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心裡清楚,這裡說的劉歡,不是唱歌的那個,所以不要再把這個劉歡和歌唱家劉歡老師相提並論。
真理之所以能夠成為真理,就是因為每每能夠驗證,比如,一個團隊的短板決定了這個團隊的水平高低。
三個失球,劉歡都是責任人,很多球迷說,上他幹嘛?確實,如果不上他,也許國安會少丟一個,或者少丟兩個,甚至可能一個球都不丟。
劉歡這個球員很有意思,大家都看得出來他水平不高,但是卻沒有人罵他。以前有人罵姜濤,罵李磊,但就是沒有人罵劉歡,可能是大家都覺得,罵也沒啥用吧。
那麼現在我們就回顧一下,劉歡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不上他上誰?
賽後,法國教練布魯諾說了,劉歡最近訓練表現很好,所以用他打主力。這個理由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教練肯定是要看訓練的表現,尤其是對於一個新來的教練來說,他對球員不是特別熟悉,肯定是根據訓練的直觀感覺。
除了這一點之外,恐怕布魯諾也有其他的考量。
很多人提到金泰延,但其實金泰延與劉歡相比,防守上並沒有什麼優勢,甚至劣勢更加明顯。金泰延是邊鋒邊前衛出身,有一定的腳下技術,傳中不錯,在進攻端他比劉歡強很多。但在防守端,金泰延跟劉歡一樣,位置感並不好,容易失位。而且還有一點金泰延還不如劉歡的地方,就是身體素質,金泰延太瘦太矮,往往會被對手強吃,尤其是要面對楊立瑜和張琳芃這種衝擊力比較強的右路。另外,劉歡是左腳,在攻守方面會有一些優勢。
所以說,用劉歡取代金泰延,有訓練表現方面的考量,也有技戰術方面的考量,用人的問題倒並不是特別大,或者說至少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核心的問題在於,國安在面對恆大這個對手,在進行一場事關爭冠的比賽,需要在邊後衛的位置做出一個選擇,用劉歡還是用金泰延,這才是問題的所在。因為無論用誰,其實都匹配不了這個對手和這樣的一場比賽。
數據顯示,國安上半年一共進行了15場聯賽6場亞冠1場超級盃和2場足協杯,共計24場比賽,其中劉歡踢了2場,金泰延踢了1場,其他比賽均由李磊完成。換句話說,即便是施密特,在李磊停賽的情況下,左後衛的第一選擇也是劉歡。
這樣來看,上劉歡,其實並不是原罪。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李磊不能上?
那麼原罪是什麼?
很簡單,能夠匹配這一場比賽的,並不是劉歡和金泰延,而只有國腳李磊,而李磊只能在病床前關注這樣一場比賽。
數據顯示,李磊今年在聯賽第17輪第38分鐘受傷下場前,共首發出場了16場,除了聯賽首輪客場同武漢卓爾的比賽李磊因為去年的紅黃牌累計停賽外,其他15場比賽全部首發,不算受傷被換下的那場比賽,剩餘的14場比賽中李磊全部打滿全場,聯賽場均出場時間每場87分鐘,總計1383分鐘。
除此之外,李磊還踢了5場亞冠,只有最後同全北的比賽,李磊因為停賽沒有打。這5場亞冠也是踢滿90分鐘。另外足協杯對長春亞泰,李磊也是踢滿90分鐘。另外還有一場超級盃。
上半年,國安所有比賽共計24場,李磊踢了21場,全部打滿90分鐘。所缺席的三場是客場打武漢(紅黃牌停賽)、主場打全北(紅黃牌停賽)、客場打黑龍江FC(比賽太密集,趕不上)。
換句話說,只要李磊沒病沒災,還能跑能跳,也沒有紀律處罰,而且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他都是90分鐘打滿的節奏。
其實,今年李磊已經是他職業生涯的出場紀錄。國安球迷都知道,李磊雖然不能說是個玻璃人,但他每個賽季都會受到傷病的困擾,上個賽季李磊聯賽一共就踢了9場,跟劉歡一樣多,總出場時間還不如劉歡,而大部分比賽都是金泰延給盯下來的。2017賽季李磊踢得倒是比較多,28場。2016賽季李磊踢了12場,也是因為傷病問題。
對比恆大的左後衛李學鵬,他本賽季一共出場13場首發11場,場均82分鐘。鄧涵文首發8場,出場9場,場均82分鐘。另外,恆大的左後衛位置偶爾還用胡睿寶和高准翼客串過。
