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場是小豬的巔峰之作?對阿根廷,但不是2014年世界盃決賽

2019-10-09     足球雋言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黃思雋

35歲的德國國家隊前隊長施魏因斯泰格昨天發表致球迷的公開信,宣布在美國大聯盟賽季結束後掛靴,德國乃至世界各國媒體紛紛送別這位德國足球史上的「傳奇」和「最偉大球員之一」。

巔峰:2010年世界盃

回顧施魏因斯泰格17年的職業球員生涯,不少媒體和球迷第一時間都會想到他在2014年世界盃上浴血奮戰並最終高舉大力神杯的經典畫面,又或者是經歷2012年拜仁「主場決賽」憾負後終於在一年後圓夢三冠。從成就的角度來說,世界盃奪冠和三冠王確實是「小豬」職業生涯的兩個巔峰,但在范加爾手下成功轉型為後腰的2009/10賽季(特別是後半程)以及隨後的2010年世界盃,才是屬於他個人競技狀態和隊內戰術地位的巔峰之作。

施魏因斯泰格在三冠王賽季獲得了職業生涯唯一一次德國足球先生頭銜。但眾所周知,那個賽季拜仁真正意義上的領軍人物是當選為歐洲足球先生(歐足聯最佳球員)的里貝里。在那次德國足球先生的評選中,「小豬」在527張有效選票中僅僅得到92張,以極其微弱的優勢擊敗隊友里貝里(87票)和托馬斯·穆勒(85票)。相比之下,三冠王教頭海因克斯則在最佳教練評選中毫無懸念地拿到383張選票。

2013年,施魏因斯泰格在溫布利圓夢歐冠,登上俱樂部生涯之巔。

儘管2012/13賽季確實是施魏因斯泰格職業生涯最成功的俱樂部賽季(個人表現與團隊榮譽綜合來說),但更能定義他巔峰的個人大獎,應該是《踢球者》雜誌評出的年度人物——他在2010年獲此殊榮。「小豬」那一年獲獎的最大依據,自然是南非世界盃上的表現。那是他全面取代巴拉克,成為德國足球新一代領軍人物的一年。而上一個在世界盃年當選年度人物的球員,恰是2002年的巴拉克。儘管在南非取代巴拉克成為隊長的是拉姆,但從場上位置、戰術作用和對比賽的影響力來看,轉型為後腰的「小豬」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領袖。

2010年世界盃上的那支德國隊,可能在世界盃歷史上唯一一支不是因為會贏球和奪冠、而是因為比賽踢得漂亮而受到全世界球迷追捧的德國隊。那屆大賽上,德國隊主力陣容當中的大部分球員都處在職業生涯的最好階段,而且在大賽上的個人發揮也比奪冠的4年後更為出色,施魏因斯泰格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他的國家隊代表作絕非拖著受傷的小腿拼到頭破血流的2014年世界盃決賽,而是另一場與阿根廷的世界盃比賽——2010年的1/4決賽。那場比賽,他送出2次助攻,率領德國隊不可思議地以4比0橫掃4連勝且奪冠呼聲甚高的「潘帕斯雄鷹」。賽後,時任《體壇周報》編輯的我為跟隊記者張力撰寫的「小豬」人物稿起了《神豬天降》的標題。

施魏因斯泰格的巔峰之作並非2014年世界盃決賽,而是2010年世界盃1/4決賽。

那是「小豬」變身「豬總」的一屆大賽。在南非,他只在1比0小勝加納的小組賽末輪第81分鐘被換下,其餘6場比賽都打滿全場,送出3次助攻,僅在0比1負於塞爾維亞的小組賽第2輪吃了1張黃牌。除了對阿根廷的巔峰之作,「豬總」在4比1大勝英格蘭的1/8決賽同樣發揮神勇。2010年的施魏因斯泰格身體狀態正佳,即便位置後移、防守任務加重,依舊極具攻擊性,充分詮釋了何為「無處不在」與「攻守兼備」。跟4年後那位拖著傷殘的身軀、依靠強大的意志力一路硬撐,而且進攻能力已嚴重退化的「豬總」完全不是一回事。

2010年,施魏因斯泰格一共代表俱樂部和國家隊出場多達61次,出場時間累計達5260分鐘,單場觸球百次以上更是家常便飯。在當選為《踢球者》年度人物之後,他表示這是「我職業生涯迄今最重要的一年」,「現在我在場上無處不在,這一直是我的目標,我很喜歡這樣。」時任拜仁體育主管的內林格爾則認為:「他完成了向世界級球員的轉變。」

傷病纏身導致巔峰過短

遺憾的是,職業生涯前半段一直非常健康的施魏因斯泰格,在2010年登峰造極之後便傷病頻發,鎖骨、腳踝和膝蓋成為了重災區。即便三冠王賽季出勤率較此前一季略有回升,且競技狀態依舊出色,他的健康狀況總體還是每況愈下。特別是巴西世界盃前的2013/14賽季,他在中途一度傷停超過3個月,到了賽季尾聲又髕骨腱受傷,導致他無法正常參加世界盃前的集訓,對陣葡萄牙的小組賽首輪也沒能出場。

