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回娘家過年,這是規矩!」

2021-02-13     練瑜伽

原標題:「不許回娘家過年,這是規矩!」

公號:國館(ID:guoguan5000)

孫怡元旦還沒到就急著定機票回婆家。

我說:「你這中國好媳婦,三天假也回婆家。」

孫怡就笑得有點尬:「有什麼辦法呢?元旦不回婆家,過年鐵定要在婆家。去年,我們過年結婚的,沒這個煩惱,直接帶兩家爸媽去三亞旅遊。」

我順著問她:「那今年過年回誰家?」

孫怡說:「別提了,跟我老公掰扯兩個星期也沒結果。我們都獨生,我老公說新婚第一年不回他家,他爸媽老臉掛不住,我說我家新疆老遠了,過年不回家,我爸媽要難過死。」

孫怡眨巴眼:「搞定!機票到手。元旦回婆婆家,過年回我家,等我老公發現,只能心疼機票錢認命了。」

過年回誰家過年,有這個煩惱的還真不少。

Coco是個軍嫂,跟老公本來就聚少離多。Coco半年前生了小孩,公公婆婆窩在河南老家,不願意南下廣州來照顧她。

好在Coco爸媽就在廣州,照顧她和小孩。

這本來也沒什麼,結果Coco老公冷不丁說:「今年過年我們帶兒子回河南。」

Coco不樂意:「往年回河南我沒意見,但今年就在我家過年吧。兒子還不到半歲,他這麼小,身體也弱,怎麼折騰得起?」

老公就不高興了:「孫子出生半年,都沒見過爺爺奶奶,過年不見什麼時候見?又不像你爸媽,外孫天天見。我一年能出來的日子,就這幾天。」

Coco說:「你這麼說就沒意思了,岳父岳母幫你帶孩子,你不懂感恩,還倒打一耙。」

老公破口大罵:「給老子閉嘴!過年就得回老子家,不許你在娘家過年,這是規矩。」

圖片來源於電影《過年好》

回誰家過年,榮登年底夫妻吵架排行榜第一話題。據說每10對夫妻里,就有7對因為這個問題鬧彆扭、大打出手,甚至冷戰。

有經驗的人就說:這有什麼吵不贏的,搬出老爸老媽。

「我爸下了死命令,今年必須回我家過年」

「我媽身體不好,她一聽我們不回家過年,血壓飆到200,藥也不吃……」

只要手段夠狠,沒有不妥協的伴侶,沒有回不去的老家。

最後還能美其名曰:「去哪裡過年,對我都一樣,還是不為了爸媽。」

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回家過年,這沒錯,但怎麼處理這個問題,主要看你們夫妻。

會在「回誰家過年」這個問題上不依不饒的,不一定孝順,但一定:

自 私

就像Coco的老公,要帶兒子回家過年,看起來很孝順。

但其實根本不是,兒子那么小,從南到北一路顛簸,病了怎麼辦?

爸媽想看孫子,辦法很多,並不急在一時,爸媽也可以過來。這不是孝不孝順,而是一家人有商有量,誰方便誰動身。

他想到的只有自己。

他平時沒空,所以岳父岳母幫他照顧老婆兒子,應該的。

他只有過年才有完整的時間,所以老婆要遷就他,兒子要遷就他。

他想在爸媽面前塑造一個完美兒子的形象,所以老婆要配合他,兒子要配合他。

圖片來源於電影《一切都好》

男 權

亦辛跟老公結婚前就同居,但一過年,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就因為習慣這樣了,亦辛結婚也沒仔細到確認以後過年怎麼過。沒想到,一結婚老公就變臉:『過年一定要回我家。』」

亦辛也不硬碰硬:「我平時離爸媽也遠,就過年這幾天,我們一邊一年吧。」

她老公先答應著:「那今年先去我家。」

等到第二年,亦辛以為肯定是回她家過年,結果老公耍賴:「我把話放這兒,你識相的話,跟我回家過年。不知趣的,各回各家。反正孩子肯定得回我家過年。」

亦辛說:「為什麼孩子得跟你回去過年?平時也不見得你照顧他。」

她老公炸毛了:「就憑我是他爸,大過年的,孩子就得跟著爸走,回家認祖歸宗。」

這年頭還認祖歸宗,你們家有皇位要繼承嗎?

