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喬丹的喬丹傳記片,在本·阿弗萊克導演下依舊很好看

2023-07-06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沒有喬丹的喬丹傳記片,在本·阿弗萊克導演下依舊很好看

本文作者:李嘯天

一部喬丹傳記片,居然全片喬丹的形象是模糊的。也不是沒出鏡,而是片中和其他演員同框的喬丹,始終只是一個輪廓,連一句台詞都不說。

這樣的電影會好看嗎?

前車之鑑,同類的影片似乎可以找到答案。《伯恩的遺產》作為《諜影重重》系列的正版續集,正式名稱就叫《諜影重重4》。其實「諜影重重」只是中文的統一翻譯,其英文名第一部叫「伯恩的身份」,第二部叫「伯恩的霸權」,第三部叫「伯恩的通牒」,三部曲將主演馬特·達蒙塑造成了好萊塢動作頂流。電影要拍第四部,順延著叫「伯恩的遺產」,看起來非常合規合理。但是,儘管片名里有伯恩,而且片中處處都提到伯恩的信息,結果主角是傑瑞米·雷納,壓根不見馬特·達蒙的身影,最終口碑崩塌票房撲街,規劃的新三部曲直接倒房,拍不下去了。

再有就是大陸拍攝的《我的戰爭》,作為一部拍攝於《金剛川》《長津湖》之前的反映韓戰的影片,而且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按說可以拍的很好看。但全片看完後,詭異的是不知道我軍在跟誰打,明明是韓戰,明明是抗美援朝,但是全片都沒有美軍的影子,戰爭場面看起來非常熱烈,可是都是在空打,在於看不見的對手在對決。最終,這部影片撲得一塌糊塗,虧到姥姥家了。

《氣墊傳奇》講述喬丹在NBA選秀前如何簽約耐克的故事,講述喬丹在成為傳奇之前的一段傳奇經歷,講述了喬丹商業帝國是如何構建起來的,講述喬丹是如何走向NBA神壇過程的。這個噱頭是足夠了,但是全片沒有喬丹,它還會好看麼?

答案是:好看!

甚至,沒有喬丹,還是導演本·阿弗萊克刻意為之。大本明確表示:「如果我讓一個演員扮演喬丹,他登場的那一刻這電影就完蛋了。」

所以,這部沒有喬丹的喬丹傳記電影,就這麼出爐了。而且大本還清晰地認知喬丹的地位,他表示:「麥可·喬丹經歷的這一切改變了體育界的營銷規則以及運動員被對待的方式,《氣墊傳奇》不只講述喬丹對籃球界的意義,更是關於他給人們帶來的改變。」

那麼,沒有喬丹,怎麼來講故事呢?

本·阿弗萊克巧妙地將整部影片變成了「AIR JORDAN」的誕生記,人物並不重要,這一品牌是如何誕生的才是真正的主線。

有些人將《氣墊傳奇》看成是馬特·達蒙飾演的桑尼·瓦卡羅的傳記故事。因為馬達是影片卡司的一番,而且在影片里的戲份吃重,基本上是按他的視角展開的。

現實中的桑尼·瓦卡羅,是當時耐克公司旗下籃球線的主導人物,的確在「 AIR JORDAN」的誕生與成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儘管桑尼·瓦卡羅一向在各種場合都表示耐克簽下喬丹的功勞在於他,但無論是耐克公司內部,還是喬丹本人後來的回憶,都並不認為他是最大的功臣。

