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鍇喆的經歷或許能代表新一代人民幣基金青年投資人的成長範式:他們在職業生涯早期錨定了未來極長時間內都相對確定的硬科技、新能源賽道,於確定性機會中進行有選擇的捕獲;也面臨純財務投資人競爭優秀標的乏力的壓力,需要有產業賦能以及打造生態的能力。其中透出的時代變化以及個人的選擇,也許會讓我們更加理解風險投資未來的走向及種種可能性。
2015年早春的一個凌晨,還在澳大利亞上學的王鍇喆從雪梨回國,在上海和朋友們吃火鍋後,行至陸家嘴。看著陸家嘴座座高樓上的燈光,他瞬間感受到了中國創業創新的活力,此時中國「雙創」剛剛起步,處處都是創新創業的氣息。
長期的耳濡目染,以及自身的創業經歷和興趣,使王鍇喆決定回國跨入風險投資行業。
正如伴隨始於2010年的移動網際網路新浪潮而聲名鵲起的一批明星移動網際網路公司以及一眾明星美元基金投資人們,近兩年來,於移動網際網路投資尾聲錨定硬科技的人民幣基金和投資人們到了收穫的季節。
1.
到了硬科技收穫的季節
回看很多明星投資人的成長經歷,我們會發現一些有意思的共性,比如他們大多在創業和投資上比其他人要執著的多,幾乎可以稱得上「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還在雪梨時,王鍇喆一直在思考未來做什麼。
王鍇喆從大學時期起就開始嘗試創業。他喜歡創業的感覺。
剛滿20歲時,他和同學們做了一家對利樂包進行回收、分離,並再加工成文具、工藝品的半公益性質公司。他們除了通過銷售再生材料製品獲得了一些收入用以維持團隊的運營外,更多的是把加工後的產品送給山區的孩子。該項目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曾作為杭州案例館低碳主題的代表,向聯合國發起低碳環保倡議書。他一度有心把這個項目做得更商業化,也進行了一些嘗試,但發現並不容易。隨後,他也嘗試幫一些傳統企業拓展電子商務板塊,包括網際網路全案,以及淘寶、天貓店鋪的代運營等;在2012年開始運營自媒體,曾收穫了十幾萬粉絲,並嘗試通過線下活動、帶貨等方式變現。
這些創業經歷讓他對創業和投資行業非常著迷。通過一次實習的機會,他入職金浦投資,跟隨時任金浦移動互聯股權投資基金高級合伙人田華峰博士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對投資的興趣越發濃厚。
2016年,王鍇喆結束了在雪梨的學業,恰逢田華峰準備在金浦體系內部創業籌備新基金,於是王鍇喆成為籌備組成員之一,和同事一起開始找方向、定目標和做規劃。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探討,田華峰放棄了當時較為熟悉且關注度極高的移動網際網路領域,新成立的金浦智能科技基金(以下稱金浦智能)瞄準的主要是科技領域,比如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投資方向。
當時,他們判斷,在足夠長的時間裡面,硬科技一定會持續成為一個大趨勢,有相對確定的投資機會——即使終端領域各品牌可能會此消彼長,但上游的關鍵材料和零部件將會慢慢形成穩定格局。
在基石投資人上海國際集團和上海臨港集團的支持下,金浦臨港智能科技基金成立,首期規模超過12億人民幣。基金投資主題為「物聯網時代的智能科技投資」,針對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進行產業布局,重點投資長三角地區的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等硬科技領域。
王鍇喆回憶,當時國內投資硬科技領域的基金還比較少,資產價格相對便宜,能找到性價比非常高的項目。此時已是移動網際網路高潮的尾聲,在消費、ToB服務領域還在上演著最後的資本狂歡,但硬科技投資開始被越來越多地提起,重點圍繞著與晶片設計、製造相關的國產替代領域。
尤其是2018年中美經貿摩擦開始後,美國對中國半導體晶片產業的封鎖直接改變了半導體行業的格局。在國產替代的迫切需求之下,國產晶片有了很多測試機會及應用場景。當時,金浦智能預測,半導體行業未來幾年會有大的提升,於是就將重點放在半導體行業投資上。
適逢科創板設立,高科技研發投入以及技術含量較高的企業獲得了更多支持。對於金浦智能這樣專注於硬科技領域的股權投資機構,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在金浦臨港智能一期基金投資的項目中,已經有容百科技、瀾起科技等成為科創板第一批IPO公司。思特威、甬矽電子、帝奧微、盛美上海、百家雲等企業也相繼在中國市場和美股上市。
當下,硬科技已成為科技投資的共識,很多基金剛剛轉型做硬科技投資,而金浦智能卻已經處於硬科技投資的收穫期。王鍇喆也認為,2016、2017年去布局硬科技的基金,「這兩年都是在收穫成果的時候了」。
2.
