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交通局長亮相全省記者見面會!講述交通人的戰「疫」故事

2020-03-23     武平發布


3月20日上午,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記者見面會舉行,8位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戰「疫」工作者代表分享了他們的戰「疫」故事。

一起來看這些「凡人英雄」的故事。


用堅守和行動書寫交通人的「逆行」故事

王佳煌 龍岩市武平縣交通運輸局局長



武平縣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是福建的西南大門,然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三省通衢」的優勢變成了「難防難控」的劣勢。

5個高速公路和國省道查驗站、21個省際鄉村道路查驗點,王佳煌帶領團隊第一時間設立並啟用,每個查驗站實行24小時值班。「你好,請出示身份證,配合測下體溫。」「你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兩句話是他們每天重複最多的問話,喊到嗓子沙啞,在大風大雨中登記到手發抖。

「真的是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王佳煌說,查驗站都處在山區風口,氣溫接近零下,冷風就像刀子一樣割在臉上、手上。一開始一些查驗點都在露天開展工作,很多同志即使帶上帽子、腳上套了好幾層棉襪還是冷的受不了。

雖然條件艱苦,但還是有一位位「交通人」讓王佳煌感動。有4月份就要退休仍主動請纓堅守一線查驗的老同志;有帶病一瘸一拐仍不下「火線」的副局長;有輪番上陣的「父子兵」三代人;有同是「交通人」的夫妻檔……

在這過程中,王佳煌提到了一段溫暖的「小插曲」,一名離家16年的河南青年在他們的開導與幫助下,和父親在武平相聚,為這個略顯灰暗的春天增添了一抹溫情的色彩!


「病房就是我的戰場」

林友飛 福州肺科醫院六病區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林友飛從醫20餘年,經歷過2003年「非典」、2010年甲型H1N1流感、2015年禽流感等數場公共衛生戰役的洗禮,他坦言,唯獨今年與狡猾的新冠病毒對抗中,第一次有了空前的緊張感。

他分享了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1月22日,福建省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林友飛當天被派往連江救治患者,1月23日凌晨,患者病情突然惡化,出現嚴重呼吸衰竭。林友飛當即與醫療團隊決定實施插管手術,經過近7小時的緊張手術,患者終於轉危為安。

此後,林友飛團隊每天堅持為體重近200斤的患者做俯臥位通氣,看似一個簡單的動作,因為身著厚厚的防護服,醫療隊往往需要七八個人合力才能完成。而在進行氣管鏡操作時,存在很高的暴露及被感染風險,醫療隊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一天好幾個小時高強度、艱難的工作後,常常渾身濕透,滿臉勒痕。

林友飛說,「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我們沒有選擇亦不能逃避。」但患者治癒後的一句「想吃武漢熱乾麵」或是「要介紹護士給兒子做女朋友」這樣平常的話都能鼓舞他們,溫暖他們。

3月5日,福州最後一例確診患者順利出院,林友飛和同事共救治了72名患者。他說,「確診病例治癒不代表病毒清零,我們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休整,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小巷總理」守住2.5萬人防控陣地

吳麗敏 廈門市湖裡區金安社區黨委書記



吳麗敏所在的金安社區是廈門最大的保障性住房社區,有31萬平方米、2.5萬人,社區實行開放式管理。大年初七後日均人流量近1萬人次,來自重點疫情地區的監測對象有272人,這麼大的社區,疫情怎麼防控?吳麗敏坦言,接到任務的當下心裡是有點慌亂害怕的。

作為社區黨委書記,吳麗敏容不得半點退縮和懈怠。她馬上召集人員成立社區防疫應急指揮部,建立2個小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設立4個防控監測點,發動22名黨員、538名志願者參與防控工作。

吳麗敏說,這支防控隊伍每天工作長達10小時,連續奮戰五十多天,沒有一個人請過一天假。有的女同事堅守崗位,49天沒見到自己2歲大的孩子;有的老黨員,年近60歲,主動參與小區消殺、製作口罩垃圾桶、搬運物資,總是一句「書記,我來!」

提及這一個多月來的防控工作,吳麗敏說的最多的是「感動」「溫暖」。

「我們雖然是一個2.5萬人的大社區,但我們整個社區居民就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一起,團結友善、鄰里互助、熱心公益,正是這麼一群可愛的人,越是在最艱難的時候,越是緊緊擰成一股繩,不辭辛勞、不顧風險地為社區、為居民服務,真的很感動。」