如果大本依舊硬性將影片拍成 桑尼·瓦卡羅傳,無疑會為影片帶來很多不必要的紛爭,而這些負面又會反噬影片口碑,並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大本借鑑了《速度與激情》系列的敘事手法。「速激」不是一直在強調「伐木累」的概念,大本學來了,於是除了馬特·達蒙飾演的 桑尼·瓦卡羅,他讓整個耐克團隊中的諸多角色——聯合創始人菲爾·奈特(本·阿弗萊克 飾)、營銷總監羅伯·斯特拉瑟(傑森·貝特曼 飾)、籃球部運動員公關副經理霍華德·懷特(克里斯·塔克 飾)、球鞋設計師皮特·摩爾(馬修·馬希爾 飾)等,都在這場商戰中貢獻著自己的智慧。不僅如此,喬丹團隊方面,喬丹的經紀人、他的好友戴維·福爾科(克里斯·梅西納 飾),母親 德洛莉絲·喬丹(維奧拉·戴維斯 飾),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個品牌的誕生,是眾人共同的作用,這樣既避免了過度強調個人主義,又避免了潛在的口水官司。

而大本又成功執導過《逃離德黑蘭》,諳熟於如何調教群戲中每個人的分工與協作。

就這樣,集納了《速度與激情》與《逃離德黑蘭》等片的優點,《氣墊傳奇》成功了,被拍成一部非常好看的商戰經典影片。

對的,說《氣墊傳奇》是傳記片,不如說是商戰片更恰當。因為,它再現了耐克與阿迪達斯、匡威之間的激烈競爭,再現了耐克從不被看好到最終彎道超車拿下最終的訂單的過程,還有原本不被談判對手(喬丹團隊)認可到最終全面征服對方的全過程,這些都對商場打拚的人具有極大的學習價值,尤其是MBA學生,更是不可多得的學習範本。

從馬特·達蒙飾演的耐克籃球線的負責人桑尼·瓦卡羅的角度來說一說吧。

當時, 桑尼·瓦卡羅面對的情況並不樂觀。那時是1984年,儘管耐克已經壟斷慢跑鞋市場,但是在籃球領域是一個新來者,市場占比僅17%,而當時籃球鞋市場匡威占比54%,阿迪達斯占比29%。而且,NBA對於球場上的籃球鞋的設置,有強行規定,比如白色必須占整隻鞋子的51%以上,否則就得罰款。

耐克想要提高自身品牌在籃球鞋的市場份額,於是聘請了桑尼·瓦卡羅來想辦法。耐克給桑尼的預算是每年25萬美元。按照原計劃,是將這25萬,邀請桑尼去找三位NBA球星,分別進行代言。

桑尼按照計劃找了一圈,結果發現麥可·喬丹是他心目中最合適的人選。桑尼不願意將雞蛋分散,而是打算將25萬美元的代言費全部壓在喬丹身上。

可是,喬丹的經紀人卻回復桑尼說,喬丹非常討厭耐克,又非常喜歡阿迪達斯,他不會留給耐克任何機會的。

這等於喬丹已經提前判了耐剋死刑。僅僅只占有一個跑步鞋賽道的耐克,需要背水一戰。

更何況,這些都發現在1984年選秀之前,那時候喬丹到底有多大的能量,還是一個未知數。

當時的NBA還心儀於大個子球員,而且那年手持狀元簽的休斯頓火箭隊又習慣於使用大個子,所以當年最終的狀元毫無意外是哈基姆·奧拉朱旺。而擁有第二簽位的是波特蘭開拓者隊,最終他們的選擇是來自肯塔基大學的薩姆·鮑維(Sam Bowie)。第三簽位的才是芝加哥公牛,最終他們選擇了來自於北卡大學的麥可·喬丹。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喬丹在公牛打出了名堂,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籃球之神」。而 奧拉朱旺也沒有令人失望,同樣成功為火箭隊帶來了兩個總冠軍頭銜。倒是 薩姆·鮑維,已經沒幾個人知道他的存在了。

薩姆·鮑維

但是,在當年的NCAA(大學生聯賽)上,薩姆·鮑維的表現是遠超麥可·喬丹的,只按現實的表現來說,開拓者隊似乎並沒有選錯。1984年,奧拉朱旺身高2米13、NCAA場均16.9分13.5籃板5.6蓋帽,薩姆·鮑維身高2米16、NCAA瘋狂三月淘汰賽階段打出了28分18籃板水準,麥可·喬丹身高1米98、NCAA場均17.7分5籃板。

