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泵概述
置於真空容器中的低溫表面具有抽氣作用,這種利用低溫表面冷凝、吸附氣體而達到抽氣目的的泵稱為低溫泵。一般地,人們把利用普冷溫度(150K以上)的低溫板捕集水蒸氣、有機溶劑的裝置稱為冷凝器;把置於泵和容器之間的液氮、液態空氣溫度(80K以下)的低溫板,用以捕集泵的返流蒸氣的裝置,稱為冷阱或低溫擋板;只有低溫板的溫度在20K以下的抽氣裝置才稱為低溫泵。
最早人們用液氮溫度的低溫擋板來捕集擴散泵的油(汞)蒸氣,這種方法可以把擴散泵的極限壓力提高1~2數量級。但是要利用低溫板來抽除真空系統中的常見氣體(氮、氧、一氧化碳等)就需要液氫溫度(20.4K)以下的低溫,要抽除氫、氖等氣體就需要4K以下的低溫。常見氣體中,氦的飽和蒸氣壓最高,4.2K時的飽和壓力為1atm(latm=101325Pa),僅靠低溫板抽除氦就非常困難。
現代液氦制冷機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液化效率高,能自動地長期連續運轉,特別是微型制冷機的出現,為制冷機低溫真空泵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57年,拉沙雷夫( Lasarew)和帕利( Baily)最早把極低溫應用於低溫泵。現代的低溫泵,為了能在10~20K的溫度範圍內抽除所有氣體,在低溫板上塗敷活性炭、分子篩等吸氣劑,極大地改善了低溫泵的抽氣性能。
低溫抽氣的基本原理是氣體在低溫板表面上的冷凝、吸附和低溫捕集。低溫冷凝是指空間被抽氣體壓力高於冷凝板對應的飽和蒸氣壓時,就能不斷地將氣體冷凝在低溫板上。低溫冷凝的限制是氣體壓力一旦達到它的飽和蒸氣壓時,抽氣便停止。要想獲得更低的壓力,需要採用低溫吸附抽氣手段,如果低溫表面能保持單分子層的覆蓋度很小的話,那麼表面的飽和壓力可降低到自身的冷凝物蒸氣壓的10-1-10-12倍。
不同溫度下的飽和吸附容量差異很大。在低壓下,吸附容量隨壓力線性降低,意味著吸附位越來越多地被占據,壓力就不斷升高,在澱積幾個單分子層後,吸附容量就達到極限,如果此時氣體壓力高於飽和蒸氣壓,就開始出現凝結現象,吸附層厚度隨抽氣時間增加,最大澱積層厚度受限於澱積層表面溫度和周圍高溫表面熱輻射。
低溫捕集是指氣體分子在澱積的鬆散的霜層表面或內部的吸附現象。在超高真空條件下,澱積層的厚度和澱積速度都很小,所以它不是低溫泵抽氣的主要機理,可能存在此種現象,但作用有限。
低溫泵的最大優點是可以獲得清潔真空(或無油真空)。它的工作介質全封閉在杜瓦瓶或制冷機內部而不暴露於真空中,不存在油脂、汞等雜質氣體的污染問題。
其次是低溫泵的抽速可從10^2L/s做到10^5 L/s。用於大型空間環模設備的低溫泵的抽速需要數十萬至數百萬升,這樣大的抽速用其他真空泵很難實現。
低溫泵的極限壓力低。不鏽鋼測試罩在不烘烤的條件下,可以獲得10-7Pa的極限壓力;經過300℃烘烤,極限壓力可以提高1~2數量級。
低溫泵和擴散泵、渦輪分子泵相比,具有很強的選擇性抽氣效應。對不同氣體的抽速、最大抽氣量以及極限壓力差別很大,選用低溫泵時應考慮被抽氣體成分對低溫泵抽氣性能的影響。此外,低溫泵的啟動壓力、最高工作壓力、最大抽氣量還受限於制冷機的最大製冷量。和濺射離子泵相似,低溫泵僅適用於高真空、超高真空,而不適用於低真空。
由於低溫泵具有無油污染、高效率、操作簡易等優點,因而在真空鍍膜、原子能加速器、空間環模設備、可控熱核反應、電子顯微鏡、質譜儀、高頻晶體定標以及科學研究領域中都得到廣泛應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bc1f37c30a5654f2689a92c8f00d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