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恆
10月12日,文委李主任來電相約,告知在長溝發現了金代第四位皇上完顏亮的墓葬。位置在世界地質公園和旅遊集散中心附近,凱旋門南側100米左右。我當時趕往去看,因為天色近晚,發掘工地的燈還沒有接上,朦朧中看得不是很清楚。確定為是完顏亮的墓葬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專家做出的。文委要求我協助幫助按照專家的意見,將上報材料豐富一下,回到家中,將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有關資料翻了一下,從方位上看,主要的記載有:
1《金史》卷五《海陵紀》,完顏亮在「大定二年,降封為海陵郡王,諡曰煬……四月葬於大房山鹿門谷,諸王兆域中,(大定)二十年……乃詔降于海陵庶人,改葬於陵西南四十里。」
2《大金集禮》卷四《追加諡號下》:(大定)二十年十二月九日,……海陵庶人弒逆,尤不當有王爵之封。劭以弒逆,暴屍於市,其海陵庶人,不當與閔宗同一兆域,亦不當在諸王塋域之內外。宋少帝初非篡弒,以失道被廢,其母太后之稱,猶加追奪,況海陵庶人其所生母慈獻皇后之稱,合行追改。敕旨:仰再檢討其葬所,改遷於山陵兆域之外。復奏定以海陵庶人為名。二十一年正月九日,詔諭天下。
3《續文獻通考》卷一百《王禮十四》:臣等謹按:《海陵記》:(完顏亮)六年十一月,南伐遇弒都督府,以其柩置之南班荊館。大定二年,降封為海陵郡王,諡曰煬。二月,世宗使實達爾、羅索與南京官遷其柩於寧德宮。四月,葬於大房山鹿門谷諸王兆域中。二十年,熙宗既祔廟,有司奏煬王之最未正,准晉趙王倫廢惠帝自立,惠帝反正誅倫,廢為庶人,煬王(完顏亮)罪過於倫不當,封王亦不當在諸王營域,詔降為庶人,改葬于山陵西南四十里。
4《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六十四卷《喪葬部》:大定二十一年春正月,追貶海陵為庶人,改葬之。二月以元妃李氏喪致祭興德宮。
5《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第一百三十卷《海寢部·匯考二》:廢帝陵。按《金史·廢帝本紀》:大定二年四月葬於大房山,合諸王兆域中。二十年,有司奏帝罪不當在諸王塋域,乃詔改葬于山陵西南四十里。
6《歷代陵寢備考》卷四十三:完顏亮在位十二年,暴戾無道,殘殺宗室幾盡,甚至弒其嫡母,焚屍沉骨以懼眾。辛巳十一月,大舉入寇,被弒於瓜州鎮之龜山寺,取衣巾裹屍焚之,年四十,葬於房山鹿門谷,世宗追廢為海陵王,諡曰煬。後降庶人,改葬于山陵西南四十里。
經過GPS定位,從金陵中心也就是金太祖陵寢所在位置至凱旋門,即為40里。
同時,按當時的風水學說,也應該是完顏亮這個有「封號的庶人」的墓葬。
因為當時政變上台的金世宗特別恨完顏亮,所以,其葬式是「死門」的形狀。
墓室排列和葬式為頭部面曠,背向河流,既是死門,後代不能出皇帝,也不能出高官。
因為這種墓葬風水,第一,大局反吟,不利長久之。第二,水砂、地相相剋,不吉。第三,生門為房,落二宮空亡之宮。生門落空亡,陰宅死門也落空亡,主遭大凶之人。第四,二宮內,戊+壬、戊+己都是入獄、入天牢的凶格,主葬入之人葬進去就如同進了牢獄一樣。第五、二宮地盤雖有值符,但陰神是白虎,天盤九地又主長久,主非常兇相。第六,時干庚也,落八宮擊刑,入墓、臨死門,白入熒凶格。地盤白虎血光之神,墓主死於兇殺,而且是死在女人之手。
說實在的,作為我一個多年來研究寫作有關金史的文章、書籍和文學作品的人,我是非常希望這是完顏亮的墓葬。可是,冷靜下來考慮,對照有關資料,最後,不得不遺憾的說:這個大墓不可能是完顏亮的。
首先,里數不對。他們研究測量的是直線距離,而且是用的目前通行的華里,即一里地等於500米,1500市尺,實則,金里要比今天通行的華里長出四分之一強。對這個問題,學術界研究了許多年,我也親自做了諸多調查比較,比如我就測量過金代的封堠到金陵中心的位置。開始是從研究金代的一尺等於多少厘米開始的。這個研究過程比較長,就不在這裡絮煩了,就說結果吧,金代的一尺等於43厘米。確定的主要根據是遼寧大學幾位先生測量了89方金代的官印,最後得出的結論,十分可靠。
