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睡城」醒,暮色「空巢」動。
在夜經濟的簇擁下,倦影而歸的人不再局限於一隅的棲息所,更多了獨屬於夜間絢麗多彩的放鬆地。北京這座巨大的城市,也不再只有白天的緊張凌厲,多了些活潑又溫和的模樣。
據北京市統計局的夜消費調查,逾7成被訪者有夜間消費活動,形式上多種多樣,每人每次平均消費多在300元以內;周末成為消費熱情最高的「黃金夜」;自駕、代駕和步行成為最常用的夜間消費交通方式。有統計顯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夜間消費的比重已占到全天消費的50%以上。
根據第一財經發布的城市夜遊指數,上海與北京是毫無疑問的夜遊首選,夜遊指數遠高於其餘一線與新一線城市。北京的夜遊景點與夜間演出數量均為全國最多,而上海則為藝術愛好者們提供了數量最多的夜間文博展覽場所。
與同級城市不同的是,北京幅員遼闊,造就了別具一格的夜消費全景圖。如果說北京的夜消費是一個調色盤,那調色盤所呈現出的則是層次分明的環狀彩色帶,而每個顏色帶上都跳躍著個性的靈魂。
01
邊緣地帶
暗影灼灼下,饑渴躁動的夜歸人
昏黃燈光下,調色盤最外環的夜歸人,最先感受到夜生活的悄然拉長。
生活著80餘萬常住人口的「睡城」——「回天」地區,因交通擁堵、基礎設施薄弱、職住不平衡等問題,一直無法撫慰消費慾望強烈的夜歸人。如今驟然增加的夜間活動,喚醒了饑渴躁動的靈魂。
營業至後半夜的餐廳增加了很多。京藏高速西側,龍域商街的馬路邊邊、二旗里串吧、滇大池等,常常在後半夜迎來加班而歸的上班族;京藏高速東側,夜幕下燈火通明的北京華聯回龍觀購物中心周邊,多家特色餐飲企業開始營業至凌晨2點;而位於天通苑附近的龍德廣場也在進行升級改造,四層辣街的13家餐飲商戶預計將營業調至凌晨2點,B1下沉廣場計劃引進Livehouse摩登天空、啤酒博物館、熊貓啤酒精釀、餐酒吧藍蛙及胡桃里等知名品牌商戶,欲打造為24小時深夜食堂……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深夜文體娛也豐富起來。昌發展萬科廣場的西西弗書店,在晚上迎來享受閱讀時光的年輕人;龍域中心西區的「一個書店」作為街區內的品牌書店,每周不定期在21時開展朗讀會;龍域中心和華聯回龍觀的籃球賽吸引男女老少參賽觀賽,間接刺激消費;龍德廣場的萬達影城營業到凌晨4點,唱吧麥頌KTV為24小時營業,豐富深夜娛樂體驗。
漸次開張營業至半夜的果知味生鮮超市,為錯過常規超市營業時間的年輕白領提供新鮮的水果蔬菜;多起來的便利蜂、全時等24小時便利店,照亮夜歸人路的同時,也讓夜間消費變得十分便利。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對於「回天」地區人來說,公共運輸服務的配套完善才算得上最大福音。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投入運營,多條夜間接駁專線的開通,不僅消解了交通擁堵,也便利了夜晚遊玩的人。
調色盤外環帶上,東北角的中糧·祥雲小鎮、東部的合生匯、西南角的薈聚,也都不約而同融入夜色中,為夜生活添上濃墨重彩一筆。
圖片來源自網絡
今年5月1日,中糧·祥雲小鎮打造的「深夜食街」正式開放,小鎮內包括「讓我們見個面」、「天意小館」、「日日香鵝肉館」、「英國茶房」、「北平咖啡」等23家餐廳,每晚延時營業至24點。不少餐廳還專門推出秘制小龍蝦、爽口涼菜等適合夜晚消費的餐品。據悉端午節小長假期間,中糧·祥雲小鎮保持日均5萬的客流量。
在發展夜間經濟的覺悟上,朝陽合生匯起步更早。早在去年就在21區block自主打造了「深夜食堂」,通過特色美食、潮流配飾、網紅打卡等,為年輕人提供夜晚吃喝玩樂的場所。今年又升級推出2.0版本,增加了夜間小劇場、體育競技、livehouse、場景零售等,營業時間延長至每晚12點。
圖片來源:新京報
對於朝陽合生匯周邊中高端消費人群,百子灣區域在國貿、大望路上班的白領人群來說,無疑是夜間生活調味劑。根據合生匯提供的數據顯示,21區block調整後,3個月深夜食堂夜間客流量較之前有明顯提升,銷售同比增長10%。同時,該街區在19時後的每小時客流量高於19時之前的每小時客流20%,周末的平均客流相比工作日的客流增長60%。
南城人心中的「夜遊聖地」,薈聚西紅門購物中心當仁不讓。它緊鄰宜家家居,坐擁歐尚超市、迪卡儂、蘇寧易購,成為夜遊人盡情「放電」的好去處。今年6、7、8月,薈聚西紅門購物中心分別以三個周末延長營業時間到24點作為試點,推行「消夏購物狂歡夜」活動,試水夜經濟,客流同比增長16%,銷售額(不含8月)同比增長11%。
