完成。

但是人才的培養要有延續性,如果三年不招大學生,可能就斷層了,所以這個付出也是必須要做的。

疫情之下,很多企業表面上是做末位淘汰,但到底有幾家是真正在做末位淘汰的同時,積極吸收新人才的呢?

答案或許不用明說。

第二件事,別人開始線上自救,她卻說要堅持線下。

疫情期間,直播帶貨,成了不少原本專注線下的企業,緊緊抓住的一個風口 。

作為少有的網紅企業家之一,董明珠會直播帶貨嗎?

答案是,NO。

「直播帶貨是一種新模式,大家都往這個方向走的時候,我依然還是堅持做線下,隨著疫情轉好,線下還是要把它做起來。」

奇怪,為什麼一向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董明珠,這次居然會拒絕直播呢?

答案很簡單,格力的線下門店,銷售人員足足有五六十萬,轉型線上,意味著有大批的員工,可能會因此失業。

更重要的是,格力未來的線下店,會變成一個體驗店。

變成和用戶面對面的交流場所,讓用戶來感受產品,更好地為用戶服務。

你會發現,董明珠的腦迴路跟思維,真的很不一樣,但你仔細一品會發現,她的說法,還真的挺有道理。

線上線下,本就像兩條平行的路。

很多人就只在一條道上跑,很容易就忽略,其實兩條路之間是有交叉點的,合併之後,企業前方的道路才會更寬、更遠。

第三件事,格力做口罩不賺錢,為的是國家、百姓。

格力為什麼要做口罩?

疫情剛開始那會,口罩成了搶手貨,很多人除了買不到口罩,市場上還出現了不合格的口罩。

董明珠知道之後,那股倔強的脾氣又涌了上來,「我覺得很奇怪,一個口罩,就那麼簡單,還會做不合格的嗎?」

於是乎,格力就開始自己生產口罩了。

現在格力每天都要生產50萬個口罩,供不應求。而實際上賣得越多,格力就虧損越多,但是,董明珠覺得值得。

「你想想這次抗災情,大家都要面對,你不是以盈利為主要的!」

在董明珠看來,自己做口罩虧點錢,和醫務工作者的奉獻精神相比不值一提。

董大姐,真的是又狂又硬的一個狠人!

從銷售職員一路到格力董事長,她被稱作是「商界的奇女子」、「營銷女王」。

但在這些光環背後,並沒有說到她是一位沒有顯赫家世,沒有高等學歷的平凡女子。

出生於1954年的董明珠,作為工薪家庭里的第7個孩子,備受寵愛,但她從小就十分「叛逆」,喜歡和男孩子打成一片。

雖然後來的董明珠,還是一樣的嫁人生子,找了一份體制內的安穩工作。

但上天似乎不想讓她平凡地度過一生。

30歲那年,董明珠的丈夫突然因病去世,她一下子就成了家裡新的「頂樑柱」。

這時候,父母勸她改嫁,外債還沒還完,光靠工資,死路一條。

而她僅有的選擇,似乎只有改嫁。

但這一次,她選擇了「NO」!她選擇放棄體制內的穩定工作,南下闖蕩,在36歲那年。

而她辭掉工作後,對自己說了一句話:

「既然自己的家庭失去了頂樑柱,那我就成為頂樑柱。」

再後來,從36歲到66歲,董明珠在格力,待了整整29年。

這期間,她經歷過很多事情。

在05年的時候,董明珠的母親離開了,但當時格力事情很多,她無法陪伴在母親身邊。

有一次,董明珠因為壓力巨大,生病了。

在這時候,董明珠夢見了母親,夢裡母親告訴她:

多看書,想好的事就要堅定地干。

很多人不理解,董明珠為什麼造手機、造晶片、造車...?

甚至有人懷疑,她是不是為了股權,為了錢?

這怎麼可能呢?

如果只是為了自己,董明珠早就可以抽身退出了,她所擁有的財富在一般人看來,也足夠體面的過上幾輩子了。

那她到底是為了什麼?我想答案只有六個字。

好品質,格力造。

當她提出要投入500億造晶片的時候,很多人就笑她無知、荒唐、不懂科學。

但董明珠的回應,簡短有力。

「我覺得一定行」。

我想,董明珠作為企業家,論經營、成本、生存,她比絕大多數人懂得要多。

而要成為一位偉大的企業家,更是要有風險承受力,更要忍受孤獨,哪怕千夫所指,依然踐行我道。

不這樣,又怎能稱得上偉大呢?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單仁行,跟你分享的所有內容了。

你對董明珠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呢?

你會因為董明珠,購買格力的產品嗎?

歡迎你在下方留言,跟我聊聊你的見解,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