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曾有詩云: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他描寫的是劍門關。後來我才知道,和劍門關一樣的關口,我國還有很多。在歷朝歷代的各種保衛戰役中,這些關口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自己贏得了一席地位。
不說其他,只說我們歷史上最著名的10個關口:山海關、潼關、嘉峪關、居庸關、友誼關、雁門關、紫荊關、劍門關、娘子關、武勝關。哪一個不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可惜的是,今天這些關口大多已失去了關隘的作用,只成為了歷史中曾經閃過光的一頁。更有些關隘,被歲月侵蝕得破敗不堪,再難找到它們的準確位置,後人只能在文字記錄中發現它們存在的痕跡。
這其中,有一個關隘還完好無損地矗立著,繼續發揮邊關的作用,這就是友誼關。
南疆第一關
比起鼎鼎大名的山海關、雁門關,知道友誼關的人並不多。它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的西南端,北倚金雞山,東連大青山,都是險峻高聳的大山。一條公路穿關而過,直通越南的涼山,因而友誼關是中越兩國交通的咽喉,堪稱我國的「南大門」。
若從廣西去越南,你就會知道這座中越邊境歷史悠久的千年關隘,雖飽經風霜,依然傲然屹立。就如同它在漫長的歲月里做的一樣,一直鎮守南疆邊陲。
關前三百米,就是中越交界的零公里處。一座零公里的標識牌,標誌著我國322國道的終點和越南1號公路的起點。過去,就是越南。
人們敬畏地稱呼友誼關為「南疆第一關」。
其實這個「南疆第一關」最早並不叫友誼關。漢朝時,這裡就已經設關,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最初叫雍雞關,後又改名界首關、大南關,到明朝時,設立了鎮南關。
1885年,法國侵略軍進攻鎮南關,民族英雄馮子材帶領軍隊在這裡取得了鎮南關大捷。這場勝利意義重大,它扭轉了整個中法戰局,沉重地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氣焰,迫使法國茹費內閣倒台,也是中國近代抵抗外來侵略取得的一次偉大勝利。
1949年12月,廣西解放,為了支援越南的抗法鬥爭,重建鎮南關。但「鎮」字已經不符合當時主張平等相處、友善和睦的時代思想,1953年,「鎮南關」被改名為「睦南關」。
1965年,睦南關又被改為「友誼關」,陳毅元帥親筆題寫了關名。
縱觀這幾次改名,經過風風雨雨,這座古老雄偉的關樓,成為了民族不畏外來侵略的象徵,也濃縮了廣西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貼近它,你仿佛能聽見歷史的心跳、感受到沖天的炮火,每個人都不禁油然而生一種想為祖國貢獻自己力量的心情。
戰爭的痕跡
今天的友誼關景區,不止有友誼關關樓,還有很多歷史給我們留下的紀念。有些讓我們覺得沮喪、有些讓我們覺得自豪。但不管怎樣,它們都是寶貴的財富。
走進友誼關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法式樓,這是光緒22年中法簽訂《中越邊境對汛會巡章程》建立的辦公地點。
門口幾棵高大的椰子樹,頗有熱帶風情。
這座樓建於1914年,是由法國工程師設計的。兩層的小樓漆著亮黃色,雖然已經斑斑駁駁,仍然能看出濃郁的法式風情。在碧藍天空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秀氣。
牆上的雕花十分精緻,陽台上一盆藍色小花向著陽光探出枝丫,整個建築就像是一座歐式別墅。
清時,這裡還曾作為郵局,一塊牌匾無聲地述說著當時的故事。
再往前就是友誼關關樓。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牆,右側是右輔山城牆,中間的關樓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印記分聯兩山之麓,遠遠看去氣勢磅礴,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經過多次重建,現在這是新中國修建的關樓。底層是石砌隧道型拱城門,公路從城門通過,拱門上「友誼關」三個大字是陳毅元帥的墨跡,字體渾厚、蒼勁有力。城牆很厚實,齒形城垛。拱門上還有三層樓,琉璃瓦頂、檐廊木柱,俊麗非凡。
從關樓一側可以登山,直達鎮關炮台。山路差不多1000多米,一邊爬一邊可以欣賞自然的野趣。
鎮南關大捷後,人們意識到戰爭的殘酷,廣西全邊構築了以炮台為核心的完整防禦體系。憑祥境內修築了大型炮台19座,配置克虜伯大炮13門,是邊境防線的重中之重。
作為南關屏障,左輔山炮台是最早設置的大型炮台。
炮台裝備了價值3萬兩銀子的德國克虜伯要塞大炮一門,射程可達20公里,炮位下方有環形鐵軌可作180度旋轉,四面八方皆可轟擊。在當時來說,威力相當驚人。
那時清軍往山上運送大炮時,沒有任何機械幫助。前面用兩頭牛拉,巨炮下面墊著圓木,後面是人齊心推,一點點把大炮送上了炮台,久而久之所形成了一條獨特的炮台軍路。現在雖然已被水泥路面代替了,卻還能通過栩栩如生的雕塑看出運送的艱辛。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原炮毀於了1958年的大煉鋼鐵運動,現在遺留下來的只是複製品。
炮台上隨處可見古樹的根須,青苔覆蓋了原先的磚石,連大炮也銹跡斑斑。四周風聲颯颯,就像是當時的炮火聲傳入耳中,讓人無限唏噓。
曾經的清軍蓄水池,安靜地倒映出四周的綠樹藍天。
為了應對敵人,還有暗堡,在保護自身的情況下既可觀察敵情,又可射擊。
防空洞也是必須的,堅固的青磚搭成拱形,庇護著戰爭時期的人們。
友誼關內還有一段明代古城牆。
綠樹掩映,陽光被切割成不規則的形狀傾灑下來。蒼勁的樹根盤踞在古城牆之上,伸手撫摸,指尖下厚重的質地一遍遍提醒著你,這是歲月的韻味。
下山以後可以去看看友誼關口岸,從這裡過關的人不少。氣派的大樓和之前那些充滿歷史的古建築完全不同,樓前的水池猶如一塊碧玉。
回望友誼關,無聲的靜謐中蘊含了豐富的故事。關樓、炮台、城牆、暗堡、防空洞……這些曾經戰爭留下的產物,代表著我們不能忘卻的過去,也指引著我們珍惜當下的生活。
若你對戰爭、對歷史感興趣,一百個推薦你來友誼關。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