雙 標

當初明媚要遠嫁時,她媽第一時間反對:「你嫁這麼遠,以後有得苦受。」

明媚正愛在興頭上,哪管那麼多:「他對我百依百順著呢。」

剛嫁的第一年過年,明媚跟老公說:「好想回家過年。」

老公說:「我們結婚第一年,就得在我這兒過,明年陪你回去。」

第二年,老公的姐姐妹妹都出嫁了,初二就回娘家,老公說:「我們要擺酒迎接姑娘和姑爺回門,過年我們家族好不容易大聚會,找個時間再陪你回娘家吧。」

第三年、第四年……明媚每年都在婆家過年,做好滿桌菜,迎接小姑子回娘家,看著他們大家族說方言,談只有他們懂的往事。

遠嫁的痛,明媚總算懂:融不進闔家團圓的婆家,回不去千里之外的娘家。

第五年,明媚跟老公說:「我們今年回我家過年吧。」

老公就不高興:「過年我們大家族的聚會這麼重要,你鬧著要回娘家,鬧的哪一出?」

明媚說:「我都五年過年沒回家了。」

老公說:「無理取鬧!都說平時陪你回家,你偏要趕過年這個的點?」

明媚說:「那你們為什麼年年要趕這個點聚會?你姐妹回家是女兒,我回家也是我媽的女兒。」

遠嫁的女人都懂這種雙標:

