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丁異卵雙胞胎:Material Futures和Biodesign

2019-09-24     康石石

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作為世界頂尖的時尚學府,是很多人的夢想院校。

不僅僅是因為這裡培養出了許多世界知名設計師,同時也因它對於時尚設計的前瞻性,從它開設的各種課程就能夠看出來,一些你從沒聽過的「小眾」專業其實更多的表現得是學校對於未來設計探索的決心。

而在聖馬丁表現時尚領域「前瞻性」最突出的兩個專業,那就一定要談到Material Future和Biodesign專業。很多同學會有很多疑問,如這兩個專業和時尚有什麼關聯?而這兩門課程又是研究哪些內容?

基於大家的迷惑,康石石今天就這兩個專業的相似處和區別及如何設計創作來解析。

01 Material Futures和Biodesign的前世今生


在人類的發展史中,探索的腳步從沒有停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的發現關於生物、關於自然甚至關於微觀界的知識。人類在不斷的創造和生產,但是物體不是憑空產生的,大多數都取自地球現有的資源,而生產出的物品都是有使用期限的,過期廢棄的垃圾也堆滿了這個星球。因此而產生的自然災害也不必多說,這10幾年來關於環境災害的新聞從來沒有斷過。

人們漸漸意識到了資源的有限、生產帶來的污染嚴重,就是這種危機意識,讓新材料的探索和垃圾污染物的處理成為21世紀亟待解決的問題,應運而生的便是聖馬丁的Material Futures,而關於清潔材料和可持續的重要性讓該專業慎重的分出了Biodesign的課程,兩個專業針對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發,旨在解決全球性問題。


圖片截自聖馬丁官網


圖片截自聖馬丁官網

聖馬丁的這兩個專業的包容度非常廣泛,都是在重新思考未來,通過合作、實驗和研發,不斷融合藝術設計和科學技術之間的界限,並致力於超越現有學科,預測未來的需求、願望和挑戰。研究議題可以包括且不限於時尚,建築,工業產品,數碼行業等等領域。

相同的是,兩者的課程研究重點都在於可持續發展設計和新型材料的研發上面。

那麼接下來具體來看看MA Material Futures(未來材料)和MA Biodesign(生物設計)專業的具體情況,分析它們的研究設計方向以便於找到作品集創作重點:

1. MA Material Futures(未來材料)

MA Material Futures 專業前身叫MA Textile Futures(未來紡織品)專業,是一個強調工藝、科學和技術與設計聯繫的課程,致力於探索人類針對未來設計中如何通過跨學科實踐和跨領域合作產生新的碰撞。

該專業鼓勵學生採用跨學科的設計方法,比如將材料作為設計過程的出發點,即可以觸摸、感覺、互動和觀察的東西,將高技術和低技術的材料和過程結合起來,觀察它對周圍的環境做出反應。所以你會看到諸如廢棄的生活垃圾,工業廢物,石頭,食物,甚至是人類的排泄物都是MA Material Futures課程的研究對象。

正如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所說,「你不需要去預測未來,只需要去選擇一個未來,一個好的,有益的未來。比起去預測一個壞的未來,更好的辦法是去創造一個好的未來。」


Niloufar Esfandiary 圖源:聖馬丁官網

2. MA Biodesign(生物設計)

同樣的,考慮到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在未來50年需要做出的變革,MA Material Futures將其中關於生物研究的方向分出一個專業方向,就是MA Biodesign,其目的是為了更加具體以及細緻化的研究生物與材料在未來的發展方向。

簡單來說MA Biodesign是專門為了創造出更好的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而建設的以培養新型設計師為目的,將生物仿生學和生物學原理融入到設計實踐中,以此來產生全新的設計主張,並且能夠給人類未來發展作出無限大的創造所建立的課程研究。

MA Biodesign對於國內來說是一個冷門的專業,一般聽到生物設計就不會覺得這是與時尚領域有任何關係,其次這是一個去年才開設的全新興課程,學生都還沒有畢業,因此,該專業在大眾眼中還被觀望中,但是沒有人能否認它的價值和未來性。

只要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存在,那麼生物設計與面料設計就無處不在,區別只在於你是否在真實的為了世界進行設計考慮。來看看2018年MA Material Futures 畢業學生針對生物基因的探索,也許就能夠更加理解這兩門課程所想傳達的設計理念與思考方式。

Pink Chicken Project -- LINNEA VÅGLUND 圖源:聖馬丁官網

Linnea的粉紅雞項目考察了改變整個物種的可能性。

為了重新構建「雞」這一標識,Linnea的項目提出利用胭脂蟲的一種基因對雞進行基因改造,使其骨骼和羽毛呈粉紅色。胭脂蟲的這種基因會產生一種色素,當與骨骼中的鈣結合時,這種色素就會變成化石。

利用最新發明的CRISPR DNA編輯技術傳播這種基因,這個物種可能在短短几年內在全球範圍內發生改變。該項目通過人類強加於非人類世界的暴力行為做展示,提出了關於合成生物學和基因驅動的影響和力量的問題,同時使用相同的技術來表達對於這類行為的批評。

Linnea看似「虛無主義」的行為引發了公眾對生態和基因改造的爭論。

02 Material Futures≠Biodesign


雖然這兩門專業在探索未來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上高度統一,但是在具體的研究方向和範圍上還是有所區別。聖馬丁的MA Biodesign著重圍繞著環境,可持續發展,以及生命相關的內容,而Material Futures則覆蓋面更加廣泛,涵蓋更多科技內容的方向。

