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人有好報,善有善報,有時候人的善心一發,無意中做了一件好事,說不定將來就會得到意外的收穫。
話說在元朝末年,有個人就因為送了一個窮小伙一塊地,結果多年後,卻意外地得以封侯拜爵,家族因此而榮耀萬分。這個窮小伙就是乞丐皇帝朱元璋。
在元朝末年的時候,國家經歷著一場重大的考驗,當時全國災荒不斷,地里顆粒無收,加上瘟疫病災,百姓們食不果腹,餓死者無數。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依然十分腐敗,許多大臣只管搜刮民脂民膏,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許多人被逼無奈,揭竿而起,要推翻元朝的統治。
在這樣的混亂環境下,朱元璋經歷的苦難更甚,本來家裡已經窮困潦倒了,飢餓加上疾病,連窮日子也過不下去了,偏偏此時他的父母接連去世,更悲慘的是,家裡竟沒有一塊可以安葬父母的墓地,因為朱元璋家世代都是貧農,一直在給地主家做長工,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
朱元璋是個孝順的孩子,雖然他沒能讓父母在生前過上好日子,但他決意要把他們好好地安葬,於是他挨家挨戶地祈求,希望有人能借他一小塊地,並說日後一定會還給他們。但那些地主都不理他,甚至還有人把他打了一頓,極盡羞辱。
朱元璋覺得十分絕望,但他無法可想,這時候,有一個地主劉繼祖表示自己願意給他一塊地,讓他先把自己的父母安葬了。朱元璋十分感激劉繼祖,在他安葬好父母之後就出去闖蕩了,在外面朱元璋吃過許多苦,他做過乞丐,也在廟裡當過和尚,但他一直沒忘記給過他恩情的劉繼祖。
在濠州皇覺寺里,朱元璋是一個挑水做粗活的小和尚。寺廟佛性大師見他聰明伶俐,但人在佛前,卻沒有禪心,於是教他熟讀史書。由於連連征戰,災荒頻頻,寺廟沒有足夠的粥供給眾僧了,朱元璋只好雲遊四方,開始了長達四年的討飯生活。他幾次餓昏倒地,被人救起。儘管食不果腹,卻暗察時態變遷;在元朝統治風雨飄搖之時,他斷定這是亂世出英雄的大好機遇,於是投身郭子興紅巾軍,做了郭子興親兵。帶兵打仗,屢立戰功,威望越來越高,許多仁人志士都投奔在他的旗下。
經過多年的打拚奮鬥,在機遇的垂顧和自己的聰明機智下,朱元璋的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已經從那個在街上乞討的少年成為了明朝的皇帝,他終於通過自己的努力,建立了明朝政權,成就一番霸業。此時的朱元璋自然是要什麼有什麼,他已經有能力報答劉繼祖當年無私幫助過自己的恩情了。
後來朱元璋回到家鄉,想起當日劉繼祖送給他的那塊地,感慨萬分,為了報恩,他賜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劉繼祖子孫代代為王侯,家族世代享受各種恩賜福利。
估計連劉繼祖都沒有料到,當年連父母都安葬不起的朱元璋,後來會成為一國君主,他更想不到自己只是動了一下善念,卻沒想積了大陰德,竟然能得到如此巨大的回報,這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了。
在朱元璋死後,朱氏的後代每一任皇帝都牢記朱元璋的這一旨意,善待劉繼祖的後人,因此劉繼祖後人能享受到皇家的厚待,居然達三百年之久。
這也恰恰證明了,有時候無意中動了一下善念,行了一件善事,可能未來就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回報。
當然了,當日劉繼祖在把地送給朱元璋的時候,他可能只是可憐這個一窮二白的孤兒,一念同情心,並沒有想到過要什麼回報,也正是應了那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好事不求回報,回報反而更大更厚更遠,一切老天自會有安排。
人的一生很短暫!
請做些對國家社會家庭他人有意義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e29a7c6c7d2af32ceb5b96a0c7535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