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戰爭是「第一次歐洲大戰」,如何打破哈布斯堡的大帝國夢?

2023-12-04     郭哥文化

原標題:義大利戰爭是「第一次歐洲大戰」,如何打破哈布斯堡的大帝國夢?

在當今的歐盟中,義大利無疑是一個大國,還是一個響噹噹的歐洲強國,這讓義大利的過去似乎一度沉浸在歷史中。其實義大利與德意志一樣,屬於一個從分裂走向統一的國家,同時義大利在進入文藝復興時期後還經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

義大利的這場大戰在後來歷史上被稱之為第一次歐洲大戰,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哈布斯堡王朝與法國就義大利半島的瓜分問題上意見並不統一,所以這一場戰爭也就成為了法國與哈布斯王朝之間的一場惡戰了。

儘管最終雙方都付出了一定代價,可這場戰爭卻沒有能讓義大利半島上的問題得到解決,相反還日益開始了惡化,最終陷入了公國之間的戰爭之中。同時這場戰爭讓哈布斯堡王朝的大帝夢徹底破碎,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場戰爭粉碎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大帝夢呢?

一、滲透義大利半島引發了兩國矛盾

經歷過中世紀瘟疫以及思想禁錮等等黑暗時期後,進入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儘管分裂為了多個公國,可在經濟發展上卻是首屈一指的,這讓義大利的部分公國成為了香餑餑,一些大國一直都想據為己有,這其中就有歐洲最大王室擁有者-哈布斯堡王朝。

此時的哈布斯堡王朝正在慢慢走入鼎盛時期,所以哈布斯堡王朝的對外擴張就成了一種理所應當的事情,正巧當時義大利南部的部分公國與哈布斯堡王朝可謂是關係很深,這為哈布斯堡王朝滲透義大利奠定了基礎,於是哈布斯堡王朝便開始摩拳擦掌開始謀划著如何滲透義大利。

哈布斯堡王朝滲透義大利的進程可謂是一波三折,在找不到合適理由的情況下,儘管是軍事強國的哈布斯堡王朝也無法做到滲透義大利。最終讓哈布斯堡王朝達成滲透義大利的目標還多虧了當時義大利半島上兩個公國之間的矛盾,這就是米蘭和那不勒斯之間的糾紛。

米蘭與那不勒斯這兩個公國之間的矛盾糾紛可謂是十分複雜,同時來源已久,這讓米蘭公國因為攝政王問題引發了那不勒斯干預,最終讓兩國刀兵相見。

兩個小公國的背後站著的就是大國,由於此前法國國王查理在競爭那不勒斯國王的過程中落敗,於是他自然而然地站到了米蘭公國的背後。

相反那不勒斯則是一直由哈布斯堡王朝給予支持,這讓代理人之間的戰爭最終讓法國國王查理宣布直接出兵干預。這一舉顯然震動了哈布斯堡王朝,於是不久後哈布斯堡王朝也宣布出兵義大利半島。

於是兩個大國參與到了義大利半島的利益爭奪之中,由此兩國各自對義大利的滲透也成為了兩國在局部利益上的一場爭鬥。

二、兩國滲透義大利後的結局成為了戰爭的起點

各自出兵義大利半島後,法國國王查理命令法軍不停歇地進攻佛羅倫斯,米蘭以及那不勒斯,同時包圍羅馬教廷的所在地-羅馬,這讓教皇開始有些緊張,開始不斷聯繫其他諸侯國,企圖阻擊法國入侵義大利半島的部隊。

在羅馬教廷的號召下,義大利多個公國組成了反法聯盟,開始從戰略防守轉入了戰略反攻,法國的部隊也因為補給線過長的問題,不得不承認失敗,暫時在義大利半島上停下了擴張的腳步。就在法國在義大利半島的軍事行動受到挫折的時候,原本與法國同盟的米蘭公國也在羅馬教廷的號召下與法國翻臉,加入了反法同盟一邊。