其實,從昨天的比賽來看,鄧涵文也是恆大一方的軟肋,他雖然不像劉歡那麼坑爹,但顯然在這樣的比賽中也很狼狽。可是,鄧涵文卻在恆大此前的聯賽中出場了9次,這讓李學鵬有了很充裕的修養時間,也給了鄧涵文更多的經驗積累和磨合過程。
與鄧涵文對比的就是劉歡和金泰延,上半年國安一攻24場比賽,劉歡踢了2場,分別是同全北和同武漢,金泰延踢了一場就是對黑龍江。
李磊同武漢卓爾的比賽在38分鐘就因傷被換下,其受傷主要是大腿肌肉拉傷,事實上,所有人心裡都明白,這個傷病的原因是什麼。
國安在此前的比賽中為什麼沒有考慮讓李磊適當的休息或者調整呢?有的球迷會認為,因為劉歡太坑了,或者金泰延也不行。
可實際上並非如此。劉歡坑人也好,金泰延坑人也好,那是他們面對恆大、上港、魯能這樣的對手時可能會出現的窘境,而面對中下游球隊的時候,劉歡並不怎麼坑人,金泰延甚至還能幫助球隊勝利。
同武漢卓爾的比賽其實就很典型。上半年聯賽首輪,劉歡頂替李磊首發,國安在客場武漢球迷的鼓譟聲中贏球,後防線也沒有犯下什麼錯誤,劉歡沒坑人。下半年聯賽首輪,金泰延替補李磊出場,不但沒坑人,還送上了兩腳助攻幫助球隊取勝。
國安上半年有些比賽,其實完全可以使用劉歡和金泰延,讓李磊適當的休息。比如主場同深圳的比賽,排名保級區的深圳讓第四外援卡馬拉單外援首發,兩大主力普雷西亞多和塞爾納斯都坐在替補席上,這樣的比賽,國安是全主力迎戰。同樣,國安主場同大連的比賽,卡拉斯科和哈姆西克都沒有來,博阿滕和穆謝奎帶著本土球員踢,這樣的比賽國安同樣是全主力迎戰。而且在上半場就3比0的情況下,國安的三個換人分別出現在82分鐘、88分鐘和90分鐘。
除了這兩場比賽之外,主場同當時排名墊底的天津天海的比賽,國安也是全主力迎戰。
這幾場比賽,如果能夠讓李磊輪休2場,恐怕會大大緩解李磊的疲勞,為下半年更加嚴苛的比賽做準備。
當然,有的人會說,這三場比賽上劉歡和金泰延如果輸了怎麼辦?那只能說,國安在主場面對幾乎半放棄的保級球隊,仍舊要全主力才能拿下的話,那絕對就是國安的無能。
其實,同樣的問題不僅僅在李磊身上,張稀哲和比埃拉也同樣如此。張稀哲的傷從亞冠時候就有,但是他也是所有比賽全勤,比埃拉同理。如果一支球隊的十連勝是靠全主力在主場100%的復出才拿下來的,那確實這支球隊不配更進一步。
第三個問題,劉歡是哪兒來的?
李磊的受傷,讓金泰延和劉歡走上了前台,但其實大家心知肚明,金泰延也是邊前衛改造的,劉歡雖然是邊後衛出身,但他確實水平不夠,這從去年的比賽就能看出來。
金泰延的問題可以先不考慮,好歹他也算是有一定特點的球員。但劉歡既然水平不夠,那怎麼會出現在國安陣容當中。
劉歡是2017年年初加盟國安的,他加盟國安的理由是國安在左後衛位置儲備不夠,而劉歡在前一年重慶隊的比賽中發揮很不錯,加上又是北京球員,一方面也算是葉落歸根了。
不過,劉歡的葉落歸根跟姜濤、于洋還不一樣,他並不是從國安青訓系統里走出去的。劉歡此前踢球的經歷非常詭異。他和他的弟弟劉樂最早是華亞飛鷹青少年足球俱樂部的,從來沒有過職業梯隊的歷練,再後來去了安徽九方一直就是在乙級廝混,突然有一天被張外龍看中來到了重慶力帆,踢上了中超,而且突然在那一年就成了重慶的絕對主力,表現非常高光。
劉歡踢上中超的時候已經28歲了,29歲的時候,他就突然來到了北京國安這支中超強隊。要知道,兩年前他還在中乙效力。
劉歡的真實水平到底怎麼樣,僅從他的經歷來看就讓人打鼓,但國安還是毫不猶豫買下了他。
對比同樣從低級別聯賽來到國安的姜濤,劉歡和姜濤有幾點完全不同。
首先,姜濤是國安梯隊從小培養的,算是根正苗紅的國安體系。而劉歡從來沒有進過國安或者任何中超中甲球隊的梯隊,是從草根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
其次,姜濤曾經被帕切科看好,但因為國安老將們的壓制,直到2014年才離開國安去了中甲的青島黃海製藥,踢了兩年的絕對主力,這支球隊雖然在中甲,但確實中甲的一支強隊,最近幾年每年都在中甲第三四名的位置,屬於中甲沖超的「熱門」(其實感覺就是不想沖,每年上半年都是聯賽第一,下半年就往回退),青島黃海製藥的整體實力,其實跟中超保級隊差不太多。但劉歡是從更低級別的安徽九方起步,突然一步升天來到了重慶力帆,在重慶力帆的五後衛體系里擔任左側的中衛,表現非常出色。
