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7歲,別小題大做」,母親帶兒子去女廁,卻遭女遊客斥責

2019-08-29     蕾媽育兒經

文|蕾媽育兒經(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對於父母來說,如何能讓孩子成才是他們每天都會研究的事,但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小,吃喝玩樂最重要,就不教他們如何行為處事,一旦遇到麻煩就用「她還是個孩子」為藉口處理。而情商高的父母,他們都是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認知力,從娃娃記事起就磨鍊性子,這樣的孩子將來都不會差,而前者教出來的孩子就不敢恭維了。

前不久我和朋友去遊樂場玩,在上廁所的時候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個大媽帶著兒子闖進了女廁,男童當著幾位小女孩的面小便,這立馬引起了女孩們家長的斥責,結果大媽來了一句「他才7歲,只是個孩子,別小題大做,你們別讓孩子看不就完了嗎?」說完就堂而皇之的帶兒子出了廁所,給那幾位阿姨氣的面紅耳赤。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小男孩的母親,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快地上廁所,就會把孩子帶進女廁所,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女廁所的其他小女孩。而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就是因為這些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注重孩子的「性別教育」。那麼父母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教孩子這方面的知識呢?

1、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學會避嫌,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所以常常在孩子面前隨意地穿衣服或者上廁所,這是很不雅觀的,隨著孩子一點點長大,如果父母不懂得以身作則,孩子對這方面的認知就會變得很模糊,不會對異性產生羞恥心,將來孩子可能會學習父母在家裡的這些行為。

2、分開睡

在孩子三歲之後,父母就不要和孩子睡在一起了,這不僅能讓孩子儘早獨立,也會增強孩子的性別意識,孩子會漸漸的知道男女有別。除此之外,異性父母更不要與孩子一起洗澡,要做到爸爸幫兒子洗澡,媽媽幫女兒洗澡,這樣孩子會在一點一滴中學會成長。

3、強行灌輸

這是個笨方法,說白了就是總給孩子講道理,要讓孩子男女有別。在孩子長大後,父母就不要帶孩子去異性的公共場合,比如澡堂和廁所等,這樣不僅會給其他人造成困擾,也會讓孩子產生一定的誤解,導致性別意識了解過晚,進而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三歲是孩子性別意識的過渡期,在三歲之前,孩子的性別意識十分模糊,並不懂男孩和女孩有什麼區別,但是在三歲之後,孩子開始好奇,並對男女的衣著、行為和性格等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父母最好在三歲前一段時間就開始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不要總拿她還是個孩子當藉口,否則將來孩子很容易做錯事。

您如何看待此事呢?您有沒有帶過兒子去女廁所呢?

------------------------------

因為專業,所以信賴。我是【蕾媽育兒經】,專業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孕產期知識、母嬰護理、親子成長等問題,希望成為您育兒路上的好搭檔,給予您最專業的育兒指導,期待您的收藏、轉發和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_EF32wBJleJMoPMmT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