看到這樣的不利形勢,法國國王查理開始尋求了在政治上解決辦法的途徑,於是他首先就派出使者來到了羅馬講和,這讓盤踞在那不勒斯久矣的哈布斯堡公國的勢力看到了滲透入義大利的絕佳時機。

因此這讓哈布斯堡王朝接著法國國王查理主動與羅馬教廷講和的時機,加大了在那不勒斯的駐軍,開始增強了對義大利半島的滲透。隨著法國國王查理在1499年駕崩,這讓法國在義大利半島上數年來的經營化為了一場泡影,相反哈布斯堡王朝則步步為營,開始在義大利半島上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穩固勢力。

因此這讓哈布斯堡王朝的野心在這一時期體現得可謂是淋漓盡致。哈布斯堡王朝希望透過義大利半島的紛爭削弱法國,同時徹底控制義大利半島,這就將讓羅馬教廷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樣工具,於是它幾乎是目睹了法國再次入侵義大利半島的全過程。

當法國國王路易十二接過了王位後,他延續了曾經查理國王執政時期的政策,開始再次入侵義大利半島,還侵占了米蘭公國,這讓哈布斯王朝在旁觀全過程後,最終得到了羅馬教廷的授權調停戰事。哈布斯堡王朝參與調和後,提出了不少不切實際的條款來迷惑法國國王路易十二,使得他最終同意了調解方案。

可簽署條約後,法國國王路易十二儘管發現被哈布斯堡王朝的使者給騙了,也是敢怒不敢言,畢竟哈布斯堡王朝如今也是養精蓄銳,只等著一個藉口與法國開戰,為了法國長遠的利益考慮,路易十二同意了哈布斯堡王朝提出的所有條件。

這讓哈布斯堡王朝的貴族聽聞後,一度大喜過望,紛紛要求繼續在義大利半島上增兵,以達到日後徹底控制義大利半島的目的。

三、演變為歐洲的一場大戰

原本哈布斯堡王朝在義大利半島上的日益滲透並沒有直接觸發到法國的利益,這讓歐洲戰爭的導火索成為了哈布斯王朝的新君主-查理五世。查理五世致力於推動天主教,反對當時剛剛崛起的新教,這讓查理五世在歐洲的作為遭遇到了一大批公國領導人的反對,特別是一些新教國家。

可是查理五世依舊我行我素,強行推行天主教,這主要也是為了迎合羅馬教廷的意願,為哈布斯堡王朝成為一個龐大帝國奠定基礎。查理五世的做法遭遇到了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的強烈反對,主要倒不是因為查理五世在宗教約束上的問題,相反當時的哈布斯堡王朝已經聯合西班牙帝國。

針對法國進行了層層包圍,導致法國的戰略環境異常惡劣,於是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決定放手一搏,聯合不少新教國家,準備與哈布斯堡王朝及其僕從國展開一場正面決戰,這場戰爭也進而演變為了一場歐洲的大決戰。

與哈布斯堡王朝展開決戰需要下非常大的決心,一方面來說新教國家實力在當時都並不算強,加上哈布斯堡王朝還有西班牙帝國這個鐵桿盟友,導致法國在海上的軍事行動非常吃虧,於是法國國王甚至違背天主教的強烈約束去與鄂圖曼帝國結盟。

這讓法國與鄂圖曼帝國結盟不久,便遭遇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主動挑釁,這讓雙方的大戰就此開始。經過多年的鏖戰後,哈布斯堡王朝的勢力不僅徹底退出了義大利半島,還在德意志地區分崩離析,於是哈布斯堡王朝幻想的帝國夢也就此徹底破碎。

哈布斯堡王朝曾經作為歐洲最強大的王朝之一,也幻想著稱霸歐洲,成為一個大帝國,於是它在不斷滲透義大利半島時,目的就已經非常明顯了,它希望透過羅馬教廷來控制歐洲各國,可最終它卻徹底輸在了義大利半島的紛爭中,成為了一個帝國夢的犧牲品,不得不說這也成為了歐洲嘗試統一的一種教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ff5cb6f1237c0e50f5ed0be0d22f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