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強勁的消費主引擎——當前抓改革促發展觀察之二

2024-08-08   搜狐政務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

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新型消費不斷發展。隨著一系列發展和改革舉措接續出台,擴內需促消費政策落實落細,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消費潛力有望不斷釋放。

政策加力 穩住消費「基本盤」

在新疆阿勒泰,當地推出《我的阿勒泰》取景地旅遊線路,帶領遊客們探尋雪山、草原的詩情畫意;在陝西西安,遊人騎行穿越大街小巷打卡城牆和鐘樓、在大唐不夜城換上唐裝漢服感受「穿越」之旅……

2024年7月22日拍攝的新疆阿勒泰地區喀納斯景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暑假期間,文旅消費「火熱」。各地將舉辦超4000項約3.7萬場次文旅消費活動,圍繞夜間游、避暑游、親子游、研學游等消費熱點,推出發放消費券、票價優惠、消費滿減、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

暑期消費,是當下消費市場的一個縮影。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23萬億元,同比增長3.7%,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5%;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0.5%,拉動GDP增長3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作用顯著。

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區景色(2024年2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消費的「穩」,背後是政策的「進」。

直接向地方安排15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報廢舊車併購買新車的個人消費者,補貼標準大幅提高;對個人消費者購買冰箱等8類家電產品給予以舊換新補貼……10多天前,消費品以舊換新再迎「政策包」。

2024年5月17日,全國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山東站暨2024全國家電消費季啟動儀式在青島舉行。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

今年4月,我國發布《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推動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逐步建立「去舊更容易、換新更願意」的有效機制。

2024年3月28日,在北京一家小米汽車零售門店內,消費者了解小米新能源汽車SU7。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引導居民消費潛力有序釋放,對拉動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增長起到催化作用。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1%,比上年同期加快2.1個百分點;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同比增長33.1%。截至7月25日中午,商務部汽車以舊換新信息平台已收到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超36萬份,申請量呈現加快增長態勢。

商務部創新開展「消費促進年」系列活動,推動出台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文化和旅遊部貫穿全年舉辦全國文化和旅遊消費促進活動;市場監管總局加快制定電動汽車、家用電器、家居等領域消費品質量安全標準……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加快推出,效應陸續顯現。

不容忽視的是,雖然消費市場總體保持增長態勢,但恢復基礎仍需鞏固,居民消費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經濟政策的著力點要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統計司司長於建勛說,要紮實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釋放消費潛能,著力增強居民消費能力,不斷培育壯大消費新增長點,推動消費市場持續擴大,進一步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順勢而為 培育消費新動能

無人機搭載著外賣盒子,緩緩降落在景區的專屬「停機坪」上,工作人員取出外賣,送到露營遊客手中……在四川天府新區麓湖生態城麓客島景區,無人機配送帶來便捷、新鮮的消費體驗。

2024年6月28日,搭載著貴陽特色農產品快遞的無人機在成都(金堂)淮州機場起飛。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這是我國消費煥新的一個生動註腳。居民消費正從注重量的滿足向追求質的提升轉變,從以商品消費為主向商品和服務消費並重轉變,從模仿型向個性化、多樣化轉變。越來越多人更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提高生活質量上,各種相關產品和服務應運而生。

需求之變、結構之變,也孕育著動能之變。

這是2024年7月26日拍攝的貴州省龍里縣油茶生態園露營基地。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培育新場景,深挖消費潛能——

入夜,重慶江北區觀音橋步行街上人流如織,除了購物,遊客還可以在這裡參加運動體驗、潮玩打卡、啤酒闖關等互動活動。

「白天天氣悶熱,我們選擇在三峽博物館等室內場所遊覽。傍晚氣溫降低,我們來觀音橋的網紅打卡點看夜景。」來自山東的遊客劉迪一說,多元的夜間消費項目能夠讓人們更充分體驗當地特色。

2024年3月3日,觀眾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清涼經濟」不斷培育,旅遊專列路線豐富,無人售貨超市深入百姓生活,「跟著演唱會去旅行」成為出遊新風尚……各地著力打造消費新場景,激發消費新動能。

上半年,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催生新的消費場景,直播帶貨、即時配送等消費新模式不斷湧現,帶動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

2024年7月24日,參展商在南博會咖啡產業館直播帶貨。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更好順應消費場景新變化,推動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市場新需求。

2023年8月20日,遊客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地心谷景區遊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把握新趨勢,引領消費風潮——

近期,北京市舉辦「2024全球首發節」,圍繞「國潮新風尚」「文創新消費」「數字高科技」「運動快時尚」四大主題,舉辦百餘場新品首發、首秀、首展活動;今年前4個月,上海新設各類首店489家,平均每天4家首店落「滬」……

開設首店、新品首秀、藝術首展,「首發」創新創意正落地開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積極推進首發經濟。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子商務首席專家李鳴濤分析,首發經濟有很強的創新屬性,可以激發和帶動消費,各地要因地制宜,激活「流量密碼」。

以首發經濟為代表,滿足消費者新需求的新產品更新疊代,休閒、綠色、健康、數字、智能等成為消費新風潮。

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高能效等級家電、智能家電銷售實現較快增長,AI學習機和智能穿戴網上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36.6%和31.5%。

順應發展趨勢,形成政策合力,新型消費正展現出別樣生機。

改革破題 積蓄更強發展後勁

64歲的王慶春和老伴從高溫的湖南長沙出發,抵達清涼的雲南曲靖避暑,開啟「養老候鳥」的旅程。

旅居養老是養老服務消費、發展銀髮經濟的新模式之一。據測算,我國銀髮經濟規模目前在7萬億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達到30萬億元左右,潛力巨大。

擁有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全球規模最大、成長性最好的中等收入群體,中國的消費潛力不容小覷。如何把蘊藏的巨大消費潛力釋放出來?

2024年5月25日,在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石臼街道日照幸福護理院,老人在工作人員的陪護下做填圖遊戲。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以服務消費為重要抓手推動消費擴容升級——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提出「把服務消費作為消費擴容升級的重要抓手」。

「我國正處在服務消費較快增長階段,服務消費增速快於商品消費,成為居民消費的主要增量來源。與高收入經濟體相同發展階段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國服務消費占居民消費比重仍然偏低,具有較大發展空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芬說。

挖掘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等基礎型消費潛力;激發文化娛樂、旅遊、體育、教育和培訓、居住服務等改善型消費活力……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外發布,進一步釋放以服務消費為擴大內需添動力的明確信號。

2024年7月18日,遊客在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海坪彝族文化小鎮周邊的森林公園遊玩。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表示,要把促消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教育、養老、育幼、家政等服務消費提質擴容,支持文體旅遊高質量發展。

完善長效機制為擴大消費積蓄後勁——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

這其中,關鍵是要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願消費。

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完善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決定圍繞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作出系列部署。

美國《外交學者》雜誌近日報道說,落實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舉措,將有助於提高中國居民收入、促進消費,並將為外商創造機會。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一部主任顧嚴說,要進一步穩就業促增收,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上補短板,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戶籍制度改革上強弱項。

激發消費潛力,還要營造更優的消費環境。

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正式施行,對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完善直播帶貨等新業態監管、治理大數據「殺熟」、加強預付式消費保障等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規範,護航「放心消費」。

展望未來,隨著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加快完善,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將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