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三不空,子孫輩輩豐」,「三不空」指什麼呢

2022-04-23     國學周易文化館

原標題:家中三不空,子孫輩輩豐」,「三不空」指什麼呢

中國的文字里也藏著風水?你還真別不信,或許是真的。

比如一個「空」字,我們熟知的詞組有「空虛」、「空曠」 似乎每一個詞中都藏有一種狀態,每一個詞中都蘊含一種情緒。最大的玄妙之處就在這個「空」字。人們一直有「三空」空子孫的說法,其中秘密也是這個「空」字。那麼這個「空」字究竟有何講究?今天天津風水大師就來說說的這「三空」又是哪三空,為何會殃及子孫呢?

1、民以食為天,廚空財不來

我們常常以 「煙火氣」 評判生活的幸福感。所謂有沒有人氣,就要看廚房空不空。如果廚房空空如也,那麼必定缺糧少食,連肚子都填不飽,自是一種極差的風水之兆。幸福生活應該是種什麼景象?必定是不缺衣不少食的。我們吃得好穿得暖,生活才能得到最起碼的保障,才有更多可能創造財富。所以「三空」之一,指的就是廚房。廚房空了,幸福和財富自然不會來。

說廚房太空會殃及子孫,還有一個原因是餐桌上有沒有人氣,多少能看出這家人的香火延續的情況,試想,一個多子多孫的大家族,必定兒孫滿堂,餐桌上熱熱鬧鬧,相反,一個人丁不旺的家中,必然一片孤寡之相,更別提餐桌上有多熱鬧了,所以廚不空,不僅說的是米食物不空,也說的是餐桌不空。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上說,多巴胺能讓人快樂。人要快樂就必須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從哪來?一方面來自運動,另一方面則來自美食。廚房美食豐足,人們必定快樂豐足,只有被美食包圍的生活,才能真正地有滋有味,所以廚中美食有多豐盛,這會直接決定的幸福感。

2、廳堂不空,子孫有福氣

家中除了廚房,還有一個區域是能看出家庭福報的,那就是客廳。其實除了今人,古人對廚房和客廳也極為重視,否則不會用廚房和廳堂的狀態評價一個女子的好壞。古人評說女子,都是「下的廚房,出得廳堂」才算妙人。可見除了廚房,廳堂在人們心中有多重要。

那麼,廳堂不空,又為何會影響到子孫呢?解析這個原因,可以一個不空的廳堂是個什麼狀態?必然人際事業客來客往,人丁興旺。什麼樣的人家才會客來客往?必定是這家主人功成名就,人緣很好,所以他的賓朋才會往來不斷。一個有人緣的家庭,好事是不會斷的。人脈人脈,得先有人才能有脈。如果人不好,必定脈不通。這也就是為什麼廳堂不能空的原因。廳堂一空,獨來獨往,必定成不了事,發不了財。

另外,廳堂招客,也彰顯了主人的品味和氣度,一個混亂不堪的家庭環境,是沒有人願意常來拜訪的。一個不熱情大方的主人,也是招不來客人的。所以廳堂不空,也體現在舒適的家居環境上,主人的品味和品性其中,畢竟誰都喜歡和乾淨整潔、高雅有品的人結交,主人是這樣的堂上君子,子孫必然也是有名氣之士。

家居風水

當然,廳堂不空,不是指室內裝飾要多麼富麗堂皇,更多在於一花一草的情趣。如果主人足夠有品味,自然不會允許自己的居所由金銀堆砌而成。中國古文經典《陋室銘》中的一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體現的不就是主人不俗的生活品味嗎?廳堂的富麗更多表現在趣味上,這也會影響後世子孫的品行品味。由此可見,廳堂不空,實是子孫之福。

3、書房多書,傳承知識

最後要說的一個居室,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掉的,那就是書房。要想世代有福,不僅要廚中有食,廳堂有客,更得腹中有書。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書房是否豐富,能大體看出一個家族的知識傳承,一個沒有知識傳承的家庭,是富不過三代的。

自古有雲「書中自有黃金屋」,其實倒過來理解,黃金也自書中來。只有書房越大,書籍越多,主人的財富才會越旺,一個多書多知的家庭,必定不會輕視教育,都說最好的投資是「教育」,重視教育的家庭就不會生出無知的子孫,這也是為什麼書房不空,會造福後人的原因。

從另一個層面說,愛閱讀的人更加注重知識的力量,世上能四兩撥千斤的只有知識,擁有知識才能創造更多的可能。一個人的力氣可能會隨著年歲的增長用盡,但知識不會因歲月的消逝。反而知識能越積越多,經驗會越積越厚。當人們經過年歲的洗禮,成為一個更有厚度的人,必定能吃定八方。所以裝點書房,最好的裝飾也不是高級磚瓦,而是藏書萬卷,注重書房的人也必定能看到知識的增值效益。秦陽明老師開示只有知識是不會貶值的,知識可以發生更多的知識,知識也能傳承世世代代,前人也許為後人留不下金銀財富,卻可以為後人啟迪智慧,手段就是書籍,所以哪怕沒有別的前輩,只給後人留下一間滿滿當當的書房,也算後人之幸了。

說了那麼多,歸根結底是要明白何為「不空」?何為富有?其實讀懂了題,答案自在其中。不空即富有!越富越有。我們只有讓家中糧油不斷,客來客往,藏書萬卷,才能讓子子孫孫富貴不斷。

細細想來,什麼才是真正的傳承?其實真正的傳承不是要給後世留下金山銀山,而是要讓子孫明白「不空」的智慧,給子孫奮鬥的方向,這才是最好的傳承,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說的是兒孫能靠自己的力量保持室中不空。

從前文中我們總結的,這是不難的,只要兒孫懂得不空的道理,明白不空的智慧,那麼「不空」的狀態自來,願家家戶戶都能世世不空,代代不窮。

對於傳統文化秦陽明老師希望大家遵循「信而不迷」的原則,感謝古人智慧帶給我們的指點,同時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判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a0f42d7e3b0a2b6c9d6bb524d46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