北京外環帶上的夜間消費儘管已有多業態聯動,但餐飲還是最為突出,其他業態發展還不充分,而且餐飲品類之間的同質化問題和匹配問題還有待進一步雕琢。通過結合所處區域特性,深度發掘消費者心理需求,並將生活娛樂與餐飲業態完美融合,才有可能充分滿足夜歸人的需求。
02
中間地帶
流光溢彩里,處變不驚的精緻客
流光溢彩下的中間地帶,是屬於燈紅酒綠和夜夜笙歌的。最先浸潤在繁華夜色里的人們,早已對繁華的夜景處變不驚,反而更期待新鮮熱血的體驗和刺激。
在這個彩色環上,簋街、工體、三里屯稱得上夜生活的元老。夜幕降臨,太古里商業街的潮流與時尚並沒有隨著商場停止營業消失,合規化精緻外擺的增加,又為這裡的夜色平添另一份姿色。
據三里屯太古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新增外擺店鋪16家,屆時占地總面積將達近1700平方米。外擺攤位以「商業、文娛體驗」為特點,支持快閃店、設計師店、體驗店在區域內發展,增強個性化、多元化體驗和服務,不會產生油煙。
圖片源自網絡
當開放式街區繼續火熱,對面的三里屯酒吧一條街又是另一番景象。上世紀90年代,三里屯酒吧文化的出現,絕對是北京夜生活的一大象徵,睡不著覺或不想睡覺的年輕人,都會來這裡暢談一下人生。在這條街道上,一共駐紮了約337家酒吧,占北京酒吧總量的40%,平均每走9步就出現一家。
進店的顧客,欣賞著歌舞表演,舉杯淺酌間,陶醉在夜夜夜的黑里。酒吧街的出現,提供了娛樂消遣,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邊區域,帶動了零售、餐飲、文化、娛樂等多方面的發展。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菜芽
24小時營業的三聯韜奮書店,成為熬夜黨新晉的精神慰藉所。書架下,蹲守著刷夜準備考研的人、工作狂、大學生……2014年,繼第一家三聯稻奮24小時書店開啟後,海淀分店、豐臺政務中心店以及三里屯店相繼開放,同時也拿下了不錯的銷售量。自2014年三聯韜奮書店連續兩年銷售總收入超過2000萬元,增幅達到60%。
從三里屯向西,時尚潮流的夜生活,延續至躁動迷離的工體西路。這是一個越夜越美麗的地方。各式FANSHION的夜店一字排開,各種電音演出流行音樂不斷上演,與國際潮流無縫銜接。當然,與夜店同行的還有深夜食堂。有一家大排檔中午不營業,16:00~4:00才是正常營業時間,課桌椅上下鋪、滿牆的電影海報、環境復古很穿越,還有駐唱歌手隨時為你補充能量。這樣的餐廳並不在少數。
圖片來源:鳳凰周刊智庫
而作為京城著名的美食街,簋街也是北京夜間消費的重點街區。北新橋的滷煮老店,口味正宗;簋街麻小,吸引無數特意前來品嘗的夜貓子;望京的烤串,深夜2點的食客一點也不少;還有老牌24小時餐廳金鼎軒,深夜食客照樣不斷。
圖片來源:北京商報
同樣活躍在霓虹下的,除了食、游、購、娛外,還有藝術搭載下的多樣化商業可能。國慶期間,798藝術區開啟一場繽紛的夜間藝術狂歡。整個798園區,40多家畫廊、藝術中心,將展覽時間紛紛延續至22點。園區里的餐飲租戶也參與其中,以打折、滿減、滿贈的活動,為「798藝術之夜」推波助瀾。燈光秀、音樂演出、異國文化節、創意市集也熱烈開啟,把798真正從藝術展覽區升級為藝術化體驗空間。
目光投向以西,開放式街區華熙live,開展深夜食堂同時,開始重新嘗試規範化外擺就餐經營,成為吸引客流的招牌。無論是地方菜、火鍋還是精釀啤酒專營店,都在這條商業街區的道路兩旁擺出了餐桌。據悉,華熙live現有134家商業企業,其中52家餐飲營業到24:00,16家餐飲營業到凌晨2:00,客流量日均5萬人次。
同在西邊,高校聚集地、留學生天堂、創業者福地,有著「宇宙中心」之名的五道口,晚上十點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酒吧里嗨翻全場,點一杯今夜不回家,化身夜場最能熬的仔;今天品嘗凌晨兩點後的半價漢堡,明天在東源大廈挑一家韓餐;即使是異國胃,也能在深夜的麻辣燙、螺螄粉、臭豆腐里找到最滿意的一個。這裡從不缺通往正宗宵夜之魂的道路。
圖片來源自網絡
03
中心地帶
金碧輝煌中,文藝復古的逆行者
中心地帶,自然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這裡的夜色金碧輝煌,也理應是夜間文化消費IP的聚集地。