那麼,此處墓葬距離金陵的主陵區只有30里了。而且當時不會測量直線距離的,有山坡,河流,大致計算一下,甚至可能是步量的結果。不會像今天GPS定位那麼準確。
其次,「山陵西南四十里」,不是指的從主陵區開始的四十里,而是從山陵的邊沿,即諸王兆域的邊沿開始測量。所謂「諸王兆域」就是指的完顏氏家族中的內族,金太祖一系的封王的人,他們的墓葬埋藏地。從金章宗時期開始,就將包含兆域在內的陵區用封堠圈了起來。所謂封堠,就是指用碎石粘土堆起的一座座類似碉樓一類的建築,可能還派兵巡查把守,「無得樵採弋獵」,完顏亮墓葬被遷出40里,按金里計算,應該是從封堠線之外的40里,合今天的里數就是50里了。遠遠超出長溝發現的這座墓了。
再次,從墓葬的規格來看,也不可能是完顏亮的。目測此墓南北長有50米,東西寬近30米,目前可以看見的就有五個墓室了,雖然遭到破壞,還能看出是滿堂的壁畫。絕對是第一等級的「王」的規格。這種規格的墓葬,附近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還發現過。我和北京市文研所的魯奇曾經在1984、1985年去看過一個稱為「韃子墳」的大墓,和這個規模差不多。可惜的是當時基本都毀壞殆盡了,只有幾個半拉的石像生仍在那裡。當地的老百姓說,打開的時候四壁都是壁畫的痕跡,不過,當時處於文革之中,沒有人管,後來被雨水沖刷掉了。我說這些的意思是按當時完顏亮的情況,是不會給他如此規格的墓葬的。他當時被貶為「庶人」,也就是老百姓,而且是海陵庶人,也就是「有罪的老百姓」,對他懷有刻骨仇恨的金世宗不會給他修築這麼豪華的墓葬的。根據記載,辛巳十一月(1161年),完顏亮提兵大舉南侵,金世宗在北方發動政變,消息傳到前線,軍心不穩,南宋文官(中書舍人)虞允文前往前線勞軍,組織撤退的敗兵抵抗,結果獲得勝利。完顏亮最得力的大將耶律元宜組織兵變,將完顏亮弒殺於瓜州鎮之龜山寺。侍衛們取衣巾裹屍焚之,年四十。上台的金世宗將他貶為海陵煬王,葬於金陵諸王兆域的鹿門谷,當時,埋葬的只是個骨灰盒。過了二十年,金世宗的兒子完顏允恭想起完顏亮逼死母親的仇恨,上旨要求將完顏亮降為庶人,改葬于山陵西南四十里。這麼一個情況下,絕不會給他修建豪華墓葬的。
如果此墓不是埋葬的完顏亮,應該埋得是誰呢?大約是1999年我閒來翻看《金史》,發現了一條史料:《金史》卷132《秉德傳》:「初撒改薨,宗翰襲其猛安親管謀克。秉德死,海陵以賞烏帶,傳其子兀答補。大定六年,世宗憫其無後,詔以猛安謀克還撒改曾孫盆買,遣使改葬撒改、宗翰于山陵西南二十里,百官致奠,其家產給近親以奉祀。」
也就是說這個墓葬很可能是和完顏阿骨打共同創建金國的完顏撒改和兒子,金朝建國第一功臣完顏宗翰的家族墓葬。
因為如果從兆域封堠開始,到這座墓,大約是20里(金里)。
撒改和宗翰的故事很精彩,以後有時間再講。不過,宗翰又稱「粘罕」,也是個人們很熟悉的人物,滅遼、滅宋,平定西夏都是他謀劃並指揮的。但是,熙宗時,被剝奪權位。後人改姓為「粘」。他的後代有個叫粘明的在台灣是世界上最大的門窗生產廠家。他對阿城的金源博物館給了很多捐助,所以,阿城博物館廣場上塑了兩尊塑像,一尊是金太祖的;另一尊就是完顏宗翰的。就是年代,粘明前來金陵祭祖,房山文物科科長陪同,也就是說,接待的規格不高。不過,如果這個墓葬是他們家族的墓葬,估計他還是會來祭奠的。
不過,還有一個疑問,從網上調出航拍圖來看,這裡和金陵主陵區直線基本上是正南,不是西南。所以,還有可能不是這兩個顯赫的女真人的墓。
好在這座墓還在發掘之中,最好能夠挖出墓誌之類的,那就一切都清楚了。
編者註:因為墓葬一些風格類似唐代,故有的人認為是唐代的墓葬。但據說這座墓葬挖出了金代錢幣,那說是唐朝的墓葬就不太好解釋了。湖北衛視《大揭秘》曾報道過此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