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是近代史上,日俄兩國為了爭取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利益,在中國的土地上發生了一次戰鬥。中國作為戰爭的第三方,卻無力阻止雙方在自己的國土上發生的戰爭,而且最終自己將會成為勝利者的戰利品,不得不說是對當時中國的一種羞辱。
如果讓你從雙方中找出一方來支持的話,相信很多人會選擇俄國,畢竟日本人給中國人帶來的苦難更加深重且來得要近,但是當時的中國人卻有著不同的選擇。當中國人看到日本士兵押著俄國俘虜的時候,居然會為日本人鼓掌叫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戰爭發生在1904年到1905年之間,當時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已經逐漸成長為新的列強,並且吞併了朝鮮半島,將中國東北也視作自己的勢力範圍,作為老牌列強之一的俄國也將中國東北列為他的實力範圍,因此雙方在中國東北的一戰不可避免。
而作為俄國在歐洲的老對手——英國和法國也在日本背後慫恿日本與俄國進行一場戰爭,於是在1904年2月,日本對俄國不宣而戰(日本的一貫伎倆)。
日本首先對停泊在旅順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實施攻擊,雙方在旅順附近進行了多次登陸戰和海戰,最終旅順於12月被日軍攻占,俄國守軍投降。日軍占領旅順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取得了一個戰略支撐點,其次日本可以憑藉旅順港取得制海權,從而可以從容的調兵與補給。
最終,這場爭奪殖民權益的戰爭以日本的勝利而告終,這場戰爭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場恥辱,但是,當時仍然有不少中國人為日本的勝利而興奮,甚至看到日本人俘虜了俄國人而喝彩。
結合當時的國際形勢不難找出答案。當時,世界的主宰者是西方列強,英國、法國、美國和俄羅斯等,統統都是白人,白人仿佛是整個世界的主宰,掌握著至高的話語權,而日本作為東方新興的列強,作為黃種人,第一次在大戰中擊敗了歐洲列強、白人國家,這其中的意義對於當時世界上所有的黃種人都是一種激勵,他們認為日本作為黃種人能夠做到的事情,我們中國人也能夠做到,所以當時的中國人為之興奮。
但是事實證明,別人能夠做到的你不一定能夠做到,日本能夠戰勝俄羅斯不代表中國人就能戰勝西方列強,要想取得勝利,還需要不斷地自我強大。事實證明,中國人為了等這一天,又等了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