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業市占率從50%跌到7.2%(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妹兒&編輯|凱
按:這是閨蜜財經第1206篇原創稿件
首次遞表6個多月後,來自青島的堅果巨頭沃隆食品近日更新了招股書。
第一次接觸每日堅果這類產品,蜜妹就是從沃隆食品開始。但幾年過去,隨著市場上類似產品越來越多,這家曾經的市場「啟蒙者」,長期優勢似乎並不明朗。
01
作為每日堅果「啟蒙者」,沃隆食品這些年卻丟掉了自己優勢領域裡的「鐵王座」。
故事要從沃隆食品的創始人楊國慶說起。楊國慶大學就學的食品專業,畢業於94級的湖北工大大學。畢業後他陸續曾擔任過青島琴牌乳業(前身是青島規模最大的奶製品專業生產公司)工廠廠長、煙台欣和職業經理人等。
2012年,在堅果行業征戰5年的楊國慶下海創業,開始做起堅果的進出口貿易。關於該司王炸產品每日堅果的創生,媒體們報道的故事是:2014年的一天楊國慶與某位外國友人喝茶,朋友看到桌上的大罐堅果,而且還帶殼。說了句,他們只吃仁,不吃帶殼的堅果。
或許是多年來的行業嗅覺使然,總而言之楊國慶這之後就萌生了一個營養均衡、開袋即食的堅果產品的想法。
2015年,這款名為「沃隆」品牌的每日堅果產品正式面世,隨即引爆市場。蜜妹也是在2015年吃過沃隆的每日堅果,那會的感覺確實不錯,好吃方便,價格也便宜。
到底有多火?數據可以說明一切。
公開披露顯示,2016年,沃隆全年銷量累計超2億袋;2017年,沃隆在「每日堅果」品類中市占率高達近50%,年銷售額破10億。
2018年,沃隆宣布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達成戰略合作,並獲得紅杉中國數億元的投資。
但企業也如人生,有高潮亦有低谷。每一個創意都有它的生命周期,甚至更強大的模仿者。
02
當看到沃隆每日堅果的爆火之後,多家堅果巨頭行動迅速,開始搶占這一市場,蜜妹吃過的每日堅果品牌就包括新零售品牌良品鋪子、三隻松鼠、恰恰、百草園等等。
沃隆甚至炒紅了「每日」這個概念。其他行業還有推出過每日牛奶、每日果汁、每日巧克力等等。
同行來看,隨著模仿者眾多,沃隆的市場份額開始顯著滑落。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在混合堅果行業市場中,2019年,沃隆市占率大概下降到約13%;2020年繼續降到7.6%,排名也降到第三;2021年再下滑至7.2%。
拳頭產品市占率下降,直接導致沃隆的各項運營指標情況不樂觀。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2021年度、以及2022前半年,沃隆食品的營收分別為11.65億元、8.89億元和11.08億元、以及4.36億元。其中2020年同比下滑了23.65%,2021年底同比上升24.57%,總額來看仍未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利潤方面波動更大。2019-2021年度、以及2022前半年,沃隆的凈利潤分別為1.31億元、8870.85億元、1.20億元、2684.53億元。2020年同比下滑幅度為32.4%、2022年同比上升了34.81%,也沒有恢復到2019年水平。
從各產品營收分類來看,沃隆食品目前似乎還沒有走出對「每日堅果」產品的依賴。
2019年,沃隆的主營業務收入占總營收比為99.53%,2022上半年該數據為98.20%。這其中混合堅果產品又占據了該司主營業務的大半壁江山。
2019年,2019-2021年度、以及2022前半年,沃隆混合堅果產品分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92.14%,85.73%、75.74%,69.62%。
更讓人擔憂的是,占據了大半壁江山的混合堅果產品,其增長率卻是該司5大主營業務里倒數第2低。
如上圖招股書圖表顯示,沃隆的5大主營業務分別為混合堅果、禮盒系列、單品堅果、烘焙食品、每日果乾。
其中增長率最低的是每日果乾,這兩年都是負數;再就是混合堅果系列,2020年增長率-29.5%,2021年增長率10.20%。
但另一方面,2022年沃隆食品的銷售費用率正在幾家行業巨頭的算術平均值,此前都是低於該均值的。
03
2022年12月,首次遞表半年左右,沃隆食品收到了證監會的反饋意見。應反饋意見要求,沃隆需要說明營業收入呈下降趨勢的原因及合理性、市場占有率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並闡述是否存在影響發行人持續盈利能力的事項。
這一次,證監會反饋的意見似乎很嚴峻,也是沃隆倘若成功上市後需要面臨的大問題。
另一大問題還在食品質量方面。前面蜜妹說到2015年經常買沃隆每日堅果,後面換了許多其他品牌。蜜妹之所以換品牌,主要原因就是感覺後面沃隆的產品口感似乎下降了,加上行業競爭激烈,其產品價格也並沒太大競爭力,所以慢慢就和沃隆漸行漸遠。
甚至黑貓投訴平台上,還有消費者投訴在沃隆食品里吃到蟲子,找商家已讀不回。其他投訴主要集中在變質、有異物等情況上。
群雄環伺、創新乏力、增長堪憂……沃隆食品還會有驚喜嗎?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