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說說》製片人趙建忠:第一季是「試錯季」,姐姐們需要時間成長

2023-04-03     娛樂獨角獸

原標題:《展開說說》製片人趙建忠:第一季是「試錯季」,姐姐們需要時間成長

作者| 無花果

編輯| 赤木瓶子

「喜歡一個人,愛一個人,跟信任一個人,是三件事。而篤定的信任是需要時間來驗證的。」

從談話類綜藝《展開說說》策劃期的一檔直播開始,它就因匯聚了楊天真、易立競、楊笠、傅首爾這四個極具個性標籤的嘉賓而為人們所關注。經紀人、記者、脫口秀演員、辯手,四人的職業屬性、語言表達能力和價值觀,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代女性的幾種思考維度。表達與碰撞,是人們最想在節目中看到的。

第一季,《展開說說》的嘉賓類型五花八門,既有馬伊琍這樣的資深演員,周震南、吳莫愁這樣的選秀出道的歌手,也有水哥王昱珩、劉擎這樣的高知人群,同時也邀請了姐姐身邊的同事兼密友李誕、龐博。每一期《展開說說》播出當天都有熱門話題登上熱搜,例如馬伊琍吐槽「熒幕大女主失真」、周震南真誠的「社恐」、水哥的童年「自閉症」、吳莫愁「舞台形象影響談戀愛」等等。

這些話題能夠迅速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但同時,小鮮綜陪伴性大於辯論性,情緒價值大於觀點輸出等特性,讓《展開說說》隨時拿捏著話題的尺度和聊天的氛圍感,「犀利」並沒有成為節目的絕對主角。

全新的節目形式、四位性格各異的嘉賓的首次碰撞、相對成熟的受眾群體,《展開說說》的「嘗鮮」意味很強。騰訊在線視頻節目內容製作部天相工作室群小鮮綜團隊負責人,《毛雪汪》《展開說說》製片人趙建忠坦言,第一季《展開說說》是「試錯季」,從聊天主題到角色分工,再到嘉賓選擇,每一個環節都還在磨合與成長階段。

語言類節目,是楊天真們與用戶達成的「契約」

《展開說說》的節目idea源自於楊天真,網友對於四人聯合的興奮也極大地提升了節目的可行性。楊天真最開始的設想「天馬行空」,包括四人旅行、四人幫別人搞談判、四人經營農家樂……在眾多的概念中,製片人趙建忠與楊天真達成了共識:尊重四個姐姐跟觀眾之間「簽訂的契約」,用最直接的語言輸出作為節目的主要內容。

「我們的一個方法論是,每個藝人跟用戶之間是有一個契約的,就是當我看到你的名字,我期待在你身上看到什麼?我想看你的哪一面?我認為目前的四位嘉賓與用戶之間簽訂的『合同』就是語言輸出,也是用戶最想看的。我把這個理論拿給楊天真,於是就確定了現在的語言類節目《展開說說》」,趙建忠表示。

在前期策劃階段,趙建忠認為四位姐姐有能力提供給藝人一種安全感,楊天真的經紀人屬性天然讓她會為藝人考慮,易立競可以憑藉記者的敏銳準確抓住重點,楊笠和傅首爾一個是脫口秀演員,一個是辯手,可以通過幽默來化解掉一些陌生感。

「大家可能會說現在缺『活人』綜藝,實際上是因為他沒有安全感,每個人都可能因為自己說的話去承擔一些後果,但是這四個姐姐的職業屬性是能夠消解這一切的,她們會給藝人提供這種安全感」。

但也由於楊天真、易立競、楊笠、傅首爾的職業屬性不一樣,大家提問的出發點和思路也有所差異,比如說做脫口秀的楊笠總在「學習」,打辯論的傅首爾習慣性的反駁,而始終提著一根記者弦兒的易立競的提問常常被打斷,這在李誕那期節目裡體現的尤為明顯,爭議也隨之爆發。這意味著四位嘉賓需要花費一段時間來找到分工與融合的臨界點。

但李誕那期也是讓趙建忠覺得最有意思、印象最深的一期,其次是周震南的到來也讓整個場域發生了改變,「李誕那期是姐姐們第一次遇到的滑鐵盧。四個姐姐發現想從李誕嘴裡撬出來點什麼,是需要花一點功夫的,我認為這個東西很有價值。00後周震南的那期節目讓我對選秀藝人產生了改觀,也可以看到這期裡面姐姐們已經找到了相互之間的默契。」趙建忠認為,從真人秀的角度來說,人和人之間的磨合、關係的變化過程是好看的。

而慢熱的「天才」水哥的到來,是《展開說說》這麼多期以來站外聲量最好的一期,極特別的成長和求學經歷、無意識的「凡爾賽」、充滿哲學意味的回覆迅速讓該期節目登上熱搜,一個新的叔圈「頂流」儼然誕生,「水哥是一個很妙的人,實際上我們之前對他有好奇,但是並沒有在數據上有很高的預期,我們後面可能會多找一些像水哥這樣的跨圈層嘉賓,大家總看娛樂圈的明星可能也有點審美疲勞。」

