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永遠停留在15歲的少女,曾在她的成長之際,留下了一本《安妮日記》。
或許她從未料想到,這樣一本普通的日常記錄,跨越了一個世紀,依然在世界範圍內流傳。
安妮·弗蘭克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說,在歷史上眾多在重大痛苦損失之時為人性尊嚴發言的人當中,沒有誰的聲音比安妮·弗蘭克的更鏗鏘有力。
時至今日,這位15歲死於伯根貝爾森集中營的女孩所寫下已遠不止是她自己,還是那六百萬飽受苦難的猶太人。
《安妮日記》漫畫版
1999年入選《時代》雜誌「20世紀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
一顆編號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為「5535 Annefrank」;
她在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當中,排名第八;
無數的戲劇及影視作品,將她作為原型進行改編;
……
可惜的是,她永遠都看不見這些懺悔,以及這些為她而生的種種紀念了……
「為什麼人人都討厭我們?」
90年前,安妮·弗蘭克,出生於德國的法蘭克福,一個富有的德籍猶太人家裡。
安妮·弗蘭克
當時德國的經濟狀況並不好,就業困難,大量民眾在溫飽線上掙扎。
希特勒和其黨派獲得越來越多擁護的同時,也讓身為猶太人的安妮一家感到不安。
這種反猶仇恨和蕭條的社會經濟,迫使安妮一家決定搬至阿姆斯特丹居住,他的父親為此在荷蘭開設了一間公司,經營果膠生意。
安妮兒時
抵達荷蘭的安妮與姐姐瑪格特進入了新的學校,姐姐擅長數學,安妮卻在讀寫上頗有天賦。
如果沒有希特勒以及那場殘酷的戰爭,以安妮聰明和健談的個性,她應該能夠實現她的理想,成為一名記者或是作家。
右側中間為安妮一家的居住地址
就在一家人逐漸適應荷蘭生活之際,1939年9月,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此後不到一年的時間,納粹入侵荷蘭,五天後荷蘭軍隊放下武器投降。
離開德國的安妮一家,再一次被置於危險的境地之中。
納粹對荷蘭的大肆占領,出現了越來越多壓迫猶太人的法令與法規。
從最初公園、電影院和商店等都禁止猶太人入內,到後來不允許猶太人擁有自己的公司,再到所有猶太兒童必須隔離到專門的猶太學校上學……
安妮也不解,為什麼整個家庭,甚至整個猶太民族,都成為了萬人唾棄的對象。
1940年,安妮在小學的最後一日
隨著迫害與限制的加劇,猶太人甚至在公眾場合必須佩帶「猶太星」,四處也傳言道所有的猶太人都將被趕出荷蘭。
安妮一家的安穩,逐漸在納粹的侵襲里變得搖搖欲墜。
- 寫作成了這個女孩活下去的唯一方法
讓安妮一家真正感受到絕望的,是1942年7月,姐姐瑪格特突然收到一份通知,要求她為納粹德國工作,儘快報到。
父母對這樣的徵招極度懷疑,為了孩子的安全,決定從第二天起全家躲藏起來。
他們藏身的地方就在安妮父親公司的後宅,位於王子運河263號。
為了營造一家人已經逃離荷蘭的假象,他們還故意把房子弄得很亂,留下暗示他們要去瑞士的字條。
姐姐瑪格特和安妮
幫助他們布置藏身之地的老同事,也是冒著生命危險,幫助著安妮一家。
不久之後,這個密室又多了四位躲藏者的加入。因為空間異常狹小,衝突難免,但安妮只能盡力保持安靜,時常生活在恐懼不安之中。
而就在他們搬進密室之前,安妮在自己十三歲的生日,收到了一個紅白格子的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
安妮收到的日記本禮物
除了讀書和學習,日記對她的寫作幫助很大,她甚至還開始編寫一些小故事,開始嘗試創作小說,並把她讀到的精彩段落抄寫在她的《精美詞句集錦》里。
在她藏匿的兩年間,這本日記成為了她的傾訴,凱蒂是她為日記本起的名字,很多日記都以「親愛的凱蒂」作為開頭。
親愛的凱蒂: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我覺得是上帝對我的一種考驗。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我都要學會自強不息,我一定要通過自身的奮鬥改變一切。
除了我自己,還會有誰相信這些呢?除了自己我還能向誰傾訴衷腸呢?我常常覺得自己太渺小、太虛弱了,除了每天上進之外,恐怕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在與「凱蒂」的交流里,她誠懇記錄著密室所發生的事情,亦寫下自己的感受與思考,信念與希望。
