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的第一周工作日,退堂鼓敲起來。
一籌莫展之際,有且只有一種既不費錢還能立馬提神醒腦的飲料,入口酸甜,帶著些許的苦澀,像極了你酸澀的心情,冰涼的口感瞬間壓制住心中的怒火,讓你老老實實的該幹嘛幹嘛。
說到這,大家應該都能猜到,這魔力水,就是火遍大江南北,爽過吸大麻的維他檸檬茶了。
在香港,檸檬茶多多少少算是一種標籤,陽光檸檬茶雖然在內地不火,但出道以來,陳奕迅、鄭伊健、張柏芝、方力申、黃宗澤等香港明星都為他代言過。
陽光,也叫Yeung Gwong、Hi-C,是香港品牌,屬可口可樂公司,1984年開始出紙包飲品,包括檸檬茶、豆奶和果汁飲品。
標誌性廣告語:「邊度都有陽光」更是被傳的人人皆知。如果你想嘗嘗老香港的味道,就一定要試試它了。
更高、更快、更健美
對標陽光檸檬茶的維他檸檬茶,眾所周知是維他集團的產品。維他在香港的歷史極為特殊。
1940年,香港還頗為貧困的時候,推出第一款產品--維他奶。
維他奶以【窮人的牛奶】姿態出現在大眾視野,因為小朋友喝不起牛奶,但是又想快快長高,那就快喝維他奶吧,記得小時候我媽就說過好幾次。
更有型、更有款、更潮流
而70年代後,香港走向富強之路,在一個感性消費的時代,原來的【營養】【健康】已經不是最懂人心、動人心的營銷痛點了,維他集團自然要推出順應潮流的飲品來抓住消費者胃口,就生產了果汁、汽水之類其他產品,整體的形象都逐漸開始轉變成【有型】。
時過境遷,當年輕人口袋都有了零花錢,維他的目標用戶就是富人,喝檸檬茶那就等於今天喝最貴的網紅奶茶啊,引領潮流。
打個比喻,維他檸檬茶就是富二代,在香港飛黃騰達的時候,又年輕,又有背景。
2009年,維他檸檬茶還找了當紅潮人歐陽靖和過氣潮人尹光一起唱rap,也演繹了一番兩代傳承,相互接棒這樣的社會狀況,畢竟維他檸檬茶就是這樣一個橫跨兩代人的飲品,不僅僅是有型,更是見證了香港歷史發展的足跡吶。
買一杯檸檬茶,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拋開這個不說,港式檸檬茶真的太好喝了。正宗的港式檸檬紅茶的組成部分,說起來並不複雜,茶底、糖、檸檬、冰塊。
在香港一般簡稱為檸茶,是茶餐廳及快餐店常見的飲品,又分熱飲和冷飲,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熱檸茶、凍檸茶。
香港茶餐廳最具代表的還是它形成了一種奇特的茶餐廳語言文化,通常茶餐廳的服務員會使用一些速記符號,如果你看到「0T」則代表「檸檬茶」,粵語中「零」與「檸」近音,「T」與「TEA」同音。
除了檸茶,還有一款檸樂,做法是把檸檬片放入可樂之內,大多使用可口可樂而非百事可樂,寫成「06」。
檸檬可樂通常是冷飲,但也有熱飲的製法,稱為檸樂煲姜,在感冒初起時,煮沸可樂、加入檸檬及老薑消除感冒,喝後蓋被子睡覺,捂一身汗就好了。
舉一反三,把新鮮檸檬切片放入七喜之內,就是「07」了,城會玩。
這種在碳酸飲品放入檸檬的做法,在東南亞頗為常見,越南就有一種青檸蘇打的飲品,當地人把新鮮青檸混入蘇打水,再放入砂糖飲用。
檸檬利賓納,簡稱檸賓,把檸檬片投進一杯利賓納中,就是黑加侖果汁。在某些紙包飲品上,也會被稱為檸檬黑加侖子。
這是2007年才由利賓納的廠商葛蘭素史克發明的,但事實上在葛蘭素史克對外宣布「發明」檸檬利賓納之前,檸賓已經作為檸檬茶的變種在香港一些茶餐廳流行起來。
檸檬可以增加咖啡的甜味,所以你能想到的還有檸檬咖啡,也就是檸啡。把檸檬扔進不加奶的瓦煲咖啡(顧名思義,就是用瓦煲煮出來的咖啡,香滑濃郁),這是港式風味的喝法,檸啡的外貌和檸檬茶几乎完全一樣,顏色有微差,當然喝的時候口感和味道完全不同。