從低碳到「雙碳」
隨著行業的變化,金浦智能也在調整不同行業中的投資配比。王鍇喆透露,2018年主要聚焦半導體,一期基金投的31個企業里有19家企業與半導體相關;二期基金開始投資後,此時半導體一級市場估值已經偏高,即使上市也可能會出現估值倒掛,基金對半導體採取保守策略。與此同時,在「碳中和」大背景指引下,對新能源的領域提升關注度,投入更多精力。在硬科技領域不同細分賽道的輪動調整中,金浦智能完成了一系列重要且精準的投資組合。
王鍇喆曾經的半公益創業項目旨在宣傳低碳理念,而如今,他的投資更多的聚焦在「雙碳」領域。從低碳到「雙碳」,也可被視為是一種延續。
如今,「雙碳」戰略已成為全球共識,金浦智能對於風、光、鋰、鈉、氫、液流等「雙碳」領域細分賽道也進行了全方位布局,並關注功率半導體、高分子材料、碳材料等在新能源中的應用發展。
在硬科技投資的過程中,王鍇喆個人也逐漸轉向新能源領域,並有了自己的優勢投資賽道——氫能。
倒退回四年前,國內的氫能產業布局還非常弱,產業生態比較差。氫能企業鮮有政府補貼,全靠公司自己投入。融資方面,關注氫能的投資機構非常少,難言氫能產業布局。但從需求側出發,逐一拆解產業鏈,再結合新技術的疊代,一番判斷之後,金浦智能認為系統性布局氫能領域大有可為。
王鍇喆看重氫能廣闊的應用場景。現在,大多數人形成的共識是氫能主要應用於燃料電池汽車領域;未來,從「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在氫氣的應用場景中,交通領域最多占到10-20%,而更多的應用會出現在能源化工、鋼鐵冶金、航空航天、儲能、發電等領域。
2019年,金浦智能以不到2億的估值投資了國富氫能。隨後國富氫能開始爆髮式增長,估值不斷翻番。目前,這家公司已成為專注於氫能「儲、制、運、加、用」裝備的設計、製造與技術服務,是國內領先的氫能裝備全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國富氫能預計近兩年登陸資本市場,金浦智能預期能有豐厚的回報。
在硬科技投資逐漸醇熟的過程中,金浦智能也產生了自己的判斷——在一個相對確定的趨勢里,風險投資機構只有資金還不夠,還要拼產業生態:一方面是面對優秀的標的企業時,可以提升投資項目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是在判斷投資項目時,可將項目放入生態里進行驗證,從而提高確定性的勝率。
有一個典型的例子。金浦智能幫助國富氫能新一期的廠房及研發中心落地上海臨港,協助企業對接沙鋼集團,在資金及應用場景、訂單上均獲得了沙鋼的大力支持。此外,還幫助該企業對接多家下遊客戶和供應商。如此一來,下游供應商和國富氫能、沙鋼集團形成了合作鏈條。「氫能企業需要抱團,(他們)不僅互相介紹客戶,還會做性能優化和產品疊代,帶著氫能小生態去談訂單,或者與潛在標的談投資時會有比較強的競爭力」。王鍇喆這樣說道。
金浦智能的股東之一,上海臨港集團明確將氫能列入未來產業發展序列,在「十四五」時期將建設「國際氫能谷」「國際儲能灣」,希望在新能源制氫儲氫、管道供氫、分布式和熱電聯供等領域率先示範並形成行業標杆。過去幾年,金浦智能沿著臨港集團的生態做投資,沿著落地場景對接企業。王鍇喆表示:「在臨港集團的大新能源生態里,我們也有一定的增益。」
逐漸地,金浦智能在半導體及新能源等領域已經打造出了具備基金特色的產業生態圈,可以為相關企業提供包括訂單、政策諮詢、供應鏈等多方面的賦能。
3.
