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歌唱方法的不同和聲音特點以及聲樂作品的區別,「哼鳴」的方法也有不同。一般分為大口哼鳴和小口哼鳴兩種。
在雙唇微閉的前提下,軟口蓋抬起,內口腔打開,同時保持口咽腔和鼻咽腔的開放狀態。大口哼鳴,由於口、咽腔體空間較大,因此帶出的聲音圓潤、通暢、開放,聲音的掩蓋色彩更多一些,聲音位置多集中在後鼻腔。同時,由於聲音與氣息狀態平衡,連接比較緊密,聲音的豎立感覺比較明顯。由大口哼鳴所帶出的聲音一般比較通暢、鬆弛、寬厚,聲音位置比較集中,氣勢較大,比較適合演唱創作歌曲和美聲歌曲。
在雙唇微閉的前提下,口腔和咽腔開度較小,帶出的聲音比較明亮、集中、靈活,聲音位置多集中在前鼻腔,聲音焦點比較明顯。由於聲音與氣息狀態比較平衡,連接比較緊密,歌唱狀態也比較協調統一。用小口哼鳴帶出的聲音比較明亮、集中、清脆、靈活,因此比較適合我國民歌、戲曲以及民族風格較強聲樂作品的演唱。
無論大口哼鳴或小口哼鳴,在整體感覺上都是一樣的,並要求歌唱中的每個字音都不能離開「哼鳴」的感覺,字音的轉換、聲音的變化都必須統一在「哼鳴」的狀態和感覺之上。在保持這一共性的前提之下,才能去體現每個字音的個性。
總之,聲樂訓練方法因人而異,「哼鳴」作為練習手段不是萬能鑰匙,只有辯證地分析具體問題,理智地看待聲樂學習,多種發聲方法靈活運用,才是最終正確的聲樂學習方法。
關注公眾號:wyxcg8 每天送你一篇實用、有效的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