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銳龍7 7840U是如何用AI提升性能的?宏碁傳奇Edge 16給出了答案

2023-10-11     電腦愛好者

原標題:AMD銳龍7 7840U是如何用AI提升性能的?宏碁傳奇Edge 16給出了答案

16英寸的巨物只有1.23千克的重量,178平方毫米的面積卻擁有極強的性能表現,這就是基於AMD 銳龍7 7840U處理器的宏碁傳奇Edge 16帶給人的衝擊感。AMD 銳龍7 7840U低功耗處理器的性能釋放來自幾個方面:高性能IPC效率、靈活的功耗配置方案、專用的AI引擎;宏碁傳奇Edge 16的神奇則在於超大尺寸的同時,保持極限的輕薄。

AI加持的AMD銳龍7 7840U有什麼不同?

宏碁傳奇Edge 16使用了AMD銳龍 7040U系列處理器的旗艦型號銳龍7 7840U(8核心16線程、基礎頻率3.3GHz),它本身的性能得益於多項改進,相比於上一世代產品有了長足進步。例如IPC和頻率提升幅度超過10%,並且緩存經過優化,二級緩存增加到了每核心1MB的水平(共計8MB),大幅度降低延遲

此外,雖然是低功耗類型產品,但是AMD賦予了銳龍7 7840U更廣泛的配置功耗範圍,默認功耗是28W,廠商則可以根據需求調整功耗,範圍從15W-30W,也就是說銳龍7 7840U對不同設備、不同使用需求的產品都能做到良好適配,無疑更為靈活。

AMD銳龍7000系列處理器的低功耗版本7040U系列中,銳龍7 7840U和銳龍5 7640U還有一個獨特之處:銳龍AI引擎,這讓處理器有了一個新的性能優勢。

Ryzen AI引擎基於專門設計的XDNA AI架構,由多個獨立的AIE單元組成,還有獨立的內存電壓單元、內存控制器單元、高速互連通道。它脫離了對雲端算力的依賴,可以直接在本地無延遲、高效率地靈活處理不同的AI神經網絡,同時還釋放了本地CPU和GPU的運算資源。其峰值算力可以達到10TOPS,可以輕鬆應對日常的AI推理負載設計,能效遠超CPU、GPU,而且因為是本地硬體(非雲端),所以延遲極低,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執行效率。

實踐的案例可以從Windows自帶的相機功能看到,例如視頻會議時你可以利用Ryzen AI實時演算虛化背景,自動取景,甚至對眼部視線進行特殊處理,這一切都是動態生成、並且不占用CPU、GPU資源

1.23千克的輕薄巨物

宏碁傳奇Edge 16的尺寸非常大,根本原因之一是它的16英寸OLED螢幕,解析度高達3200×2000,比例為16∶10——這款機型顯然更多的是為了照顧日常工作應用而生。

AMD 銳龍7 7840U的加持讓這種超薄機型擁有了更為強勁的性能。

宏碁傳奇Edge 16的鍵盤區設計有些獨特,為了照顧使用者的敲擊,它的主鍵區尺寸非常大(觸控板也出奇的大),和日常的鍵盤尺寸幾無差距。而且因為有更大的設計空間,它還提供了數字小鍵盤。

別看它尺寸巨大,但是纖薄程度非常驚人:最薄處僅12.95毫米,加之通體輕量化的鎂鋁合金材質,重量只有1.23千克。

宏碁傳奇Edge 16配備的接口算是比較全面,兩個全功能USB 4 Type-C(兼容雷電3)、一個HDMI 2.1,以及MicroSD讀卡器。另外機身配備有防盜鎖孔。

拆開後蓋,你可以看到整機全貌。電池部分接近1/2的空間,額定容量為4570mAh、52.7Wh。另外注意它的散熱系統,雙風扇單熱管設計,實際測試證明它足以應付AMD銳龍7 7840U的散熱。

在電源適配器部分,宏碁傳奇Edge 16配備的是一個65W功率的PD充電器,這樣可以充分支持AMD銳龍7 7840U的性能釋放。採用Type-C接口PD充電器的另一個好處是電源適配容易,實測只要符合PD協議的充電器(≥65W)就可以使用,出門方便多了。

驚人的效能 來自178平方毫米的力量

AMD銳龍7 7840U最吸引我的地方有三個,第一是可配置功耗,根據不同設備可以調整功耗範圍,除了默認的28W功耗,還可以將其配置至15W-30W的範圍內,例如宏碁傳奇Edge 16就將其功耗配置在15W-20W之間,靈活多變;第二個地方是指令集,因為是全大核設計所以沒有調度問題,AVX512指令集得以保留(256bit),對多媒體、遊戲大有裨益;第三個地方自然是集顯部分了,Radeon 780M的性能甚至可以上看GTX 1650獨顯,著實強的有點離譜。

測試中我們將螢幕解析度調整為1920×1200(下同),在3Dmark的CPU Profile中不同線程的測試成績可以看出AMD銳龍7 7840U的性能釋放程度。

