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是舉世公認的世界級電影大師。
在講究技法的好萊塢,好萊塢四傑對黑澤明推崇備至。
史匹柏說黑澤明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中的人物和故事參照了黑澤明的《戰國英豪》。
馬丁·斯科塞斯為了出演黑澤明的《夢》,暫停了自己《好傢夥》的劇組工作,科波拉屢次表示想做黑澤明的導演助理,並投資了他的《影武者》和《夢》。
在崇尚作者性的歐洲,黑澤明也是大師級別的存在。
聖三位一體的伯格曼說自己的《處女泉》是一次對黑澤明的《羅生門》的拙劣模仿。
《電影手冊》與《視與聽》更是將黑澤明評為自電影發明以來最偉大的十位導演之一。
在看不起自己人的東方,誇張點講,黑澤明的影響力空前絕後。
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是為了向黑澤明學習,用電影的方式把本國的文化帶到全世界。
張藝謀的《英雄》《影》模仿了黑澤明的《羅生門》《影武者》,其電影中的場面調度也深得黑澤明的真傳。
為什麼黑澤明的影響力如此之大?
因為他用技法革新了電影語言,讓後來者享受福澤,用故事讓電影對觀眾的友好度提升,讓觀影的門檻變低。
電影誕生一百多年來,有過許多大導演,但將二者結合的這麼完美的導演屈指可數。
特呂弗、戈達爾、費里尼是大師,可他們的電影晦澀難懂,張藝謀、陳凱歌也是大師,但他們講故事的火候謙遜,數風流人物,還得黑澤明。
黑澤明的電影,即使劇情無聊透頂,單欣賞教科書般的運鏡,美輪美奐的構圖,也不算浪費時間。
《椿三十郎》是一部頂級的商業片,融合了武俠、動作、喜劇多種元素,還有黑澤明、三船敏郎、仲代達矢這三位代表日本電影一個時代的鐵三角。
《椿三十郎》的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就算過去了六十年,依然不受時間侵蝕。
精彩的群戲,不斷反轉的劇情,明快簡練的節奏,乾淨利落脆的動作,富有哲學意味的儒家思想,讓觀眾大呼過癮的同時,也影響著義大利西部片的發展。
在黑澤明的鏡頭下,三船敏郎的魅力總是無法阻擋。
無論是《用心棒》,還是《椿三十郎》,三船敏郎飾演的武士邋遢不合群,傲嬌且毒舌。
可他身上的俠氣卻掩蓋住了所有的缺點,這讓椿三十郎更是一個真實的人,而非完美的俠客。
《椿三十郎》的故事以椿三十郎開始,也以山茶花結束。
最後椿三十郎如山茶花一樣,開過鮮艷的花朵,落地化作春泥,無聲無息。
他的俠不似那些為國為民的大俠,將國家大義背在肩上,一身正氣,高高在上,他的俠就是因為他做了他認為對的事,被一群人認可了,受到了夾道歡迎的待遇。
或許這種俠是小俠,但對於他幫助的那些人來說,椿三十郎就是當之無愧的大俠。
而且他還能做到「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如此的豁達,不貪名利,恐怕不單單一個「俠」字就可以概括的。
這就是《椿三十郎》所要升華的主題,俠可行天下,但讓天下太平的卻是和。
刀不在於殺,在藏,刀鋒越利越易降人,但也易折,刀收於鞘,以和出發,除戾氣、不殺戮、用計謀,才會服人,才會減少流血。
這也是椿三十郎成功,室戶半兵衛失敗最根本的原因,不殺是什麼?不殺就是和平,有了和平才會有安居樂業,大同世界,才會民心所向,才是真正的俠客。
除《椿三十郎》外,《戰國英豪》也是證明黑澤明是大師的例證。
故事發生在戰國亂世,秋月國被山名國擊潰,大將真壁和公主及部分殘黨得以逃生。
他們把黃金藏在暗堡,計劃帶上公主,並以黃金作為軍餉,潛遁到同盟國早川領,意圖復國。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真壁招攬了兩個貧民太平和又七,開始了他們如公路片一般的冒險之旅。
途中,他們又救了一位平民少女,又遇到了不少困境。
最後都以出乎意料的結局化險為夷,並輸出了一個「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
這樣的劇作結構讓《戰國英豪》成了傳世名篇的寓言故事,供後世進行二創。
《戰國英豪》的技法令人驚嘆。
一是人設,電影中設置偉光正的正面人物很容易,電影從無到有一直都在做這件事,但把滑稽、搞笑,且串聯主線的丑角搞的明白卻很難。
《戰國英豪》中的太平和又七是沒頭腦與不高興類型的角色,他們負責突出主角,增添影片的喜劇效果,也起到點明主題,承上啟下的作用。
黑澤明在電影中並沒有讓他們成為工具人,只是用來推動劇情發展,而是讓他們成了電影必不可少的元素,此後類型片角色設置的模板。
二是鏡頭,片中三船敏郎單人騎馬追殺追兵的鏡頭是黑澤明的一次輕描淡寫的炫技。
這一段鏡頭,黑澤明利用運鏡、剪輯、光影,讓馬的奔跑變得飛快,讓三船敏郎的形象變得高大,讓畫面看起來相得益彰。
可現在,64年過去了,電影器材,剪輯工具,特效技術都有了質的飛躍,而像這麼精彩的鏡頭卻不多見了。
三是構圖,黑澤明電影中的構圖老生常談,三角和美如畫的構圖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但在《戰國英豪》中,黑澤明的第一部寬幕電影,他又有了創新,展示了中心對稱的對角線構圖。
真壁他們抓了兩個敵國的士兵,一行七人背著黃金爬山。
這時鏡頭給了一個遠景,角色都處在對角線上,但觀感沒有傾斜,與正常視角無異,這樣的構圖真是大師手筆。
這樣的黑澤明,怎麼叫人不喜歡,用多少形容詞都無法詮釋他的偉大。
唯一令人感到可惜的是,黑澤明一直心心念念想跟伯格曼、費里尼一起合拍一部電影,可是一直到三人皆去世都未能成型,影史一大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