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古縣立足縣情村情,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注重地域特色,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為發展鄉村經濟、推動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與活力。目前,全縣共發展小雜糧、中藥材、露地蔬菜等特色農業產業5.3萬畝,其中輻射貧困戶發展2.99萬畝,涉及貧困戶3409戶、11553口人。
產業為本 立足特色做文章
圍繞增產增收、提質增效、加工轉化三方面,實施標準化雜糧示範基地建設,在永樂、舊縣、石壁、南垣、岳陽等五個鄉鎮發展以高粱、穀子、雜豆為主的優質小雜糧3.3萬餘畝,其中貧困戶發展1.82萬畝,涉及貧困戶1870戶。全縣在中藥材發展上,結合產業基礎確立了新思路。
一是全縣以岳陽鎮哲才村往北,古陽、北平的山地發展黨參、黃精、淫羊藿等野生中藥材品種,基本上以山上有什麼中藥材就發展什麼中藥材,先形成千畝示範基地,規模面積逐年增加。
二是道地中藥材黃芩、黃芪、柴胡、遠志「遍地走」,推廣GAP標準化無公害種植技術,以南垣鄉、舊縣、永樂為重點,形成萬畝道地中藥材基地。
三是牡丹、芍藥、連翹、皂角刺「滿山跑」,利用荒山荒坡大力發展牡丹、連翹,依託南垣東池村白芍種植加工基地,繼續發展白芍,形成5000畝白芍基地;石壁鄉配合牡丹旅遊景區繼續發展牡丹產業,利用成熟的嫁接技術,以佐村為中心將狐狸刺嫁接皂角刺1000餘畝,全縣退耕還林以栽植連翹為主,人工栽植連翹突破10萬畝。
截至目前,全縣種植白芍、柴 胡、生地等中藥材1.1萬畝,其中貧困戶發展0.52萬畝,涉及貧困戶852戶。在發展露地蔬菜產業上,建設3個雙千畝特色蔬菜基地。
一是發揮資源優勢,在古陽、北平充分利用夏季涼爽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力發展高寒山區豆角、芫荽、大白菜、木耳等冷涼蔬菜種植基地2000畝,引進大客商,與右玉縣合作,拓寬銷售渠道,打進廣東、深圳等市場;
二是在岳陽、石壁、舊縣沿河流域和農業開發項目區有水利設施條件的地區發展凍干小香蔥、露地西紅柿、大蔥等蔬菜基地2000畝,其主要依託舊縣凍干廠,加工凍干小香蔥出口德國等地,大副增加產業收入;
三是在南垣、永樂、舊縣積溫較高地帶發展赤焰椒種植基地2000畝,充分依託馬上購電子商務,以電子商務+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走訂單農業。截至目前,全縣種植赤焰椒、西紅柿、豆角等露地蔬菜全縣蔬菜發展1萬餘畝,貧困戶發展達到0.65萬畝,涉及貧困戶1140戶。
扶持新型主體 帶動特色產業發展
該縣按照集約化、專業化要求,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經營,逐步發展壯大,培育打造興岳連翹、華海天宇等一批生產型、加工型、產加銷一體化農業企業,支持農業企業、合作社通過流轉、入股、託管等方式與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建設一批能規範運行、基地健全、聯結農戶、一體化經營的經營主體。今年我們繼續使用扶貧周轉金,引導晉阿養驢、隆盈園赤焰椒等8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色產業,並與貧困戶建立股份合作的緊密聯結,或建立訂單、購銷合同等半緊密聯結,採取「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將帶動600餘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推廣先進技術 助推特色產業發展
為推廣先進技術,該縣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推行防凍減災技術措施、大力推廣優質玉米免耕深松分層施肥精播、穀子滲水地膜覆蓋穴播及機械化精播、中藥材覆膜打孔栽培、蔬菜旱作等一系列標準化規範化農業新技術,擴大測土配方施肥、農藥化肥減量化、秸稈還田等綠色防控覆蓋面,探索示範林藥間作、糧藥套種、兩年三作等耕作模式,舉辦中藥材、果樹技術培訓4場次,累計培訓300餘人次;
二是抓住省委老幹部局聯合山西農大開展的「省知名老專家農技扶貧行」活動走進古縣的大好機會,走進南垣鄉何家嶺村、燕河村、東池村、舊縣鎮錢家峪村進行中藥材、核桃技術講座3場次,田間地頭現場指導培訓4場次,受培人數達147人次。極大的提高了全縣縣藥農、果農的種植管理技術水平和認識理念,為農民增產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依託「特聘計劃」項目與農科院農技服務專家團隊簽訂技術服務協議,為蔬菜產業、中藥材產業等六大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來源: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