CINEBENCH R15、R20、R23的測試成績表現亮眼,尤其R23中的單核心、多核心性能令人印象深刻。實際上最開始也有點不太確信這個成績,三個版本的測試分別運行了三次才最終確認。

圖形性能部分,3Dmark Fire Strike和3Dmark Time Spy(對應DirectX 11、DirectX 12圖形API)兩個測試中,Radeon 780M的成績確實可以對比獨顯,核心面積只有178平方毫米的處理器中還可以蘊藏性能這麼出色的集顯,Zen 4和RNDA 3架構的能效比著實強大。

3Dmark Fire Strike測試

3Dmark Timespy測試

內存和存儲性能,宏碁傳奇Edge 16採用了16GB LPDDR5+PCI-E 4.0 NVME 512GB的組合,這為處理器提供了更高效的數據緩存、交換機制,尤其是磁碟性能十分突出。

針對存儲類分項的測試告一段落,接下來就是看看模擬實際環境下的綜合應用性能了。PCMark 10的基準測試現代辦公以Office套件為基礎,模擬日常使用方式,宏碁傳奇Edge 16總成績為7010分,這個得分在低功耗處理器中必定是前排水準。

接下來在UL Procyon的Office Productivity Benchmark中著力觀察複雜辦公應用的性能表現。測試一共運行了三次(測試誤差在3%~4%之間),我們取了中間值得分6167分,宏碁傳奇Edge 16使用的AMD銳龍7 7840U遠比上個世代的低功耗處理器優秀,甚至對比上個世代的標壓處理器也可以一較高下。

我們還使用了UL Procyon進行AI部分的測試——畢竟Zen 4架構的AMD銳龍7 7840U一大特點就是Ryzen AI引擎加持。UL Procyon的AI測試非常全面,這裡選擇基於Microsoft Windows ML(機器學習)的16位半精度和32位單精度進行測試。

AI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是未來提升整體性能的最大增長點,例如遊戲、應用都在融合AI計算方式,這部分計算主要是依靠機器自主學習,分析應用計算時的方式、規律並找到「更高效的方法」。直觀感受是在同樣水準的硬體條件下,具備AI處理能力的系統將擁有更快的性能,這也是未來頻率、IPC之外最大的性能增長點。集顯GPU部分,測試成績分別為200分、157分。

針對集顯的實際使用測試分別選擇《古墓麗影:暗影》《絕地求生》《猛獸派對》進行。在《古墓麗影:暗影》中,解析度設置1080P、圖形API改為DirectX 12、 畫質分設低、極低進行,測試成績分別為47FPS、56FPS,最大的幀率波動都來自於場景切換,遊戲中還算得上平滑——Radeon 780M在大型3D遊戲中具備一戰之力。

在線競技類遊戲《絕地求生》中解析度1920×1200(註:幀率曲線圖顯示3200×2000為GamePP識別問題)、畫質設置低和非常低,測試成績分別為55FPS、67FPS,除了場景切換的波動,就是在快速轉身之類的操作時會有較大的幀率波動,跑毒、對戰時基本可以保證流暢度。

休閒類的遊戲《猛獸派對》是目前Steam中比較火爆的一款,我們將解析度調整為1920×1200(註:幀率曲線圖顯示3200×2000為GamePP識別問題)、AMD FSR 2調整為質量、畫質為最高,測試成績達到了42FPS,遊戲過程中只在多人場景的混戰中多特效疊加時才會出現幀率波動,整體幀率平穩。

壓力負載測試我們進行了三個不同的測試項目,分別是CPU壓力負載、GPU壓力負載、CPU+GPU壓力負載,用於觀察處理器、集顯的性能釋放。在CPU壓力負載中,AMD銳龍7 7840U最高可以釋放22W的性能,宏碁傳奇Edge 16的散熱系統可以充分保證系統的平穩性能輸出。

GPU壓力負載測試里,Radeon 780M最高可以長時間穩定釋放17W的性能。

終極考驗,則是CPU+GPU壓力負載,此時AMD銳龍7 7840U功耗釋放為17W、Radeon 780M可以釋放12W的功耗,當然這種極端情況在實際應用時幾乎不會出現,只是極端狀態下的參考測試。

最後便是續航,測試中螢幕亮度50%,開啟藍牙、Wi-Fi,使用PCmark 10進行測試,最終的成績是7小時09分——我們沒有選擇極限續航(關閉大多數供電設備、降低螢幕亮度等),只使用了大多數人習慣性的使用方式,這個成績應對日常辦公需求毫無問題。另外注意,使用Type-C供電意味著找到備用充電方式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極端情況下這個續航時長也足夠了。

16英寸「龐然大物」的宏碁傳奇Edge 16依舊可以保持很輕的重量,AMD銳龍7 7840U僅僅178平方毫米的面積卻可以釋放如此強大的性能,這個組合十分有趣。在製程工藝、IPC,乃至堆疊片上緩存之後,提升處理器性能未來將更多依靠AI引擎的發展,這是通用計算機行業不可逆的發展之路,AMD顯然走在了前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d9d409f055cf52a235b224c14e9a7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