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寶寶只會吃流食?醫生提醒:鍛鍊咀嚼能力很重要,父母要重視

2019-10-06     小書蟲媽媽

豆豆三歲了,吃輔食還是不順利,每當媽媽把輔食喂到他的嘴裡的時候,他有時還是似吃奶一樣用嘴吸,不會嚼;有時含在嘴裡直接往下咽。看著別人家孩子這個年齡都會拿著雞腿大口吃,而自己家孩子卻只會吃流食,豆豆媽心裡很焦急。

孩子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仍不會吃硬東西,豆豆媽真擔心他會被其他孩子嘲笑,影響其心理發育。於是,豆豆媽帶著豆豆到醫院去檢查,看看孩子是否身體有問題。

醫生詳細地問了豆豆媽平時的喂養方法,豆豆媽說:「由於擔心吃不好輔食,一直堅持母乳喂養到10個月才添加輔食,添加了輔食後,擔心孩子嚼不爛食物,而且流食更有利於孩子的吸收,所以一直給孩子吃軟爛泥糊狀的食物。」

醫生耐心地告訴豆豆媽:"孩子最終是要大人一起吃飯的,他要像大人一樣,把食物吃到嘴裡,嚼碎了吞咽下去。父母要做的是教寶寶學習咀嚼,而不是推遲添加輔食,因為咀嚼是需要學習的,而且咀嚼對寶寶的頜骨、牙齒髮育都有促進作用。」聽了醫生的話,豆豆媽後悔死了,真應該早點學習科學育兒。

那麼,我們來看看寶寶經常只吃流食有什麼危害?

寶寶吃細軟食物不用費力咀嚼,孩子的咀嚼肌得不到鍛鍊,會引起咀嚼肌發育不良。

影響寶寶的的頜骨、牙齒髮育

孩子咀嚼動作少,唾液分泌少,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嚴重的還可能會導致孩子貧血、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

影響孩子心理發育:例如到了幼兒園階段,孩子仍不會吃硬東西,可能會被其他孩子嘲笑,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

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對寶寶的發育有什麼好處?

咀嚼可以促進頜骨、牙齒的發育。孩子的頜骨發育與咀嚼密切相關,因為頜骨在發育過程中會逐漸變長、變寬。而這些變化,主要依賴於對食物的咀嚼。

有力的咀嚼活動可以促進臉頰下部骨頭的發育。咀嚼越多,口腔內的發育就越協調。而頜骨發育得好,能夠給牙齒的發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能夠促進乳牙的發育,對恆牙的發育也有好處。

咀嚼較硬的食物有利於發展孩子臉部的肌肉和舌頭的正確位置,讓舌頭貼緊顎部。相反,如果家長擔心孩子吃有硬度的、塊狀的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而繼續只讓他喝奶、吃泥糊狀的輔食,那孩子將繼續維持原始的吞咽動作。

如何合理科學給寶寶添加輔食?

根據兒科醫生崔玉濤《崔玉濤 談自然養育 輔食添加的學問》書中介紹,寶寶添加輔食,從細到粗,根據孩子的胃腸及牙齒髮育而定。

輔食添加要由細到粗,是根據孩子的吞咽能力、消化能力和咀嚼能力來定的。孩子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吞咽能力和消化能力還比較弱,輔食要做得細一些, 隨著他的吞咽能力和消化能力逐漸增強以及磨牙的萌出,可以慢慢增加粗顆粒的食物。

添加過程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6個月寶寶:以糊狀食物為主,如米粉、蔬菜糊、水果糊等。

7~9個月寶寶:逐漸從泥糊狀食物向半固體食物過渡,以適應孩子吞咽能力及消化能力的發育,可以嘗試米粉、稠粥、爛麵條、菜泥、果泥、魚泥、肉泥等。

10~12個月寶寶:為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促進牙齒的萌出和頜骨的正常發育,可以適當增加食物的硬度,給孩子提供碎菜、軟飯、豆腐、餛飩、包子等。

小書蟲媽媽溫馨提示: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出牙的情況給他提供的適合地輔食,以免影響到頜骨和牙齒的發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kGFom0BMH2_cNUgfc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