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揭曉,中招考試結束,你擁抱自家的大寶貝了嗎?

2022-06-24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高考成績揭曉,中招考試結束,你擁抱自家的大寶貝了嗎?

高考成績揭曉,幾家歡笑幾家愁。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講,雖然大多都已經過了成人禮,正式邁入「成人」的行列,但在父母心中、眼裡,依舊還是自己的寶貝,除了感嘆「孩子真的長大了」之外。

那麼,放下孩子這次考試的成績,不去計較孩子這次考試的得失,作為家長,你在成績揭曉的那一刻,擁抱自己的寶貝了嗎?不管分數是給了自己驚喜還是驚嚇,亦或是意料之中的波瀾不驚。

送小寶上幼兒園的時候,路過一家中學。

這兩天我們這裡正是炎熱無比,據說有人親身試驗是可以在路面上煎熟雞蛋的。可是,在中學大門外候場區的樹蔭下、遮陽傘里,以及路邊的商店屋檐下,站滿瞭望眼欲穿、滿身是汗的家長們。

家長的心情往往比孩子更為緊張和急迫吧!中招考試進行時,對於如今五五分流的大方針來講,中學的畢業生們壓力更大。

中學三年,也正是青春年少的孩子們叛逆期初起的時間,作為家長,你擁抱過幾回孩子?或者說,孩子是否給了你擁抱他的機會?

有朋友給我說,孩子上了中學之後,仿佛變了個人一樣,與家長劃開了鴻溝,比馬里亞納海溝還深;人也變得高冷,比北冰洋的海水還冰冷。孩子到家裡後,習慣性關門落鎖,還直言自己的房間,非請勿入,非禮勿視。

朋友幾杯小酒下肚,幾乎要捶胸頓足:「小時候那個不親一口不去睡覺,不抱一下不去上學的小不點兒不見了。那個才是親生的、親生的啊,長著長著,就長廢了。」

其實,所有的親子代溝不是一朝一夕生成的。但凡孩子的行為過於極端,一定是有因果可循的。只不過,朋友一時之間,只看到了結果,而沒有去尋找原因,也著實讓人嘆息。

好在和她溝通了幾回之後,她也漸漸地收斂了自己的脾氣,而沉下心去和孩子作進一步的溝通和交流,也學會了慢慢揣摩孩子的成長軌跡,尋找孩子的變化因果。

後來發現,孩子其實非常不喜歡作為家長的她總是事無巨細的關注,尤其是對成績過於敏感,以及習慣性用「別人家孩子」來對比的碎碎念,讓孩子敏感地把自己先行封閉了起來。

如今,孩子雖然依舊走得是「高冷范兒」,但與她的距離感明顯近了許多。從過去劍拔弩張的親子關係,變成了可以和諧相處一室的關係。

朋友滿足的不得了,一度覺得自己和孩子再像以前那樣走下去,不是孩子要抑鬱,就是她要瘋魔。原來,退一步的感覺,真的可以海闊天空。

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一組實驗。

他從小學每個年級中抽出部分學生,進行所謂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試,然後把那些「有潛能優異發展」的學生名單交給任課老師。

實際上,羅森塔爾並沒有做任何真正意義上的測驗,只是隨機抽取了學生的名單而已。

但是,這種隨機抽取的學生名單,卻給了老師某種期待心理,雖然有些學生的日常表現的確出乎老師的意料之外,但是最終導致這些隨意抽出的學生竟然真的在各個方面都獲得了很大的進步,成績明顯提升。

這種因為心理的期盼,積極的期望而帶來了積極地結果的效應,就是羅森塔爾效應,也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賽甫路斯的國王,也是位雕塑家。他愛上了自己雕塑的一尊美女雕像,強烈期待對美女的愛。正是他這種執著的精神和愛,感動了愛神,雕像得以復活,成為國王的妻子。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講,來自家人、朋友、老師的認可和讚賞,就是他們力量的核心,而家長、朋友、老師的期望也有著強大的塑造力。

所以,作為家長要隨時隨地地給自己以暗示,孩子就是最棒的孩子,若是上帝關了學習這扇門,也一定會有打開的一扇窗等待開啟。而這種暗示,也會對孩子產生強大的影響和共鳴,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加以肯定,從而更加自信,勇於進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f7a4dc12dbf29a2be9b52d38c7027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