以「零發案」「零事故」迎來「清零」

黃見新 福州市公安局上渡派出所所長



黃見新所在派出所轄區內有福州肺科醫院,屬於省、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最高峰時收治確診患者64名,如何確保醫院的診療秩序成了黃見新團隊防疫的重中之重。

黃見新說,他們第一時間與醫院研究會商,創造了「3+6+X」聯防聯勤機制,「3」指1位社區民警帶領1名社區輔警和1名社區網格員,每天在肺科醫院駐點執勤;「6」是指由1位武裝民警和5名巡邏隊員,24小時不間斷在醫院周邊巡邏執勤,應對突髮狀況;「X」是指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或「醫鬧」、「傷醫」等暴力案事件,派出所的值班領導和民警、街鎮幹部和防疫人員、以及轄區群防群治力量分批分梯次前往事發地點增援。

防疫期間,「3+6+X」機制發揮了很大作用。黃見新分享了一個故事。2月8日晚,肺科醫院發熱門診醫生報警稱2名男子在檢查發現體溫偏高後不知去向。得知情況後,他根據「3+6+X」機制,迅速安排社區民警收集2名男子的特徵信息,指令巡邏民警在醫院周邊開展搜尋,組織值班民警會同街鎮社區幹部排查走訪。僅僅2個小時就成功找到了這2人。後來這2人被排除了被感染的可能。

「雖然是虛驚一場,但在疫情面前,我們必須確保萬無一失。」黃見新堅定地說。

上渡轄區共3平方公里、5萬多名群眾,為確保安全,黃見新團隊每人每天平均要走兩三萬步,開展篩查登記、宣傳勸導、隔離封控等一系列工作,工作時長超過14個小時。

3月5日,肺科醫院最後一名確診患者治癒出院那天,黃見新團隊一名駐點肺科醫院執勤的同事喜得千金,他給女兒起名「清靈」,同音「清零」,來紀念這段不尋常的日子。


服裝生產一線也能成為戰「疫」一線

洪炳文 福建柒牌集團常務副總裁



正月初一夜裡,一個緊急的轉產會議讓洪炳文一下子懵了。「我們41年只做服裝一件事,對生產防護服完全是個門外漢,沒有設備、沒有原材料、沒有生產經驗不說,春節期間員工放假連人都沒有。」

洪炳文將情況迅速反饋公司董事長,沒想到董事長的回覆竟是「傾全力、不計代價完成任務」。

隔天,召回員工、研究版型、協調面料設備、準備車間……這些工作幾乎同步進行。這過程,令洪炳文印象深刻的是,為了四處協調面料,採購總監一天要接打200多個電話,耳朵都快被「燙熟」;為了「搶」熱封機,採購人員直接跑到廠家門口「蹲守」,連夜組裝;為了加大產能,柒牌從1條生產線增至4條,從1個車間增加到2個車間。

投入、投入、再投入,推進、推進、再推進……「我們董事長一直強調:『柒牌人要考慮的只有,能不能給醫護人員披上戰甲』。」洪炳文說,為了能和時間賽跑,多搶一秒,柒牌不計成本,目前已投入超1000萬元。

排除千鈞萬難後,柒牌僅用7天就生產出首批防護服,成為福建省首家獲得無菌型醫用防護服生產資質的服裝企業。截至目前,柒牌一共生產了10多萬套的防護服,為一線醫護人員築起保障,披上「堅實」的鎧甲。

非常時期守護「米袋子」「菜籃子」

王守誠 福建永輝超市人力資源總監



王守誠說,商超服務行業一年四季都很忙,唯有春節那幾天是一年當中唯一可以適當停下工作陪伴家人的時間。但今年一切都不一樣了。大年初一,公司緊急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會議,除夕夜才到河北老家的王守誠又在初二一早匆忙趕回福建。