只不過,拿書店來說,以三聯韜奮書店、PageOne為代表的24小時「深夜書房」,在北京僅不到10家,其他的文化消費也還相對匱乏。為拓寬文化夜經濟的邊界,滿足日益膨脹的夜文化消費潛力,相關政策也相繼出台,助推文化營運場所釋放強大活力。
在延長博物館開放時間方面,北京市文物局印發《關於倡導博物館夜間開放、助力繁榮夜間經濟的通知》,倡議、鼓勵全市各博物館,選擇適當時間延時開放或開設博物館夜場參觀。中心區域的博物館如:首都博物館自7月28日開始,每周六延長開放時間至20:00,推出相應的文化講座等活動,以豐富夜場內容;北京自然博物館、郭守敬紀念館陸續推出夜場文化活動;國家博物館7月28日起暑期每周日延時開放至晚9點。
圖片來源:新京報
東城區出台了《加快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以展現前門歷史風貌為主題,打造歷史文化商旅體驗型夜間經濟示範街區;圍繞打造「國際化」「京城味」「時尚潮」目標,提升王府井步行街品質;打造一批夜間公共文化經濟示範街區;以夢幻老字號、非遺夜市,助推夜間經濟。
供給增加面前,簇擁而來的是,與下班回家路徑相反的逆行者,以及帶著朝聖心態的遊客。夜幕降臨,位於北京中軸線上的前門大街迎來了最熱鬧的時段。和其他商區相比,這裡的茶器、漢服、文房和字畫更密集,吸引著前來觀賞把玩不願離去的人。大柵欄西街的保安,下班時間也因此從晚上10點鐘延長到11點。
年初故宮博物院舉辦的「紫禁城上元之夜」,以故宮文化創新演繹為內核,疊加科技等前沿表達手段,創造出全新夜間文化經濟業態。該活動在預售期即掀起了一股「搶票潮」,3000張門票一秒而光,直接導致故宮票務官網癱瘓,網友反饋門票「比春運車票還難搶」,讓人深刻體會到,夜間文化消費存在的巨大缺口。
圖片來源自網絡
八月初,央視在網絡調查中問:如果博物館、美術館開放夜場,你會考慮前去參觀嗎?參與投票的723人中,88.9%選擇了「會」,而主要原因一項中,夜晚的獨特體驗、不耽誤白天工作、避開高峰人群,各自獲得了超過30%的票數。就實際效果而言,夜間開放的活動參與度確實超越白天。
早在2014年,北京自然博物館就開展了暑期博物館夜場秀,首日2000人的夜場名額,在數天前就被搶訂一空,而每天一場僅限150名觀眾參與的「光影秀」,更是在預約系統上線當天就告訂罄。
7月28日起,原本「朝九晚五」的國家博物館,在暑期也延長閉館時間,每周日延長到晚九點。在北京城牆根長大的大爺,大半輩子頭一遭遇上國博夜場,決定去博物館逛逛;在家長帶領下學習參觀的小朋友,也第一次體驗在夜色下探索文化的魅力。
圖片來源:新京報
延長閉館的幾個小時給參觀者帶來便利,也給服務人員帶來更多工作。博物館的每一層都分布著八九位保潔人員,高度過膝的黑色塑料袋,每人每天要拎出去十一二袋,趕上延長閉館的周日,數字則會上升到十六七。
後海作為北京歷史上達官貴人休閒娛樂的場所,如今依託其傳統的建築和宜人的自然環境成為繼三里屯之後的酒吧火爆區域。一些過去夜晚基本無人的文化類活動場所,如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音樂廳、影視廳、體育館等被開發為夜間城市中活躍的娛樂區域。
夜晚「空巢」的中心區域,循著夜間文化消費的宣傳而人頭攢動,對於提升北京夜經濟的地位和規模有長足的好處,而這也將是獨屬於夜京城的韻味。
-結 語-
以前,人們常說,到了晚上,北京只有簋街、工體、三里屯值得一提。如今,越來越多的「深夜食堂」給北京的夜晚提供了更多去處。
隨著夜間消費打卡地的不斷增多,未來身在睡城的回天青年,不必羨慕三里屯的繁華夜晚,南城的文藝人士,不用嚮往望京的展覽、演出,北京的夜間經濟遍地爭艷。
參考文獻:
[1]《熬最深的夜,蹦最歡的迪,2019城市夜遊指南| 新一醬·知城》,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2] 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北京市夜間消費調查報告》
[3]《深夜經濟學分析:凌晨兩點的北京》,鳳凰周刊智庫
[4]《昔日「睡城」點亮夜明燈》,北京日報,孫雲柯
[5]《北京等夜來》,子彈財經,Zimi
[6]《誰說北京沒有「夜生活」》,新京報,王雙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X5xU24BMH2_cNUg0aI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