你姐妹回娘家是團圓,我回娘家就是無理取鬧。

你們大團圓熱熱鬧鬧,我爸媽就活該過年沒人陪。

圖片來源於電影《過年好》

把原生家庭看得比小家更重要

雪敏和老公都是背井離鄉在上海打拚的。在上海生活,兩個人都愛乾淨,挺和諧的。

沒想到新婚第一年回老公安徽家。公公婆婆隨便操起一個碗就吃飯,上面都一層油也不管。

她婆婆嚼到骨頭,「呸」的一聲直接吐地上,轉頭用扒過飯的碗給雪敏盛了湯:「雪,趁熱吃。」

雪敏給老公使眼色,老公沒幫她解圍,反而說:「媽給你吃趕緊吃啊。」

老人這樣就算了,她小姑子,20多歲的姑娘,上廁所不關門,雪敏一推洗手間門被嚇得退了回來。雪敏上洗手間,小姑子還來敲門:「嫂子,你關什麼門,俺們又不偷看你。」

老公倒是跟他們玩得歡,一回來就釋放天性,講方言、吃飯吧唧嘴、往地上亂吐東西、上廁所不關門……

雪敏跟他抱怨兩句,他覺得:「都是你矯情,我們安徽人就這樣。」

雪敏再多說兩句,老公就說:「你瞧不起我家裡人,你嫌棄我爸我媽,你看不上我妹妹。」

剛一說完,公公說好不容易湊足四人(公公、婆婆、老公、小姑子),要打牌,完全沒把雪敏算進去。老公想都沒想就打了通宵,雪敏難受得連夜發燒還得強忍。

這成了雪敏的陰影,她原本希望老公引以為戒。

沒想到,一到過年老公還是不依不饒:「不許回娘家過年,這是規矩。」

他的混蛋邏輯很清晰:爸媽和兄弟姐妹才是自己人,老婆不融入我們,就是外人。原生家庭就是比小新家重要。

圖片來源於電影《決戰食神》

有人說,回誰家過年,是家庭地位的照妖鏡。有人說,不願陪你回娘家過年的男人,是人渣。挺有道理,但我不贊成這麼說風涼話,又不解決問題的態度。

回誰家過年,尤其是對獨生子女一代,是個頭疼的問題,但也不是完全無解。

男女平等,一邊一年

我同事劉哥就處理挺好。劉哥家裡還有哥哥,劉嫂是獨生女。一開始,劉哥就主動提出:「去你家過年吧,不然丈母娘該寂寞了。」

劉嫂一聽當然開心,丈母娘也開心,連不苟言笑的老丈人也夸:「小劉有心了。」

劉嫂也懂分寸,知道婆婆雖然有兩個兒子,但劉哥是婆婆的心頭肉,過年不能大團圓,嘴上說:「你媽就你一個閨女嘛」,心裡肯定也難過。

第二年,劉哥再說:「今年我們還去你家過年……」劉嫂就主動說:「不了,我定了回你家的票,今年回你家。」

兩人特別默契,一年劉哥家,一年劉嫂家。輪不到劉嫂家那年,怕兩老人寂寞,劉哥夫婦年後就請個年假,帶老倆口去旅個游。

這個基調定得好,四個老人能接受現實,兩夫妻免了不少煩惱,一大家子過年都有盼頭。

圖片來源於電影《一切都好》

夫妻先商量,再告訴父母

很多人回誰家過年這個問題會吵架,一半是因為人性使然,都想回自己家,另一半是感受到來自伴侶的不尊重。

什麼叫不尊重?

明明沒談妥回誰家過年,你就自作主張先買了回你家的票。

明明沒談妥回誰家過年,你就自作主張跟你爸媽說要回家。

或者,先跟爸媽商量,商量妥了最後再通知另一半。

這個事兒越是自家人,處理起來越需要智慧。

趙瑩新婚第一年特別想回娘家過年,她爸媽也老慫恿她,但每次都沒有答應,她知道老公也想回家過年,這事情得做通公婆工作才行。

趙瑩也沒給老公施壓,就是不停跟老公吹耳邊風,自己獨生女,從來沒有一年沒在家過年,今年突然不在家,爸媽很難受。

沒想到,老公很心疼趙瑩,也不停跟公公婆婆渲染,趙瑩有多想家,平時上班也沒空回家,今年過年我們先回她家。

直到公公婆婆同意,趙瑩才鬆口跟爸媽說這個好消息。

成了家,夫妻關係是首位,親子關係退居二位。越是牽扯到兩大家一小家的事情,小家得同心,大家才開心。

圖片來源於電影《過年好》

多做自家父母的安撫工作

我朋友忠哥跟他老婆對回誰家過年這個問題,倒是看得很公平,一人一年。

但他爸看不開,潮汕老男人,相當大男子主義:「你去她娘家過年,我可沒生你這個倒插門女婿?」

更難纏的是,他爸不罵阿忠,攛掇他媽一起去罵兒媳,就想把兒媳洗腦到放棄回娘家過年。

好在阿忠和老婆商量好:「不管老爸老媽怎麼罵,你別理他們,他們的思想工作交給我來,我們就去你家過年,不會變的。」

阿忠知道老爸不是真的捨不得他們離開幾天,是怕面子上過不去,親戚來串門,一問兒子兒媳不在家,養兒子不如人家沒兒子。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讓老爸跟老媽過年有事忙,不在家,沒親朋好友來多嘴,心裡的不爽馬上減半。

阿忠給爸媽包了兩萬塊紅包:「你們不是老說要去馬爾地夫嗎?過年就可以去。」

他媽一看就高興,開始做攻略,他爸一個人孤立無援,再反對兒子去兒媳娘家過年,也不識趣了。

不管回誰家過年,總有父母喜有父母憂。

但自己的父母自己最了解,誰的父母不滿意,誰就去做安撫工作。

- End -

作者:國館( ID: guoguan5000)一個有品有內涵的公號.用文化修煉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裡,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6VwzHcB8MnI47Ijy0U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