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爆火背後是慘澹的影視行業,100部片子90具屍體

2019-07-29     錢耳朵

《哪吒》大火特火,沉悶的暑期檔被哪吒的火尖槍一點,徹底沸騰了。一張顏值並不高的臉,讓無數影迷神魂顛倒,一段算不上多新鮮的故事,「魔改」到充滿新意,懸念迭起。

黑眼圈、喪、萌的哪吒形象、逆天改命的燃向主題讓這部國漫收穫無數好評。尤其是暴走的哪吒吼出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讓無數觀眾熱血澎湃。



看完這部電影,瞬間對中國動畫充滿了希望,既然可以有漫威宇宙,為何不能有國漫的封神宇宙?

《哪吒》在豆瓣評分為8.7分,截至28日22:05,上映3天,累計票房高達7億元。

貓眼電影已經預測《哪吒》票房將超20億,創造國漫史上的奇蹟。

既然票房這麼火,那麼背後的上市公司光線傳媒到底能賺多少錢呢?

按照華語電影的票房分帳行規,分帳前先要扣除5%的電影發展基金,以及3.3%的營業稅。剩下的91.7%,才是大家手裡的蛋糕。

假設《哪吒》票房是20億,減去電影發展基金和營業稅之後剩下18.3億可以分帳。

電影產業主要分為3部分,製作、發行和上映,分別對應製片方、發行方、院線和影院。



大致的分帳原則是這樣的,院線和影院占57%,剩下的43%才是製作和發行方的,再細分的話,一般33%歸製作方,10%歸發行方。

有了這些比例大致就可以算一下光線傳媒的利潤。18.3億中,院線和影院直接拿走10.4億,其餘的7.9億是製作和發行方的。

此前《大聖歸來》的製作成本大約是6000萬,所以假設《哪吒》是一個億,宣發費用為5000萬,減去這1.5億的成本,製作和發行方的利潤就是6.4億。

這部電影的主要製作和發行方背後都是光線傳媒,假設光線傳媒的投資比例為75%,那麼獲取的凈利潤大約是4.8億。

一部爆款電影帶來的利潤是相當豐厚的,如吳京憑藉《戰狼2》的56億票房直接獲利14億。但是爆款畢竟是少數,每年都有成百上千部電影,但是爆款能有十部就不錯了,大多數電影都是賠錢的炮灰。



電影圈子有這麼一句話,「100部片子90具屍體」,能賺錢的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從上面的數據不難看出,一部電影的票房至少是製作和發行費用的3倍才能回本,也就是一個億的成本,必須要有3億的票房才不賠錢。

而國產電影大都高投入,請個流量明星就幾千萬,製作成本一折騰就過億,一旦票房慘澹,分分鐘虧成狗。再加上能否過審、明星人設崩塌等意外風險,出一部爆款實在太難了。

所以很多人說投資電影是典型的高風險,低回報,簡直就是靠運氣,還不如直接去搞風險投資。

回到A股上來,為何影視板塊一直跌跌不休,因為它不是個好生意,爆款極少,大部分平庸的電影往往都是賠錢貨,既然賺不到錢,股價自然也是一路下跌的。

就拿光線傳媒來說,2019年一季報凈利潤9160萬,同比下降95%,如果不是出了爆款,下半年業績依然慘澹。

此外,爆款電影和股價之間的關係一般可以用3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見光死」。一旦朋友圈或者媒體已經開始刷屏某爆款電影,股價基本就快涼了。

典型的如北京文化的三波炒作,分別是《我不是藥神》、《戰狼2》、《流浪地球》,每次都是票房火爆的消息一出來股價就熄火。

光線傳媒同樣如此,上周末票房火爆,周一就是沖高回落的大陰線,一旦大家有了共識,就開始套人了,屢試不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vFXR2wB8g2yegNDukS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