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水打井
2018年,縣委、縣政府決定在我縣東部地區深度貧困村實施找水打井項目大會戰,計劃投入資金1374萬元,鑽探打井40口。截止目前,已打井出水24口,解決了5686口人的安全飲用水問題。
「吃水不忘共產黨」,村民陸建敏深有體會,家住古寨瑤族鄉古棠村古郞屯的陸建敏,2016年10月份註冊成立了里尚養殖專業合作社,以養殖肉豬為主,合作社成員共有22戶109人,其中貧困戶14戶62人,吸納貧困人口占57%。合作社年出欄肉豬1100頭左右。
安全飲水工程找水打井項目在古棠村打井出水後,水的問題解決了,讓他更有信心通過把小規模養殖戶和散養戶聯合起來,聚力脫貧攻堅,積極發展特色產業,提高養豬經濟效益,進而把養豬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古寨瑤族鄉古棠村村民陸建敏:
前兩年水源不夠,我還要到古寨拉十幾車的水來補充,現在水源夠用了,對我們養殖方面方便多了。現在打成井了,用水就不用擔心了,過一段時間非洲豬瘟過去了,我就要豬仔回來補欄,擴大養殖。
古棠村拉懷屯找水打井工程項目於2019年4月開工,由自治區第四地質隊組織施工,井深100米,出水量為10.5m³/小時,目前泵房建設已完成。
項目建成後,將惠及古棠村拉懷屯、上里屯、拉仁屯、弄河屯、提估屯群眾221戶1105人,其中貧困戶137戶500人,輻射古棠小學164名師生,同時解決古寨瑤族鄉4個種養專業合作社生產用水。找水打井項目讓當地群眾喝上幸福水、鼓足脫貧心、奔向致富路。
古棠村拉懷屯群眾潘立華:
我們古棠村最缺的是水,每一年我們缺幾個月的水,到六月七月的時候我們就沒有水了。本來我們古棠村有很好的地下水資源,但是之前得不到開發,現在解決了飲水這個問題,對我們古棠村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們看到國家對我們這麼好,我們非常地感謝黨和政府。
(出水啦,村民們歡呼雀躍)
古棠村提估屯群眾韋忠縣:
相對以前好了,以前是挑水,現在我們都可以開水龍頭接水,不用挑水了,群眾也很高興,這樣挺好的,感謝我們黨和政府。
飲用水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保障要素,飲水問題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我縣14個深度貧困村分布於東部大石山區的里當、加方、古寨、金釵四個鄉鎮,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長久以來被相關專家視為找水打井的禁區。14個村沒有一條地表河,所有耕地全部為旱地,沒有一分水田,素有「三日無雨地冒煙,一日下雨水連天」之說,既易旱也易澇。群眾飲水主要依靠地頭水櫃,基本處於靠天吃水的狀態,水資源短缺成為制約當地生產生活的主要瓶頸,也是致貧的根源之一。
(打井之前,群眾靠天吃水)
(馬山開展找水打井大作戰)
根據2017年底摸底調查,我縣14個深度貧困村504個自然屯中就有231個缺水,占比高達45%,影響人口達1.2萬餘人,群眾對安全飲水的需求最為迫切。為徹底改變深度貧困村安全飲水難問題,打破脫貧攻堅瓶頸,2018年以來,縣委、縣政府作出了在深度貧困村開展安全飲水工程找水打井項目大會戰的決定,先後組織召開了65次找水打井工作推進會議。計劃總投入資金1374萬元,鑽探打井40口,計劃解決6374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由於這14個深貧村地處我縣大石山區,地下岩溶尚未成熟,且大部分村屯住在山窪地中,地下水源水的補給量少、水質差,打井的難度極大,成功率也很低。為確保成井率,我縣多方邀請區內外地礦部門權威水文專家開展實地勘察,由縣自然資源局作為項目業主,廣西第四地質隊組織實施,在打井過程中工程隊投入了不少先進的打井設備,不斷克難攻堅,努力為群眾解決飲水難問題。
工程隊在打井過程中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工程隊打井需要用到不少的水,為解決工程隊打井用水難的問題,除使用縣裡的消防車送水以外,在一些車輛送水不便的打井點,當地群眾還自發用人工挑水的方式為工程隊送去打井需要的水,真正形成了上下齊心協力打井找水,為徹底解決深貧村飲水難問題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地努力。
經過多方合力攻堅,截止目前,已經打井出水24口,受益5686人。其中成井最大出水量為12.75m³/小時,最小出水量為2.1m³/小時,24口井的後續泵房、蓄水池建設、管網鋪設正在穩步推進中,當地群眾終於可以喝上放心、乾淨的自來水了。
來源:馬山縣廣播電視台
記者:藍鉦育 張有宇
編輯:蔣譚鮮
審核:韋紹群
監製:王宏璇
馬山縣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