《展開說說》既是「電子榨菜」,也想做「電子燕窩」

可以發現,雖然請了《最強大腦》的水哥,哲學系教授劉擎,但《展開說說》聊的問題都不是抽象、嚴肅的命題,戀愛、婚姻、性格、原生家庭,這些帶有生活氣息、接地氣的問題才是《展開說說》的主菜。

對於部分觀眾反應的《展開說說》犀利的輸出較少的問題,趙建忠坦言,在節目開播前已經想到了會出現這種預期差異,但他並不想把節目搞得過於嚴肅。

趙建忠稱,對於騰訊視頻小鮮綜的布局來說,提供情緒價值是第一位的,也是綜藝的第一生產力。「我還是希望《展開說說》能夠給到大家一些情緒價值,你在一個輕鬆愉悅的氛圍裡面聽一群女生嘰嘰喳喳的聊了一場閨蜜的天,有的期數有男生闖入了閨蜜聊天局,聊完以後你覺得有那麼一兩個時刻,某些話是道理的,這就夠了。」

而對於《展開說說》「電子燕窩」的定位,也同樣呼應了「以情緒價值為主」這一概念。「我們既是電子榨菜,又不僅僅是電子榨菜,整體上我們還是好笑的、歡樂的、輕鬆的狀態,主打一個陪伴感。然後說它是電子燕窩,又是因為我覺得我們的用戶高知熟齡女性會比較多,在情緒價值之外,有一些金句會讓你覺得有道理,有點營養。」

關於圍繞節目中四個姐姐的話術不統一、易立競提問經常被打斷、話題不夠深入等爭議,趙建忠希望大家能夠給到楊天真、傅首爾、楊笠一些成長的空間,就如同當時的《毛雪汪》一樣。「首先這四個人誰都不是專業主持人,包括在第五期水哥之後,她們還做了一個復盤,我們也把它播出來了,我們是希望能夠讓大家看到這四個姐姐的成長過程。到現在整體的聊天狀態已經變得非常好了。」

「小鮮綜都是成長性的節目,我們允許在前期有問題,或者說播放的數據可能沒有那麼好,我們通過長線的培養、不斷的調整,讓它變得越來越好。」

《毛雪汪》的火爆,給小鮮綜帶來諸多啟示

作為國內微綜藝的先行者,騰訊綜藝在不斷探索後推出的《毛雪汪》是小鮮綜品類的標杆,隨之而來的《展開說說》也借鑑了很多《毛雪汪》的成功經驗。

據趙建忠介紹,小鮮綜分為兩條線,一條線是像《愛情這件小事》這樣的售後綜藝,第二條線與「人物IP」有關,整體的製作思路是從核心人物和原生關係出發,找到能夠讓大家覺得興奮的關係,再作出藝人VLOG式的呈現,就形成了微綜藝靈活、生動、易操作的特點。

《毛雪汪》做對的關鍵點,恰恰是抓取了一對有意思的人物關係,同為東北人的「平民明星」毛不易和李雪琴所傳遞出來的情緒價值,能讓垂直用戶產生極大共鳴,他們極大貼近並代表了一部分年輕打工人的心理狀態:他們輕微的社恐,對容貌和戀愛不自信,只對熟人展現出活潑的一面,每天嚷嚷著想要躺平、反內卷,卻又躺不平。

對比來看,《毛雪汪》的用戶大多數為18~24以及25~29歲、即將步入社會的或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展開說說》則更偏輕熟齡,30歲左右的女性用戶會更多一些。對於嘉賓的選擇上,趙建忠發現兩者也有不同,《毛雪汪》的規律是至少要讓毛不易和李雪琴熟悉,但是到了《展開說說》,熟則未必是件好事,不熟的比如周震南,反而能與外向型的姐姐們激發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所以第二季《展開說說》的嘉賓圈層會破得更開。

趙建忠認為,綜藝的要點第一是人物關係能不能讓人興奮,第二是節目裡做的事兒要與人物相契合,要符合用戶對於他們的心理契約,符合這兩點才能成立一檔節目。

趙建忠稱,《展開說說》將會做成一檔長期節目,但播出頻率不會超過《毛雪汪》,「現在我們想的是至少一年兩季,當然也要看四個姐姐的時間和精力,因為它跟《毛雪汪》還不太一樣,語言輸出的節目對四個姐姐是有一定的消耗的,所以沒有辦法像《毛雪汪》一樣做到一年四季的陪伴。」

總體看來,《展開說說》是一檔需要話題緊密跟進時事的談話類節目,主創團隊通過第一季的試水,逐漸發現觀眾對於內容的新鮮度、話題切入角度、呈現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趙建忠承認,《展開說說》在用戶洞察、把握流行的社會情緒方面有待提升。而且由於節目是半年前錄製,半年後才播,沒有趕上最好的播出時候,一些話題還是去年的事情,這個只能留到第二季改善。

趙建忠對於《展開說說》的期望,是把它做成小鮮綜的另一個標杆,他認為小鮮綜與大綜藝相比,更容易成為藝人的「個人代表作」,「我們希望行業里有想做微綜藝的藝人,都可以來嘗試,我們想表達的是綜藝也可以成為你的作品,就像《毛雪汪》之於毛毛和雪琴一樣,是帶著強烈個人標籤個人屬性的節目,希望來參加的藝人們也能夠把小鮮綜當成自己的作品在對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bcb382fc3d2119a1d2c1761b8a8ad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