她在日記里寫:
在我的心目中,密室里的八個人在一起就像一小塊藍天,卻被很黑很黑的烏雲包圍著。
我們站在一個圓圈裡,裡面很安全,可是烏雲總是越圍越緊,那個將我們與危險隔開的圓圈也越來越窄。
現在,我們已經被危險和黑暗緊緊地裹住了,我們絕望地尋找救贖,卻都撞到了一起。
我們一同向下張望,看到人們都在相互鬥爭,向上望,看到寧靜與美麗,而我們卻被一大塊昏暗的烏雲所阻隔,既不能向下走,也無法到上面去,在我們的面前有一面密不透風的牆,它想將我們擠碎,不過還沒有成功。
我什麼也做不了,只能大聲地呼喊和祈求。
當安妮聽到荷蘭流亡政府教育大臣在英國通過奧蘭治電台呼籲荷蘭人民把戰爭日記和文獻保存下來時,她決定將日記重新整理,形成一個流暢完整的故事,題目就是「密室」。
安妮·弗蘭克
寫作,支撐著安妮走過那些暗無天日的時光,她也在憧憬著重獲新生的美好。
在躲藏的25個月里,她始終都沒有停止寫作,直到1944年8月1日的最後一篇為止。
- 今天,是她90歲的生日
安妮的日記還沒有來得及重新整理完成,便於1944年8月4日與其他躲藏者一起被警察發現並逮捕,同時被捕的還有兩個幫助他們的救助者。
曾經躲藏的密室
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警察入宅搜捕?究竟是誰成為這場藏匿的告密者?直到今天,這仍舊是一個謎。
安妮一家的藏匿生涯,就此打破。
納粹將躲藏者運往奧斯維辛比克瑙德國納粹集中和滅絕營。
瑪格特、安妮和父親奧托
開往奧斯維辛的火車行駛了三天,安妮就這樣和另外一千多名囚徒被關押在牲畜車廂,在極度狹小的空間裡,忍受著飢餓。甚至連廁所,也僅是一隻小桶。
到了奧維斯辛,納粹開始篩選哪些人可以成為精壯勞動力。在與安妮同批次的囚徒里,有350人(包括15歲以下的小孩)直接被送入毒氣室殺害。
安妮與姐姐和母親被關進女勞動營,父親奧托則進了男勞動營。
從此以後,安妮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
晚上,她們被逼做奴隸式的苦工,晚上則擠在冷得要命的營房裡。
安妮和姐姐瑪格特的假期時光
1944年11月初,安妮再次被遷離。她和姐姐一起被轉到伯根貝爾森集中營。
那裡同樣沒有食物,到處都是饑荒。衛生條件極差的環境下,安妮和姐姐一樣也患上了斑疹傷寒。
次年2月,兩人都因此而病逝,先是姐姐瑪格特,不久之後,安妮也離開了。
2個月後,伯根貝爾森集中營被英軍解放。
解放後,營地被全力燒毀,以防止疾病蔓延,而瑪戈特和安妮被埋葬於萬人冢,屍體下落不明。
而安妮如果還活著,那今天,剛好是她的生日。
- 這本書,跨越時空見字如面
在所有密室的躲藏者中,唯有安妮的父親奧托從戰爭中倖存下來,他在俄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後重獲自由。
安妮曾在日記里寫道:
我終於意識到,我必須繼續學業以避免無知,在生活中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因為這就是我想要的!我知道我能寫...但我是否真的有天賦還有待觀察...
當我寫東西的時候我能夠擺脫自己所有顧慮,我的悲哀消失了,我的靈魂重生了!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有能力寫一些偉大的事情嗎?我有能力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或是作家嗎?
安妮日記
父親奧托在閱讀保留下來的安妮日記後深受震動,而他,也是在日記里才了解到安妮對成為作家和記者的渴望。
為此,父親計劃將「密室」藏匿生活的故事出版於是,1947 年 6 月 25 日安妮日記以《密室》為題首次面世,印刷發行 3000 冊。
安妮父親奧托·弗蘭克於「安妮之家博物館」正式開館之前的閣樓上
而到了今天,《安妮日記》已經被譯成70種語言,安妮的故事在全世界範圍內廣為人知。
1960 年躲藏地點也被改建成一個博物館,即「安妮之家博物館」。
父親奧托直至 1980 年去世前一直都緊密參與「安妮弗蘭克基金會」和博物館的事務。
安妮的生命雖然永遠定格在了15歲,但她的理想也的確實現了。雖未能親眼見證,但她已然是我們心裡年幼卻傑出的作家。
安妮兒時
就像施納貝爾評價的那樣:
她的聲音被保存下來,這是幾百萬沉默者中的一聲吶喊,雖然這吶喊聲是那麼的微弱……但它比殺人者的嚎叫聲更持久,比這個時代中所有的聲音更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