重塑認知和韌性
說起對王鍇喆影響比較大的人,就一定繞不開他在實習生階段就遇到的金浦智能總裁田華峰。
田華峰於1999年進入復旦大學學習,擁有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讓王鍇喆非常佩服的一點是,田華峰並非硬科技領域「科班出身」,卻是一個「很拼的人」。田華峰一直保持學習的心態,一直秉持著「做好投資,就要對投的行業有比較深的認知」這一理念,嘗試了解最深、最全面的行業信息。這對員工也有很好的示範作用。王鍇喆介紹:「(田華峰)不是靠偶然的套利機會,(而是)完全靠持續學習和判斷力投資硬科技。」
金浦智能一直希望通過系統的行業梳理進行前瞻性布局。金浦智能團隊內部每年至少舉辦6-8次行業研討會,完成4-6份系統性的行業研究報告,並且每月都會組織2-3次產業生態交流,在對某一領域形成框架性認識後,確保在細分領域的投資布局比大部分同行早2-3年,並能夠在一定時間周期內挖掘到產業鏈上最有投資價值的環節。
金浦智能產業研究策略
王鍇喆坦言,在金浦智能的8年時間裡,很多團隊成員都和他一樣,在田華峰的培養下既獲得了很多學習方法,又培養了很多學習動力。
這些年的經歷對王鍇喆的性格改變更大。投資總是會面臨周期的波動,也時常會面對人性的考驗,心性在硬科技領域投資中亦是會受到不斷磨礪。他逐漸變得非常自律,也學會了堅持和堅韌,哪怕是在自己並不擅長的領域。
現在,除了基金的募、投、管、退等各個環節,王鍇喆精力還放在平台搭建、生態打造等方面,以及跟地方政府、大型產業公司的合作溝通等。
由於性格原因,以及工作的精力分配,他平常並不是「玩樂型」的投資人,即使有一些娛樂活動,也會嘗試把工作融入進去。譬如有一次,王鍇喆在偶爾玩一款策略類手機遊戲時,竟然意外促成了和中新集團的合作。
中新集團是國內上市的第一家產業園區運營公司,由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於1994年8月合作設立,作為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主體和中新合作載體,為園區開發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引入中新集團,是金浦智能基金二期募資的重要一步,無論是在項目渠道拓展,還是產業生態、新能源應用場景的打造,雙方的合作都有非常大的想像空間。
認知差異以及資源的優勢,以及產業生態帶來的進一步的認知差異和資源優勢,是否具有產業賦能能力——似乎已經成了當下財務投資機構能否存續並穿越周期的關鍵因素。
有了這些產業賦能生態能力,王鍇喆透露,接下來,金浦智能除了在VC、PE階段繼續深耕,也在考慮「往更早期走」:2024年可能會新成立綠色天使基金,以期在產業賦能和特色生態的基礎上,基於對細分產業的判斷,做一些產業早期孵化項目。綠色天使基金將助力投新、投早、投硬,助推「雙碳」相關產業技術進步突破,以期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賦能「雙碳」目標發展。
走到今天,王鍇喆還特別感激父親對自己的影響。他從小就在父親身耳濡目染,父親的商業運作和企業經營讓他很早就了解了資本市場。但王鍇喆在少年時非常獨立,有著特別想證明自己能力的傲氣。多年之後,當發現自己已經有能力和父親一起探討企業在資本市場的運作,並對父親的工作偶爾也有些幫助時,他這才感覺到,曾經年少時憧憬的「平等對話」已成為了日常。
王鍇喆與父親的合照
文章由「2023福布斯中國最具影響力華人精英評選」組委會撰寫
聲明:Forbes Insights是商業合作內容,用於調研的部分/全部數據來自合作方和第三方,相關觀點及結論均基於以上數據研究得出,不作任何投資指引和參考。
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