還有一種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 Romano,「羅馬」是因為有傳說指這是古羅馬人的喝法,但並沒有歷史根據,聽聽就好。
在杯邊放上一片檸檬的濃縮咖啡,檸檬汁會沿著杯子落到咖啡內,以突出咖啡的甜味,看起來更加優雅,當然也可以直接把檸檬放進咖啡內。
要問為什麼自己在家做的檸茶就是不如外面的好喝呢?畢竟所謂檸茶,不就是茶葉、檸檬、糖和水嗎。然而,一杯茶餐廳級別的凍檸茶,並非數量的簡單,關鍵之處就是茶膽,也就是茶湯。
先從奶茶用的茶葉混合比例講起(原產地就分錫蘭、印度、中國),當然現在有些店會直接用茶包,調製比例(粗茶取香,中茶取色,幼茶取味),包括加熱時間,都是有講究的,不同的師傅有不同的做法,但是,紅茶味道一定是越濃越好。
在說好喝到杰倫MV里的奶茶,才不哭!這篇里,我們有提到來自斯里蘭卡的錫蘭茶,口感柔和澀味少,湯色橙黃,味道大膽、混重,帶著巧克力和香料的特殊味道,是非常適合做飲料的,而且價格也很友好。
一顆檸檬,這裡的檸檬並不是檸檬本身要多貴,但檸檬一定要多汁,這樣才會有濃厚的檸檬味,而且不能放太久。
切片前,先把檸檬放在案板上「滾」一下,就像我們每次剝橙子那樣,為了讓皮肉更好分離,這裡的滾動是為了喚醒檸皮,更快出香。
檸檬切片不可太厚,保持在3-5毫米,每一杯檸檬片的數量,也不可過多或偏少。
為什麼檸茶讓人上癮,關鍵還是要甜,雖然喝著不會覺得甜膩,但是其實糖分還是很多的。
白砂糖不易化開,而蜂蜜偏酸,所以一般甜出自糖漿,果葡萄醬的身影名列前茅,閃著金光。
日本工業技術院的高崎義幸博士發明從玉米中提取澱粉製作果糖的技術,就是所謂的果葡糖漿,並一下子打入食品屆,讓人為之瘋狂。
果糖的甜度與溫度有很大關係,在40℃以下時,溫度越低,果糖甜度就越高。有超過一半的成分是果糖,所以口感會自然甜,你看把西瓜冰鎮一會是不是就更甜了。
所以有了冷甜、果香、溶解度最高、抗結晶、耐乾等等特性,清涼的冷飲都要靠它了。
一杯檸茶=白水沖淡茶膽加糖和三片檸檬。
為什麼要撞茶?好喝+炫技
千萬別以為撞茶,撞的只有奶茶,檸茶同樣需要撞茶反覆好幾次,讓茶香得以充分的發揮,茶色鮮潤清澈,茶香馥郁、幼滑富足。
什麼是撞茶?高舉茶壺將熱水倒入茶袋,利用熱水衝撞茶葉,萃取茶香和茶味的手法,稱為「撞茶」。次數、高度、速度,一個盡在掌握的師傅反覆交替撞茶不少於7次,紅茶起泡,濾凈茶漬。
要不你說為什麼檸檬茶都是要用透明玻璃杯裝的,因為好看,為什麼好看,就是撞出來的,光看顏色就知道。
做好的茶膽自然冷卻最好。
自製檸茶時間
紅茶的話,就特別大眾的立頓紅茶,1L水的話,一次性來個6-10包吧。
茶煮好後,趁熱加白砂糖,隨你所喜,別手軟,糖分不夠的話味道差強人意,有時間的話,其實自製糖漿也蠻好的。
加一些涼開水,放進凍好的冰塊,冰化一部分,溫度降低,茶會降低澀度。
最後再檸檬片放進去,儘快喝完,加過檸檬後的茶千萬不要放到冰箱,會渾,不夠好喝。
自己在家做檸茶,肯定不會一次只做一杯,為了更好的儲存並保持風味,最好是僅冷藏茶湯就好,檸檬可以喝的時候現切。
用勺子擠壓檸檬,釋放出更多的檸檬酸,讓檸檬酸與茶,糖漿,冰塊,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紅茶澀,檸檬酸,糖漿甜,冰塊爽,看到這裡,你會發現,沒有廣告,不賣產品。
別失望,因為無論你嘗過多麼高級的檸檬味飲料,總會在最需要最想念的時候,跑到最近的便利店或者打開手機默默拼單。
最熟悉港式凍檸茶口味,這就像你離開了自己的窩,浪哩個浪,最後累到半死推開門往床上一趟,覺得還是家裡舒服。
最後送上一首歌曲,嘻嘻。(聽歌切記戴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