盤點完永輝1.5萬名員工在崗情況和防護物資匹配情況後,王守誠從初三就開始巡店,原本擔心員工會因疫情恐慌而請假離職,但經過巡店後發現,感動多過擔憂。

「我們莆田區有一個員工,在大年初二晚上騎著共享單車,花了3.5個小時騎行30多公里夜路趕回工作崗位;南嶼鎮的一名員工,被他父親從門店抓回去兩次,他都逃了出來,不是為了賺那不多的幾千塊錢,而是他知道,自己不來,顧客就沒法購物……」

非常時期,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需要「非常地守護」。疫情期間,福建永輝1.5萬多名員工都在戰鬥,2月中旬,員工到崗率已經達到90%。

王守誠感慨,經歷這次戰「疫」,讓他重新認識了零售商超行業,原先存在的北大畢業選擇商超行業工作的心理落差沒有了。「我被我們的員工感動,我為我的工作驕傲,為零售從業者自豪。北京大學有像鍾南山院士這樣民族脊樑,也有像我們這樣服務民生的零售人。」


用筆和鏡頭講述戰「疫」故事

艾迪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融媒體資訊中心記者



從1月23日至今,艾迪一直戰鬥在「疫」線,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客觀記錄戰「疫」情況,講述戰「疫」故事。

最令艾迪難忘的是進入福州肺科醫院隔離病區,寶貴的6小時採訪。

在清潔區穿上兩層防護服,戴上雙層口罩、雙層橡膠手套和護目鏡,攝像機、話筒等採訪器材,也用保鮮膜包了三層,只把對焦環用刀片劃開,暴露在外的只有鏡頭和尋像器。經過全副武裝後,艾迪穿過6道隔離門,做了6次消毒,才進入病區。

艾迪坦言,真正進入醫院內部時感到害怕,「知道我們置身於危險中,但又不知道危險在哪裡。」而在採訪中,很多感人的小故事給了他溫暖,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態給了他安全感。

「醫生呂驍給我們看了他可愛的雙胞胎兒子給他拍攝的祝福視頻;元旦剛結婚的95後護士雷婉秋的丈夫在和她視頻連線時,一個勁對著我們的鏡頭說,他很擔心,但他為自己的妻子驕傲;平時最愛美的護師許燕靈給我們展示了她因為頻繁消毒而龜裂的雙手……」

6個小時後,艾迪耗盡了兩顆攝像機電池才捨得從隔離區出來。這些故事通過筆和鏡頭傳播出去,讓更多人聽見、看見。

「我想,人們會因為我們的筆、我們的鏡頭,來記住這個春天。」

用心、用情愛著福建「老家」

陳奕廷 福州市台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



陳奕廷1997年從台北到福州工作生活已經二十多年,今年春節回台休假,大陸不斷增加的病例數、醫護用品短缺、一線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與病魔鬥爭等新聞一直牽掛在心。

身為福州台協會會長,陳奕廷馬上與協會的理監事、副會長溝通後,決定取消台協每年春節復工後舉辦的「春酒」晚宴,將30萬元經費捐贈給福州紅十字會,支援前線防疫人員。

同時,在台協會的牽動帶頭下,台胞台企也踴躍捐款、籌措物資。陳奕廷分享了一個故事。台協會常務副會長蔣佩琪的手機響個不停,一會兒是台灣的福州同鄉會會員詢問物資如何寄送,一會兒是同事發來的防疫物資採購情況,一會兒是朋友們為她對接採購的信息……

這期間,蔣佩琪個人就捐贈了15萬副醫療手套,支持「家鄉」連江防控疫情。在她的影響下,福建華正港口倉儲有限公司從國外採購了10000隻口罩無償捐贈。她說,「只要家鄉有需要,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一定會盡力去做!大家都是中國人,不分你我,共同應對。」

陳奕廷的另一個身份是台商。經歷這次疫情,他看到武漢10天內建好可收納幾千患者的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看到無數人「逆行」、同舟共濟、守望相助,讓他對祖國大陸的整體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有了新的認識,更加堅定他在大陸做大做強企業的信心,也更加堅定對祖國大陸未來發展的信心。

這8位奮鬥在「疫」線的代表,只是這場戰「疫」中千千萬萬普通人的縮影,這些「普通人」選擇了勇敢和堅守,選擇了擔當和奉獻,他們是戰「疫」中最溫暖的光。


他們都是「凡人英雄」

讓我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感謝

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zxHCHEBnkjnB-0zHp1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