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之郭靖、楊康的「靖康之路」

2023-06-27     青絲飄逸

原標題:《射鵰英雄傳》之郭靖、楊康的「靖康之路」

武俠解讀:第65期

文章主題:靖康之路

涉及人物:郭靖、楊康等

配圖選自:電視劇《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與一般的武俠小說有著很顯著的區別,具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思想主題固然是一大標誌性的特點,而小說以郭靖這位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的成長之路為主要敘事線索則又是另一大特點。這一主題及線索,實際上早在主人公還沒有出世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下來了一丘處機將郭嘯天、楊鐵心兩人尚未出世的孩子分別取名為郭靖、楊康,是以此希望他們長大之後勿忘「靖康之恥」。

丘處機的命名,直接奠定了這部小說的敘事主題與線索。而巧妙的是,金庸很快就為這兩位尚未出世的主人公郭靖、楊康安排了兩條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且自始至終都是殊途而不同歸。

本來是兩個應該生長在江南臨安牛家村的孩子,卻一個生在了蒙古大漠,另一個居然生在了金都王府之中。他們的母親都是江南女子,都是身不由己,一個遠赴蒙古大漠,做了貧苦的牧民;另一個則來到金都王府,當上了富貴的王妃。這不僅使兩個將要出生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生存環境和不同的人生命運,而且使小說的敘事線索直接涉及到了歷史風雲—宋、金、蒙古之間的又一場奇妙的「三國演義」,由此拉開帷幕。

《射鵰英雄傳》的故事情節,大多由人物性格推動。比如小說的開頭,如果不是丘處機疾惡如仇,他就不會除姦殺人,也就不會在牛家村結識郭嘯天、楊鐵心兩人,進而推動整個故事的進展;如果不是包惜弱本性善良,她就不會救治完顏洪烈,也就不會引起郭、楊兩家的深重災難;如果不是丘處機胸懷俠義而又性格暴躁,他就不會因急於救人而與江南七怪發生衝突,如果沒有衝突也就沒有後來的「打賭」,沒有「打賭」,那就不用去尋找郭靖、楊康二人,更不用教他們武功,那自然也就沒有這部小說後來的故事……所以說,這些故事情節看上去似乎是命中注定,但其實都是由人物性格來推動的。這種寫法,在一般的武俠小說中極為少見。

《射鵰英雄傳》最精彩之處,在於金庸將歷史線索、傳奇線索與人物性格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在其中巧妙地設計一系列「常數」與「變數」,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不僅加深了讀者的印象,也使得這部小說的情節更加跌宕起伏、精彩紛呈。

郭靖、楊康都是大宋百姓,這是小說的一個基本的常數;但他們卻一個到了蒙古,另一個到了金都,這是小說的第一個變數。進而,郭靖在蒙古幫助成吉思汗打下不少勝仗,且成為金刀駙馬,而楊康則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完顏康,是大金國的小王爺,這些似乎又成了新的常數;但最終,郭靖卻離開蒙古,成為抗擊蒙古侵略軍的俠之大者,這又成為一個巨大的變數。後來完顏康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自己是楊康,又目睹親生父母慘死,這同樣是一個難以預測的變數;但楊康還是因為貪圖榮華富貴,成為父母之邦的不肖子孫,最終死於非命。郭靖生性愚笨,楊康聰明伶俐,這似乎已成常數;但郭靖卻成為了絕世高手,而楊康的武功則始終徘相於二三流之間,這又是一大變數……所有這些,無不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因為這些都是由郭靖、楊康兩人的不同性格所決定的。

把郭靖、楊康這兩位命運相關、背景相似的主人公作對比性的刻畫描寫,是《射鵰英雄傳》這部小說最大的常數,同時也是其最大的變數。雖然楊康實際上還沒有成為郭靖真正意義上的「對手」,但他們之間的「對比」卻是鮮明的。這顯然是金庸的一種自覺的設計:郭靖飽經孤苦,楊康嬌生慣養;郭靖老實愚笨,楊康聰明伶俐;郭靖樸實厚道,楊康輕佻薄情;郭靖忠誠堅貞,楊康浮猾狡黠;郭靖有「降龍十八掌」,楊康有「九陰白骨爪」;郭靖棄榮華富貴而成俠義,楊康求富貴榮華而做小人;郭靖成為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楊康則成為不齒於人類的敗類……

郭靖楊康,分道揚鑣;靖康之路,選擇不同。這是《射鵰英雄傳》這部小說在情節設計上的最佳安排,同時也是最發人深省之處。所以說,金庸不愧是武俠小說的大家,他的創作思維顯然不是一般的武俠小說家所能企及的,這部《射鵰英雄傳》就是最好的證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dc8723e45fcc39cdf0130ef1ada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