第三,姜濤雖然不是北京孩子,但卻算得上是國安故人,跟于洋、侯森、張稀哲、雷騰龍等隊友從小長大。劉歡雖然是北京孩子,但跟北京足球基本上沒有什麼交集,國安現在的隊友跟他也沒有任何的關係。
這樣看來,劉歡當初來到國安,就很怪異。國安是怎麼看中劉歡的,這值得俱樂部總結。
記得在中信時代,北京主場(ID:bjzhuchang)就曾經總結過國安的引援,有三種引援是可以嘗試的,有一種引援是千萬不要嘗試的。
前三種是:
1.國家隊主力或者至少有國腳經歷的球員,一定要買。比如于大寶、池忠國、王剛。
這類球員來之能戰,而且來了就能直接提升球隊的實力,少說也能用個2-3年,雖然貴一點,但不虧。
2.有國青隊、國奧隊背景的25歲年輕球員,可以買。比如楊智、朴成、李磊、鄒德海、王子銘。
這類球員雖然買的時候不是多牛,但通過一兩年的打磨,都可以成為球隊的主力,甚至可以成為國家隊的人選,他們有潛力,有空間,北京這個舞台正合適。
3.有國安背景的球員,可以買。比如于洋、姜濤、張瑀。這類球員出自國安青訓,對國安的體系和氛圍都很熟悉,來之能戰,水平高一點的可以直接打主力,水平不夠的當個替補也不耽誤大事,最起碼有感情,對球隊忠誠,肯拚命。
最後一種是不要買。就是在中超中下游球隊火了一年的中生代。比如劉歡、胡延強、張池明。這種球員在中下游球隊就火了一年,根本無法判斷是他的水平高,還是僅僅因為某些教練在戰術或者心理上的原因。這樣的球員往往並不便宜,價格甚至可追池忠國、王剛,但效果往往都不是大打折扣,而是根本毫無用處。
劉歡的加盟其實就再次印證了這個觀點。而這其實是從中信時代的國安引援所得出的規律,但不知道為何,中赫在重複這樣的錯誤。
一種原因可能是確實當時左後衛太缺人,只能先來一個用著。
這個問題就還要追究到中信時代,國安的左右邊後衛一直都是掣肘球隊的問題,周挺和張辛昕的問題,從帕切科第一年就在反覆的提及,但球隊一直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在邊後衛位置上,國安先後引進了趙和靖、李運秋、李磊、姜濤、劉歡、王剛,這裡面最後能用的也就是李磊和王剛,姜濤堪堪打個替補,趙和靖湊合踢了兩年。而失敗的李運秋和劉歡,其實都是一個類型,就是在中下游球隊高光了一年。(當時的上港就是中游球隊)
劉歡帶來的反向思考
當把劉歡的問題從頭到尾梳理一遍後,其實就會發現,一個劉歡決定不了國安的冠軍歸屬,決定國安冠軍歸屬的,其實還是教練、總經理和老闆。
如果當年中信能夠為邊後衛新老接替做一些準備,給姜濤、丁海峰一些機會,姜濤也不會沉淪到26歲才踢上職業比賽,丁海峰也不會遠走深圳、遼寧、廣州。
如果國安能早點引進李磊這樣有前途的國青隊球員,或者王剛這種當打之年的幹將,也不至於出現「國安無大將,劉歡做首發」的局面。
如果國安能夠省著點用李磊,讓他有更多的休息和調整,對他有更多的保護,也不至於在爭冠戰中糾結於到底是上劉歡還是上金泰延。
以上這些,跟中信、中赫兩任投資者有關,跟高潮、李明這些俱樂部操盤手有關,也跟施密特這樣的主教練用人有關。
那麼現在的問題來了,明年還用不用劉歡?
現實問題是,國安的左後衛是李磊和劉歡,金泰延也可以客串。看起來人員充足,但還是要預防李磊的傷病,能做到的就是讓李磊適當的休息調整,一旦出現肌肉發緊等問題就趕快拿下,在一些把握比較大的比賽中輪換。此外,考慮到劉歡同恆大的表現太過糟糕,球隊需要為李磊找到一位合格的替補。
而國安的右邊後衛有王剛和姜濤,金泰延也可以客串。看起來人員充足,檔次分明。但問題是,王剛、姜濤和金泰延今年都已經30歲了,他們頂多再堅持1-2年,就會集體走下坡路。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用不用劉歡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安的邊後衛,需要從今年就著手解決。不然,未來還會出現下一個「劉歡」,讓你不得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