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保護關係人類前途和命運,不僅是宏大而深刻的命題,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巴南區積極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在保護各類生物的同時,也為生態環境不斷向好注入了動力。
資料圖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
2019年,我區啟動了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全區136艘合法漁船及73艘附屬子船、271名在冊漁民全部退捕上岸。
2020年1月1日長江幹流巴南段實施全面禁捕。長江幹流巴南段及區內14條重要支流納入長江「十年禁漁」範圍,禁漁江河水域總長度近500公里,其中長江幹流68公里,其他一、二級重要支流430餘公里,涉河水域面積45餘平方公里。至此,巴南區全面啟動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
記者了解到,長江里最常見的是「青、草、鰱、鱅」等魚類,它們通常需要生長4年才能繁殖,連續禁漁10年,它們將有2至3個世代的繁衍,種群數量才能顯著增加。野生魚類種群的恢復將有利於長江整體生態環境的修復,並為養殖魚類提供優質的種質資源。
資料圖
禁漁不僅是保護魚類的舉措,還是關於修復長江生態、保護自然資源的問題,這將關係到可持續發展。
為推進我區禁捕退捕工作,保障相關工作順利實施,我區先後出台多個文件,為禁捕退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奠定了基礎。
禁捕退捕工作開展以來,區農業農村委開展日常巡查286車船次,出動執法人員987人次,巡查巡護里程10609公里,檢查水生生物保護區47個次,勸離並宣傳教育初次違規垂釣人員775人次,放生漁獲物1358尾,清查違規漁網具484張,開展交界水域聯合執法10次、部門聯合執法57次,辦理涉漁行政案件32起。
資料圖
保護植物多樣性,同樣展現巴南的使命和擔當。
來自區林業局的數據顯示,巴南林地面積達到135萬畝,其中森林面積124.1萬畝,森林覆蓋率47.6%,占中心城區全部森林面積近50%,是中心城區重要的「肺葉」,也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
資料圖
按照「黨政同責、屬地負責」原則,我區構建了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林長和國有林場林長、網格護林員「3+1+1」責任體系,共組建區、鎮街、村(社區)和國有林場等「3+1」林長辦公室225個,落實三級林長(含區級總林長)共291名、網格護林員238人,共同維護這一片「綠」。 同時,創新機制體制,全面推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並通過深入開展森林督查,整治森林資源亂侵占、亂搭建、亂採挖、亂捕食「四亂」突出問題,打擊毀林及自然保護地涉旅遊和房地產開發清理等專項行動,嚴厲懲治違法違規破壞林地行為。
近年來,依託天保工程、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全區森林資源總量得到顯著提高,森林資源質量顯著提升。
資料圖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如今,經過多年努力,巴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但生物多樣性保護仍需久久為功,我區將一如既往堅持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讓巴南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記者:羅莎)
轉自巴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