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在明公館放煙火、舉杯慶祝新年的時候。 黎叔叔一個人回到冰冷的家裡,面對空蕩蕩的房間,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為了尋找18年前丟失的兒子,黎叔幾乎找遍了上海這份18年來的舊報紙,但依然音訊全無。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翻舊報紙時,黎叔叔找到了兒子的位置。 他找了18年的兒子是明台。
當黎叔說兒子的下落時,阿誠又驚又喜,說要給他們安排認識。 黎叔叔說了這樣的話,讓阿誠很佩服! 黎叔才是那個義薄雲天的人!
重要而無形的黎叔叔
在整個劇中,黎叔這個角色在《偽裝者》中雖然不起眼,但起著很大的作用。
他是中共上海地下黨行動小組的組長,在明樓未回上海之前,他是中共上海地下組織的最高領導人,是明鏡向抗日組織提供物資支援的唯一聯繫人!
汪春殺害了潛伏在電訊76號集團的中共地下組織人員,切斷了上海地下組織的信息源。 黎叔立即求助,要求上級重新組織人員,開展了信息活動。
明樓回到上海後,中共地下黨賦予的一切任務都是黎叔負責安排人員完成的,但一切任務能出色完成都離不開黎叔的周密部署。
黎叔曾有過幸福的三口之家,18年前,他被派往香港組織省港大罷工,把年僅3歲的兒子和妻子留在上海。
誰知道他離開不久,妻子被撞死了,兒子失蹤了。 黎叔想回去找兒子,但省港罷工失敗,他被安排搬遷,不能回上海找兒子。 後來,他有組織地輾轉各地組織工運,並被安排在中央蘇區工作。 抗戰爆發之前沒有回上海開展地下工作,回到上海後黎叔四處打聽兒子的下落,可惜時隔多年,那一年的事情再也沒有人知道了。
在沒有結果的情況下,黎叔沒有放棄,他出去收集舊報紙,從中去尋找兒子的下落。 終於在18年後的一天,從舊報紙上發現了那一年發生交通事故的消息,知道明台就是他要找的兒子。 但是,他沒有貿然前往明公館外站了很久。
他現在就想認識兒子,但他覺得這樣做的話明台很突然,知道不能馬上接受這個事實。
明家寵物
18年前,明鏡剛接手明氏的企業,因為不想和日本人合資做生意,受到了以汪芙渠為首的親日分子的壓迫。 為了徹底搗毀明氏企業,汪芙渠光天化日之下派車撞向明鏡和明樓。
不到3歲的明台和母親正好經過。 看著車子瘋狂地向明樓和明鏡衝去,明台的母親不顧一切地推開了那兩個少年。 明鏡姐弟得救了,但明台的母親被車撞到,當場死亡。
明鏡讓警察尋找救命恩人的家人,但發現明台母親的身份是假的。 為了保護明台,明鏡沒有再找下去,而是作為明家的私生子收養了他。 從那以後,明鏡把明台當成親弟弟撫養。 無論受到多少社會的風評和風雨雨,我都不想給他一點不滿。
在明家,不僅是明鏡,明樓和明誠也很疼愛明台。 明樓為了活出明台,愣住了王天風的「死棋」,救了明台。 明誠更為了他,連生命都可以放棄。 明台小時候不幸失去了母親,但在明家受到了和家人一樣的心靈關懷。 這是明台不幸中的萬幸。
誠從來不把黎叔和明台聯繫起來
黎叔是個儒雅謙虛、穩重的地下工作者。 雖然有多年與敵人作戰的經驗,但在明台這樣的後進生面前,絕對不會誇耀功績。 關於找兒子的事,我向上司「明樓和明誠」報告過,但從來沒有因此影響過自己的工作。
當明誠報告他找到兒子時,阿誠很意外,但意外說的話,往往最能反應當事人的真實想法。
誠說:「怎麼說? 」。
就像黎叔不夠資格有這樣的兒子一樣,阿誠馬上意識到自己的語氣不禮貌,但這句簡短的話,已經足以說明這個消息有多震驚了!
黎叔是明誠的下線,從他和阿誠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以前他和阿誠談過找兒子的事。
誠和明台都是明家的養子,他是最了解明台來歷的人。 如果一開始就把明台的事告訴黎叔,明台父子可能早就認識了。
但是,阿誠和黎叔工作了那麼久,從沒說起過明台的往事嗎? 聽到黎叔確認明台是他兒子,有那麼震驚嗎?
尋找生父對明樓和明鏡明台的態度
平靜的明樓聽到明台的親生父親是黎叔的消息,難得慌了神。 「過去我們總是說要在明台找到父親,這麼多年沒有信息,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 為什麼現在會有結果,反而會有失去他的感覺。」
明的家人對明台很親切,但也知道明台想找到出生的父親,所以多年來一直沒有放棄找他。 但是,如果不是草木的話,人是不會留情的。 明台從小在明家長長大,早就成為明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一個勁兒地給你找父親,真的找到了,但怎麼能捨不得他離開明家?
明鏡為了明氏企業,為了撫養三個弟弟,放棄了愛情,放棄了理想。 在大結局死前,她告訴弟弟們,她的一生都在害怕失去他們,但明樓知道,在這三個弟弟中,明鏡最捨不得的是明台。
明鏡去香港看明台時,明台在夢中說:「媽媽! 」我只聽到他喊道。 明鏡傷心落淚,傷心了很久。
對明鏡來說,明台不僅是明家的救命恩人,也是她全部的希望。 她怎麼能把從小撫養的孩子讓給別人?
其實從阿誠聽到黎叔說他是失散多年的兒子時的震驚來看,明家早就把明台當成自己的孩子了,想讓他找到親人,但最終還是不想看到他離開明家。 所以,當提到黎叔要找兒子的事時,阿誠從內心深處不願意相信明台會是黎叔要找的兒子,所以沒有把明台的事告訴他。 把明台推給別人更可惜!
與明家姐弟相比,黎叔顯得更落落大方,對明台說:「不想時隔18年不養活的人認出我來」。 阿誠說:「明家給了他優越的生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給了他什麼? 我只是想多看看他的眼睛! 」
說養的恩比天還大,來到了明台言,明家的哥哥姐姐才是他的至親,那個從未見過的父親,不過是一種執念。能夠相見最好,如若不能相見,他的身邊也不乏愛他的親人。
黎叔理解明台的心情,也懂明家人的不舍,所以在他找到親生兒子時,並沒有自私地想要把他帶回身邊。如此重情重義,連明樓都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