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媽媽:對外是硬核女俠,對娃是慫貨老母

2019-08-04     辣媽菲也

英武女將殷夫人在孩子面前的「認慫」,卻是「正面管教」的正確示範。

據說國產動漫電影《哪吒》已經票房過10億了,菲爺趕緊也攜娃去看看。

親身感受是,獲得一致好評的國產電影,最大的進步,不再僅僅止於畫面特效,而是有了更具有人文意義的故事情節和更生動細膩的人物形象。

除了主人公外,哪吒媽媽殷夫人就是一個在電影中被塑造得很成功、入木三分的角色——身為一個老母親,太能感同身受哪吒媽媽的性格特徵:對外是硬核女俠,而對娃,則完全就是個慫貨老母。

1

和過去的影視作品中「溫柔端莊、和藹可親」的柔弱母親的形象大不相同,殷夫人在《哪吒》電影的一開頭,就告訴觀眾—哪吒媽媽是一個彪悍、不羈的形象:

身懷六甲的她一邊啃著雞腿一邊去廟裡拜神,相比李靖的恭敬虔誠,她大咧咧地吼出一句:「拜拜拜,都拜了三年了,再生不出來,我砸了這破廟!」,可謂相當的彪悍了!

在傳統的男權社會,哪吒媽媽擔任的不僅僅是家庭中相夫教子的角色,還有保衛陳塘關安危、降妖除魔的重任。每當有妖魔出現的時候,她總是身先士卒,拼殺在外。不僅她老公對她恭敬有加,在陳塘關百姓的心目中,她也是相當有地位的。

然而這樣一個彪悍威猛的女俠,在她娃哪吒面前,卻是個十足的慫貨。

當哪吒坐在牆頭無聊的時候,她為了討娃高興,「娘陪你踢毽子好不好?」,哪吒不搭不理,她還是親和有加,「你不是最喜歡踢毽子嗎?」

哪吒是喜歡踢毽子,但是因為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力量,總是會踢傷別人,所以沒人願意陪他玩耍。可是媽媽卻站出來陪兒子踢毽子,結果一下子被踢得鼻青臉腫,於是認慫「還是把鎧甲穿上吧」。堅持忍受皮肉之苦,只不想讓孩子認為自己是異類;

當哪吒認為太幻虛境的神畫,純屬為了把自己囚禁在裡面的時候,她耐心地循循善誘:「這裡面這麼多好玩的,讓你在這裡修煉,怎麼能說是囚禁呢?」

李靖騙哪吒說他是靈珠轉世,一向豪爽的殷夫人這才想起來還可以用善意的謊言,趕緊配合李靖的表演,連聲說:「是是是";

為了讓哪吒別那麼灰心喪氣,殷夫人說,哪吒的生辰宴,所有村民都會來感謝哪吒趕走了妖怪;

以殷夫人這樣火爆的性格,對孩子,卻沒有當年「我就要砸了這破廟」的氣概,也從來沒有過「你再XX,看老娘不收拾你」的威嚴,永遠只有和聲細語、各種低眉順眼低聲下氣、賠笑哄騙、無盡耐心,真的是個十足的慫貨!

切換到現實生活情境之中,這樣的媽媽數不勝數:在外是企業高管,掌管著大百億的資金,隨便動動手指,決定的可能都是某些人的命運;而在孩子面前,卻為個大冬天死活要穿短褲的固執娃,無可奈何。

2

而我卻想說,英武女將殷夫人,切換到「哪吒媽媽」的身份,這種在孩子面前的「認慫」,並不是盲目溺愛,相反,這一舉一動卻是「正面管教」的正確示範,是「溫柔而堅定」的典型。

第一條,永遠能接納孩子,正視孩子的自尊。

哪吒剛出生的時候,眾人都說哪吒是魔珠轉世,必須死,可殷夫人卻一個健步沖了出來,僅僅抱住哪吒,「不要害怕」,並懇請仙人放他一條生路,哪怕只有3年的壽命,她也會好好管教,讓他快快樂樂過好這3年。

當哪吒媽媽緊緊地抱住哪吒,含情脈脈地看著襁褓中的孩子,原本一臉的魔性的哪吒,立刻就變成了可愛、天真的嬰兒。

反觀我們對待孩子的口頭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這樣的孩子有什麼用?」;「你再不好好看書,將來就變成一個沒用的人,只能當乞丐,天天在街上乞討」……

因為孩子沒有完全符合成人所期待的模樣,便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給予強烈的負面形象的暗示,對孩子的自尊是極大的摧毀。

而當一個孩子的自尊被摧毀之後,如何會有向真、向善的動力?你指望ta通過被責罵而改變你所不接納的行為習慣,自然也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的教育方式了。

3

第二條,在陪伴與榜樣之間,做好權衡。

影片中有很動容的一幕,哪吒媽媽陪著孩子踢毽子,正玩得高興,突然下人稟報,又有妖獸出沒,需要殷夫人前往降妖除魔。

這時候,哪吒露出失望的表情,而殷夫人一邊看著需要陪伴的孩子,一邊看著拯救蒼生的大任,用最後的甜蜜話語哄著哪吒「我們下次再一起玩好不好?」,最終決然地披上長袍,大踏步而去。

這一幕像極了當代的媽媽們,一方面,總是擔心是自己做的不夠好,給孩子的陪伴不夠多,對於孩子的任何缺憾,只是覺得是自己「陪伴不夠」的問題;

而另一方面,有著自己的夢想和事業心,又不敢掉以輕心,因為她們還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來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我想,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分3層境界的:

底層的父母,對孩子僅是物質上的滿足,給錢就是一切,沒有餘力去思考孩子的未來。

中層的父母,盼著兒女好,忙著為孩子規劃出最好走、最安穩的路,像背負著全族期望的敖丙,活不出自己。

最高層的父母,能「看見」孩子的需要,支持他,鼓勵他,信任他,但也能專注自己的成長,願意和孩子在同一個時區里,不慌不忙的,一起成長。

4

第三條,給予無條件的信任與愛。

這也是《哪吒》這部電影在訴說的主題:成見,可以毀掉一個孩子,而父母發自內心的信任與愛,卻可以幫助孩子逆天改命,創造奇蹟。

哪吒,因為是魔珠轉世,所以剛出生的時候就被貼上「魔頭」的標籤。就連他做好事救了小女孩,還是會被其他人誤解成殺人放火的魔頭,被人砸石頭、雞蛋。

本來哪吒內心很善良,他也想和別的孩子一起遊戲玩耍,可是因為村民對他誤解太多,他做什麼都是錯,於是乾脆自暴自棄,戲弄別人。

但哪吒的父母,在明知哪吒是魔珠轉世的前提下,仍然堅持不懈地用愛化解了哪吒心中的魔氣,激發了他的自信和勇氣。

人,生來往往就是不完美的,一個人難免有缺陷,而最終他是走上光明大道,還是受盡他人的白眼和偏見,身邊的人給予的愛和信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孩子們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會更聰明、能幹,有悟性。

「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算」,天使和魔鬼只在一念之之間。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回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

歡迎來到辣媽菲也,讓我和你一起嘮嗑嬰兒屎尿屁和婚姻百味

辣媽菲也(spicymom2014),從神經大條、沒心沒肺的文藝青年,變身三頭六臂、金光閃閃的媽媽;從通信業世界500強海外骨幹,變身回國女性創業者;從科學育兒、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窺婚姻、女性覺醒;願我像一個人格鮮明的閨蜜,一路陪伴你左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Q2nX2wBUcHTFCnflo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