這還沒完,那一年的NCAA,喬丹所在的北卡大學隊只拿到13分區域半決賽就被淘汰了(NCAA64強分為4個區域),也就是說喬丹只打到了16強這個階段,然後就結束戰爭,沒法繼續表現了。

更有甚者,當時的北卡大學隊里,喬丹並非唯一的球星,當年NBA第四位被達拉斯小牛隊(獨行俠隊)選中的薩姆·帕金斯(Sam Perkins)與喬丹構成了北卡雙雄。那年喬丹NCAA數據是17.7分5籃板,帕金斯的數據是16.9分10.7籃板。另外,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喬丹和帕金斯就是正副隊長帶領美國隊拿到了奧運會金牌。帕金斯有內有外,在NBA里他也有多個賽季三分球命中率超過40%,所以84年時很多媒體包括專家也認為北卡能成功帕金斯功不可沒,這樣一來喬丹的重要性自然就降低了!

(北卡大學時期的麥可喬丹與 薩姆·帕金斯

從上面的情況可知, 桑尼·瓦卡羅決定將所有的寶都壓到喬丹一個人身上,這一決定是多麼大膽前衛的了。

耐克總裁菲爾·奈特也不敢做出如此輕率的決定。

但桑尼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當得知喬丹抵制耐克,他又探得喬丹的媽媽 德洛莉絲在喬丹的決策里用決定性作用,於是他繞過了喬丹的經紀人,直接到了喬丹的家中,去拜訪 德洛莉絲。而這一點,是違反商業原則的,是不道德行為。而且,一開始 德洛莉絲也明確告訴桑尼,喬丹的首選是阿迪,備選是匡威,耐克壓根就沒有考慮過。

但是,桑尼認真向德洛莉絲析了匡威和阿迪達斯的劣勢,以及耐克將會給予喬丹怎樣的重視和待遇,並答應會為喬丹專門開闢一條生產線,並以喬丹為名。更重要的是,桑尼向德洛莉絲表示,他堅信喬丹會成功,會成為眾人的偶像,會改變這個世界。

德洛莉絲來說,這一點才是桑尼真正打動她的地方,所有的母親都堅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完美的人,是會成功的那一個,而不僅僅是一個賺錢工具。在桑尼看來,喬丹簽約匡威或者阿迪,就只是一個資本賺錢的工具,而只有耐克會與喬丹一起成功,一起見證傳奇的誕生。

這個時候,桑尼甚至在25萬年薪的基礎上,還答應會贈送喬丹一輛汽車。而這些甚至菲爾·奈特還沒答應將25萬都投到喬丹身上呢。

當桑尼費勁巴拉地說服了奈特。結果,在見面會上,喬丹所在的公牛隊,營銷主管羅伯(傑森·貝特曼 飾)又大膽提出如果在耐克為喬丹設計的球鞋上加入更多的紅色,並超過白色必須多於51%的規定,並且由耐克來承擔每場的罰款。表面上,是公牛被罰款,但是公牛寧願每場都被罰也要讓喬丹穿這雙鞋上場,這一定會形成新的輿論話題,這豈不是一個可以炒作的機會嘛,可以讓喬丹多上頭條呢。

就這樣,喬丹見到了那雙經典的AIR JORDAN 1 芝加哥配色,並且得知了自己專有的品牌名:AIR JORDAN。

當一切都定了下來,沒想到喬媽 德洛莉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喬丹會接受每年25萬美元的固定薪水,而且鞋子將以麥可·喬丹( AIR JORDAN)命名,但是喬丹還將從該系列賣出的每一雙球鞋中獲得一部分收益。

那之前,可從來沒有代言人從產品銷售利潤中分成這樣的先例。因為德洛莉絲堅信,自己的兒子會獲得巨大成功,會贏得總冠軍,入選最佳陣容,拿下全明星、最有價值球員、年度最佳防守球員。