2014年世界盃奪冠,是施魏因斯泰格精神層面的偉大勝利。

從2010年世界盃躋身世界級球員行列,到2014年世界盃幾乎拼完了最後一口氣,施魏因斯泰格的巔峰期就此過去。世界盃奪冠之後,接替拉姆成為隊長的「豬總」傷病情況愈演愈烈。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已進入而立的他競技狀態也隨之嚴重下滑,精神意志再也無法支撐。在瓜迪奧拉手下,他難以在拜仁繼續擔任後腰,而更多只能充當8號或10號位的輪換球員,這也導致他在2015年夏天結束長達13年的拜仁職業隊生涯,留下整整500場正式比賽出場的記錄。加盟恩師範加爾執教的曼聯之後,他的健康狀況沒有絲毫好轉。

2016年歐洲杯之前,關於勒夫是否應該堅持帶上隊長的討論甚囂塵上。那屆歐洲杯,「豬總」在小組賽期間只能在替補席上扮演領袖角色,他的身體已經完全跟不上球隊的節奏。後來由於赫迪拉受傷,他才得以在對陣義大利的1/4決賽早早就替補出場,並在對法國的半決賽首發。但這兩場比賽,德國隊長表現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僅無法起到領袖作用,反而成為了累贅——對義大利的點球決戰宴客,對法國又因手球送出讓格列茲曼在半場結束前首開紀錄的點球。

2016年歐洲杯半決賽對法國的這次手球,讓施魏因斯泰格國家隊生涯的最後留下巨大遺憾。

於是當施魏因斯泰格在大賽後不久就宣布退出國家隊,外界並沒有太過於意外和惋惜。那個時候,他甚至已經收到了曼聯的逐客令。屬於他的時代,已然結束。而且跟巴西世界盃後就宣布退出的拉姆或克洛澤不同,施魏因斯泰格的位置並沒有後繼無人之憂——至少在當時看起來是這樣的。

諷刺的是,當德國隊在2018年世界盃遭遇小組賽出局之恥,甚至到了目前大規模重建的階段,施魏因斯泰格的位置反而成為了重災區。如今的德國隊不僅缺少2010年世界盃上的「神豬」,甚至連2014年世界盃上的那個精神領袖也沒有。假如勒夫如今有一個健康的施魏因斯泰格,那麼基米希就可以繼續在右後衛位置上充當拉姆接班人,克羅斯也可以更加舒服地在中場掌控節奏,而不用疲於防守。於是,拉姆、克洛澤和施魏因斯泰格這3個關鍵位置,如今竟然都沒有合格的接班人。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何看上去依舊不乏人才的德國隊,一下子又跌入了低谷。

「夏天童話」只剩波爾蒂

施魏因斯泰格是繼克洛澤、拉姆、默特薩克和魏登費勒之後,第5個結束職業球員生涯的2014年世界盃冠軍。而今晚對阿根廷的友誼賽,由於克羅斯和金特爾傷退,以及隊長諾伊爾輪休,德國隊將迎來2014年世界盃奪冠後首場沒有冠軍球員參加的比賽。此外,見證德國足球從本世紀初的歷史低潮重返世界之巔的拉姆、施魏因斯泰格和波多爾斯基,以及經歷過2006年世界盃「夏天童話」的球員,只剩下波多爾斯基一個仍在堅守。

曾經的「青春左路」,如今只剩下波多爾斯基一人堅守。

波多爾斯基的國家隊生涯幾乎與好友「小豬」完全同步。施魏因斯泰格代表德國隊出場121次,高居隊史第4。而波多爾斯基儘管從2012年歐洲杯後就淡出主力陣容,但由於傷病較少,最終出場數反而更多,達到130場,排名第3,而且還在2017年3月對英格蘭的告別戰斬獲第49球,排名第4。

施魏因斯泰格有一項統計強於波多爾斯基,而且位居隊史之首——參加了多達38場世界盃和歐洲杯決賽圈比賽。不過,波爾蒂還有機會完成一個小豬沒有的成就——參加奧運會。8月下旬接受《體育圖片》雜誌專訪時,這位34歲的神戶勝利船前鋒明確表示:「顯然,我渴望參加奧運會。對於每一名運動員來說,這都是一件大事。」

征戰日本聯賽的波多爾斯基渴望參加東京奧運會。

據《體育圖片》報道,德國足協已在內部就是否徵調波多爾斯基以超齡球員身份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展開討論。執教神戶勝利船的拜仁名宿托爾斯滕·芬克就表示:「如果(德國U21隊/國奧隊主帥)昆茨打電話給我,我會推薦徵調他去參加奧運會。盧卡斯是一副機器,如今在訓練中像頭公牛一樣。他不是那種只想在日本結束職業生涯的球員,他還想成就一些東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VoVsW0BMH2_cNUgVT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