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全省首位,廣州在孵企業「百花齊放」!

2019-10-22     投資廣州



2018年,全省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20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4萬家。此外,去年廣州新增孵化器和眾創空間116家(孵化器74家,眾創空間42家),有效促進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

據悉,目前廣州在孵企業有9445家,位居全省首位。2015年,國家認定的廣州高新技術企業累計數量為1919家,2018年達到了11900家,在全國穩居前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高新技術企業,離不開廣州開展孵化器建設帶來的有利環境。

作為第一批開展孵化器建設的試點城市之一,廣州打造了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孵化器建設的環境,湧現出各具特色的孵化器服務團隊,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況。

更開放:

廣州孵化器正吸引全球高端創業項目

近年來,廣州的孵化器充分結合對接港澳台的優勢,積極搭建與國內外企業交流、合作的平台,從對接港澳台科技創新創業資源開始,逐步拓展到與新加坡、以色列、歐盟等國家和地區聯合共建孵化平台。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廣州孵化平台已經具有對接和吸引全球高端創業項目和團隊的能力。據統計,9000多家在孵企業中,有264家留學人員企業,留學人員959人,累計購買國外技術專利25件。

位於天河區沙太路的眾創五號空間,是國家級眾創空間,更是港澳台青年創新的集聚地。眾創五號空間擁有豐富的創業導師資源,不乏廣州本地企業家,為青年創業者帶來業務上的指導幫助。

今年5月,國台辦公布了新設22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名單中,眾創五號空間正式獲設「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據其運營總監黎鴻浩介紹,通過建立港澳台、新加坡青年創業基地,開展服務,以及開展項目投融資對接,累計舉辦超80場境外項目合作交流對接活動。目前,眾創五號空間已有近30個創業項目落戶。

位於廣州大學城的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自今年1月正式運營,3個月內入駐率達100%。其創辦人陳健文介紹,「在孵化器啟動運營前,我們就開始與粵港澳地區的各商會、協會、平台組織開展合作,與國際組織及機構形成合作關係,將他們引進到孵化器中。」陳健文表示,他們能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專業的模塊化企業管理系統支撐,形成共享服務中心,解決創業者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以及系統開發的需求,降低創業難度。

今年4月,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與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簽約,將引進以色列創新培訓體系,以培訓沙龍、項目合作、遊學等多種方式,搭建起科技創新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橋樑。以色列DEXTERIS機器人公司成功落戶該孵化器,生產水果採摘機器人,該機器人精準識別水果和其他物體,該公司和華南農業大學聯合申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中以農業採摘機器人國際聯合研發中心」國際合作項目,獲得批准公示。

廣州國家現代服務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則設立北美辦事處,對接全美知名孵化器3HCapital,LLC和著名的科技風投公司前沿科技,充分利用海外創新資源。

更專業:

專業孵化器數量占全市三成

廣州近期也不斷湧現出深度垂直領域孵化器,它們聚焦廣州重點發展的IAB與NEM等產業領域,不斷完善專業技術人才、專家技術諮詢、垂直領域市場等服務。

今年6月,廣東省科學院下屬8家院所的專家走進華新園,進行成果推介,專家還與企業代表進行深入的技術交流和意向對接。截至7月,此類活動累計開展9期。參與活動的小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這類活動廣受初創企業歡迎。該公司已與俄羅斯一研究所建立技術交流關係,解決石油吸附劑產品的技術難題。

同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宏太雲產業孵化器,針對雲計算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為初創團隊提供科技中介服務,還為企業提供人才招聘服務,聘請創業導師為初創團隊提供人力資源管理、技術規劃、股權治理方面的幫助。此外,該孵化器還提供「技術資源池」服務,包含開發、測試、存儲、交付等服務內容。

據悉,全市各類專業孵化器數量達93家,占比32.75%,涵蓋IAB、NEM、文化創意、環保、生態農業等領域,其中以IAB領域的專業孵化器占主導,以宏太雲產業孵化器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專業孵化器已有11家,以廣州國家現代服務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等為代表的人工智慧專業孵化器則有8家,以達安醫療健康產業專業孵化器等為代表的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則有9家。

更市場:

廣州營造孵化器「相互超越」大環境

從1989年廣州第一家孵化器——廣州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誕生以來,如今全市有240家民營孵化器,占比達84.51%,成為孵化器發展的中堅力量,全市共有162家民營眾創空間,占比達89.93%。

為營造健康的孵化器成長環境,廣州在全國率先出台了針對孵化器的完整政策體系。據廣州市科技局介紹,廣州的政策支撐體系是根據發展要求和發展實際,不斷進行調整,孵化器扶持政策也從1.0版升級到3.0版。

在第一階段,廣州設立「廣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專項資金」,自2011年起每年安排5000萬元,用於孵化器的建設引導投資、資助孵化器公共創新平台建設、扶持完善創業孵化功能環境等方面。

在第二階段,廣州將每年5000萬元的支持資金增加到每年1億元,政策重點放在提升企業孵化能力和服務質量上,如開展孵化器認定、畢業企業落戶等5項獎勵。

第三階段,在全市孵化載體已到達一定數量的基礎上,廣州則採取獎勵性後補助方式,通過對認定結果和年度評價結果予以獎勵,引導運營機構發揮積極性。

去年9月,《廣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後補助試行辦法》發布並規定,孵化器的14項補貼和獎勵、眾創空間的12項補貼,調整為認定獎勵和評價獎勵。國家級孵化器年度考核評價評為A級和B級的單位,分別獎勵300萬元和100萬元。新認定的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加大孵化績效占比。

廣州孵化器之間已形成「你追我趕,相互超越」良好市場格局,廣州孵化器事業由此走上「擴量」和「提質」並重的道路。如今,全市納入國家火炬統計的孵化器284家,國家級26家,國家級孵化器培育單位41家,在孵企業9445家,均位居全省第一。

編輯:投資廣州

來源:南方網、廣州日報、中以創新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tOr8W0BMH2_cNUgJF7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