壓力來到了菲爾·奈特的身上,畢竟這是桑尼都無法接受的事。

奈特覺得,喬丹不過是一名新秀,即便答應他,又能賣出多少呢。奈特覺得第一年能賣出300萬美元就不錯了。不料,AIR JORDAN鞋第一年的銷售額高達1.62億美元。

此後,AIR JORDAN品牌每年為耐克帶來40億美元的銷售額,而喬丹每年從耐克獲得的被動收入為4億美元。

喬丹與耐克的這一合作,就此成為一個經典商業案例,成功被載入史冊。耐克也因為「 AIR JORDAN」,快速發展壯大,並成功體育界的頂級品牌,遠遠將匡威甩在了後面。如果沒有 AIR JORDAN」,現在的耐克是否還存在,都尤為可知了。

《氣墊傳奇》用波瀾起伏的過程,將這一多贏的商業合作,成功改編成了一部非常棒的影片故事,極具戲劇性與可看性。

故事好看,反倒讓人忽略了演技的存在。其實,片中各位演員的表現都相當不錯。

馬特·達蒙作為男一號,又是大本的好基友,在本片的表現相當賣力。別的不說,就在耐克團隊與喬丹家人面晤的那場戲,就全靠馬達一個人在撐場面。因為喬丹作為片中的核心,這一次終於正式露面了,可是鏡頭依舊遮遮掩掩,只給側顏或者虛鏡頭,整得跟偷拍一樣,可以說相當尷尬了。

但是,馬達飾演的桑尼慷慨激昂地來了一通演說,直接將劇情拉向了高潮。

「鞋子只是鞋子,只有當某個人穿上了鞋子,那鞋子才有了生命。我們其他人只是想有個機會去觸摸那種偉大,我們讓你穿上這雙鞋,不是為了讓你的生命有意義,而是為了給我們的生命賦予意義。這張桌子上的每個人死後都會被遺忘,除了你之外。你會被永遠銘記,因為有些東西是永恆的。你是麥可·喬丹,你的故事會激勵我們去飛翔。」

本·阿弗萊克一向沒什麼演技,但在本片他的發揮也很放鬆自如,畢竟是自己執導的作品,知道該呈現出什麼樣的狀態來。可以說,還原出了奈特果敢的企業家風骨。

片中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角色,就是喬丹的媽媽德洛莉絲,由著名的黑人女星 維奧拉·戴維斯飾演,與其說她是喬丹的母親,不如說是喬丹的經紀人、商業決策者、精神支柱。是她在桑尼唐突地來到家中拜訪時與桑尼有來有回又體面地交鋒;是她說服喬丹去聽聽耐克的合作方案;是她在最後的簽約關頭與品牌進行收入分成的談判,並且拿下了主動權。

德洛麗絲的選角由喬丹本人指定。在拍攝前大本曾經問喬丹:「你希望誰來演你媽媽?」喬丹說:「那肯定是 Viola Davis(維奧拉·戴維斯)。」於是維奧拉拿下了這個角色,並且一直到拍攝結束她才知道自己是由喬丹「欽點」出演。

大本表示,自己注意到喬丹在談論到媽媽德洛麗絲時的神情:「那是一種崇敬、敬畏、愛、感激和純真的表情。」喬丹也說:「如果沒有我媽媽,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維奧拉·戴維斯沒有辜負喬丹與大本的信賴,演活了這名看來有些霸道蠻橫的母親形象。

其他的角色,或大或小,各有特色,都不是扁平化的工具人,都有不錯的發揮,使得這部影片整體看下來相當的不錯。

投稿、合作、加入讀者群

我們在百家號、頭條號、企鵝號、搜狐、知乎、簡書亦有入駐,敬請關注。

我們的作者來自山川河海,因對電影共同的熱愛而聚在一起,在業餘時間堅持原創寫作,堅持每天更新。希望你喜歡我們的文字,喜歡我們分享的一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b7196ee35b6cd30f5c75c9ac5e316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