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也可以打「飛的」!深圳啟動直升機醫療救援網絡

2019-11-26     深視新聞

當有人病情危重

但道路嚴重擁堵

或有人在野外特殊地形突發急症

而救護車無法抵達

緊急時刻該怎麼辦?

也許電話呼叫「飛的」會成為一個救命的選項

11月22日,深圳市航空醫療救援啟動及簽約儀式在深圳市急救中心舉行。此次簽約,標誌著國內首個由急救中心牽頭、120網絡醫院和航空公司共同參與的「空中120」直升機緊急醫療救援網絡,從此正式在深圳啟動運行。

今後,在病情危重、救護車無法及時到達的情況下,深圳(含深汕特別合作區)市民撥打1202222220這兩個電話,經深圳市急救中心、東部通航初步研判,只要符合出動直升機條件,立即可協調派出直升機救援。

為確保飛行安全,當有下列情形之一時,不可派遣直升機救援

(1)天氣、氣象、地形、海拔等不具備適航條件時;

(2)因空中管制、政府行為、機械故障、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原因無法啟動飛行任務時;

(3)不符合航空器轉運及急救標準的情形時;

(4)夜間。

十年前,人們對「航空醫療救護」這個詞還很陌生。但近年來,作為一種快速而高效的醫療救助手段,將通用航空與醫療急救緊密結合的醫療救護業務類型,藉助直升飛機速度快、機動靈活、覆蓋範圍廣的優點,大幅縮短院前急救空窗期,是提高救助效果的有效途徑。

這對地面交通日益擁堵的深圳,特別是離市中心將近120公里以外,醫療資源還亟待補充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意義更加重大。

多年來,深圳積極探索航空醫療救援。

2017年6月

南醫大深圳醫院來了架「120直升機」,南醫大深圳醫院航空緊急救援正式啟動,成為深圳市首家有醫療救援直升機常駐的醫院。

2019年3月

深圳中山七院在深圳市啟動了航空醫療救援。

2019年3月19日

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的《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將深圳被列為航空醫療救護試點城市。

2019年10月9日

深汕特別合作區一個工地發生施工事故,3人受傷,其中2人傷情嚴重。深圳啟動空中緊急救援,僅用20分鐘就將傷員送至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雖然航空醫療救援優點多,但是對直升機機型和醫療單位的要求比較高,因此費用也比較昂貴。

據了解,目前的救援費用,是從飛機啟動到停下計時收費,每航時5萬元,相關價格機制仍在探索中。


一般在突發事件空中醫療救援中,東部通航使用的是空客135雙引擎民用直升飛機,是同級別中內艙最「安靜」的直升機,配備歐洲AAT航空醫療救援設備組成,被稱為「空中ICU」,在國際航空應急救援廣泛使用,具有機動能力強、救援範圍廣、快捷高效、起降靈活、無障礙持續救護等特點。同時,航空救援團隊具有豐富的飛行救援經驗與實力,在全國執行過多次救援任務。

而首批加入120航空醫療救援的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深圳大學總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龍崗區人民醫院等8家醫院,都有符合停飛條件的停機坪,且都具備良好綜合救治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空中救護車長什麼樣?

開展空中救援的直升機,無論本身是醫療機,還是改裝的機型,首先必須要有固定擔架的裝置,同時還要配備急救的設備。此外,直升機上配備的飛行醫護人員接受過專業的空中救援培訓,比一般的醫護人員更能適應飛機上噪音、震動等不可控因素,並在飛機上就能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變化決定搶救方案。

飛機上急救和陸地上不一樣,甚至要求更高。

例如低空氣流多為湍流,很難保證飛行穩定,所以氣管插管要格外慎重,即使是微弱的風切變氣流變化,都會造成氣管的損傷。

此外,為了實現無縫交接,空中和地面的醫護人員都配備了無線電對講機,在空中運送患者期間,飛行醫護人員會將患者的生命指征、瞳孔反射等狀況實時傳達到地面接收醫院的醫護人員中,讓後者「搶」到更多時間了解患者病情。


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 周佳妮 陳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wVzpm4BMH2_cNUgGF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