  • MA Material Futures


相對來說,Material Futures非常歡迎學生來自不同的學科領域,主要但不限於時尚、建築、工業、通信、紡織、批判性、數字化和思辨性設計。不光是對材料的創新與設計,更是對未來人類發展的探索與探究。

該課程的教學通過觀察和分析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然後開始考慮和探索人類如何才能更可持續地生活在未來。同時,MA Material Futures會結合社會、政治、科學和經濟的調查和見解,提出未來設計的場景和設想。

這些與它的系主任Kieren Jones本身就是一個跨專業的藝術創造者有很大的關係,Kieren曾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巴斯藝術大學純藝專業、布萊頓大學3D設計專業就讀,多次的轉專業經歷讓Kieren創造了很多顛覆傳統的創新設計,比如他的Sea Chair項目曾被提名為Design Museum的年度設計獎,並獲得了皇家藝術學院的Sustain Award。


Sea Chair—Kieren Jones 圖源:聖馬丁官網

被這樣的系主任帶領,無疑是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為喜歡時尚設計的同學們打開了聖馬丁的一扇新的大門。來看看學生又是怎麼延續這份創造力的。

Katie使用「招財貓」這種形象變成了塑料垃圾的象徵,運用到了她的項目Foreign Garbage(外國垃圾)中,想要以此來呼籲人們更加的關注因為過度購買引起的全球範圍內塑料製品的浪費現狀。


對於垃圾處理的思考:Foreign Garbage --Katie May Boyd 圖源:聖馬丁官

其實廢物利用並不是一個完全「新」的話題,但是一直是一個時尚潮流的話題。Katie希望通過她的作品讓觀看者能夠明白人類需要解決自身消費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垃圾的大量產生往往都是因為過度購買造成的浪費。

基於這個原因,她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技術,這個程序可以回收聚苯乙烯,用於把包裝等廢棄塑料品回收加工製作成環保工藝品。她希望能讓垃圾處理器變成一個更加日常又能長久使用的東西,以此來減少垃圾的產生。

  • MA Biodesign

而Biodesign專業不同於Material Futures對整個藝術和科學領域結合的探索,它是從更加專業的生物學角度去討論藝術設計和生態環境領域內的設計理念。

其實生物材料的研究與探索已不是「新型話題」,幾年前就有使用紅茶菌種出服裝的英國設計師-Suzanne Lee。以及早幾年就已經進行普及的bioplastic(可降解生物塑料袋),但是人類的過度浪費和大面積開採資源導致生物再造的設計理念成為人類未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不會過時的話題。

總體來說,從專業角度上看,兩個專業課程有重疊並且是可以合作的關係,但是在研究範圍里,Biodesign更具體,Material Future相對更加自由。

03 Material Futures和Biodesign是怎樣進行設計

理解了這兩個專業後,來看看具體到設計上又是如何體現課程的研究和發展的。

畢業於聖馬丁MA Material Futures專業的Sinae Kim倡導更先進地利用廢物,他設計了一系列用尿液上光的裝飾性陶瓷器皿,「尿器」的外形來源於血管和膀胱本身的形狀啟發而成。


對於材料的研究:This is Urine—Sinae Kim 圖源:聖馬丁官網


Sinae在五個月的時間裡收集了五個人的尿液,通過蒸餾和蒸發的過程,創造了一種釉料。雖然對現代人來說,尿液似乎是難以理解的材料,但其實它是一種能被廣泛使用的資源。

Sinae解釋說: 「我發現,與現代社會的普遍觀念不同,在工業化之前的社會,尿液有很多用途,比如種植、清潔、治療藥物、美白牙齒和製革。這似乎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領域。」從Sinae對於新材料和可持續設計進行的研究和探討可以看出,MA Material Futures專業對於材料創新的包容性,以及思維方式的的偏重。

接下來再看看漢藝18年拿到聖馬丁MA Bio-design offer的學生項目案例。L同學是紡織品專業畢業的學生,除了對於傳統紡織品方式方法的學習,她對於環境問題也是非常關心。這個項目就是她對家裡的廚餘垃圾進行可持續面料的研發展開的研究調研。


漢藝18屆學員 L同學獲中央聖馬丁 生物設計 MA offer


L同學將果皮垃圾進行碾碎,融化降解,並加入QQ糖這種具有彈力的糖果,將其重新整合成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比如包快遞的泡泡紙變成模具以此來製造肌理,完成了一系列的面料設計。成品既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性又具有美觀性,並且L同學也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對該項目進行深入調研,希望以此來為環境保護提供有價值的設計。

漢藝18屆學員 L同學獲中央聖馬丁 生物設計 MA offer


漢藝18屆學員 L同學獲中央聖馬丁 生物設計 MA offer


可以看出L同學的項目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國外院校的老師看中的正是L同學的思考能力以及她處理設計的方式方法,以及對未來的設計方向留下了一個很好的研究方向。

回顧全文,其實不難發現不論是MA Material Future專業還是MA Biodesign專業,他們的共同特徵都是對於人類的未來可持續發展進行探索和研究,不論是從創造新的事物來提升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還是希望人類能夠對於自身的某些行為進行反思,都是希望通過前瞻性的設計與表達提供更多的可行的設計發展。

所以想要申請這兩個專業的同學們在思考自己的項目時,可以先從自身觀察到的問題進行入手和調研,將自己放在高維度思考全人類的發展,從而展開項目思考。這樣的項目方向就算是因為條件和專業限制,導致最終成品並不是非常完整,但是打動考官的是你的思維設計能力、實踐能力及項目研究價值,最終讓你的作品成為名校的敲門磚。

更多藝術留學問題,可頭條私信康石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guSaG0BJleJMoPMoEy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