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從學而思挖角的樂課力,活成啥樣了?

2020-11-09     鄭勇的自媒體

原標題:曾經從學而思挖角的樂課力,活成啥樣了?

4年前,學而思曾以虛假宣傳為案由請求法院判令某家培訓教育機構賠償3800萬元人民幣。這家培訓教育機構名叫樂課力。那一年,樂課力從學而思一下子挖走了五六十位老師,還連帶帶走了四五千名學生。

樂課力之所以能夠挖角學而思,在於其採取三七合夥分成的形式,給予老師的收入相當於在學而思時的三四倍。那麼,時至今日,樂課力狀況如何呢?

最近,樂課力在線教育板塊負責人陳竹參加了映魅諮詢組織的教育沙龍活動,透露了樂課力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陳竹毫不諱言,樂課力的創始團隊是從學而思出來的。憑藉三七合夥分成模式,樂課力創辦一年半即在上海開設了20家學習中心,學員人數超過2萬人。可以說,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其他培訓教育機構8年、10年的原始積累。之後,樂課力開始將該模式複製到北京、杭州、寧波。不過,一個現實的問題是,樂課力很難重現上海的發展勢頭。

總結創業之初的經驗和教訓,陳竹認為,速度取決於兩個原因,一、事情是人完成的。人從某種程度是稀缺資源,北京的團隊與上海的團隊會有區別。二,客觀市場制約。2015、2016年,樂課力主要開展奧數培訓。彼時,正是校外奧數培訓最火熱的時候,又適逢友商搞飢餓營銷,給了樂課力市場空間。樂課力的發展初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因而並不具備非常強的可複製性。

「本質上,我們用三七分成完成原始積累,屬於資源性的生意。要做大、具備可複製性,就要往產品方向轉型,應該做產品邏輯的生意。」陳竹說,「在完成原始積累之後,樂課力開始向產品和運營方向轉變,形成線下傳統的班課模式和在線雙師模式。」

自2017年起,樂課力開始涉足網校領域,所採用的是最普通的大班直播。直至2018年4月,樂課力才全力投入在線教育的教學研發。陳竹表示,樂課力設計產品完全從教學出發。現在看來,從2018年開始做的產品就是OMO。樂課力可能是第一家正式把這個產品投到市場的機構。

據稱,樂課力的OMO模式,就是讓學生在平時或周末晚上上在線直播課,採用名師主講、100至300人同時在線上課的線上大班;學生在家線上學完之後,再到線下教學點練習。同時,樂課力把學生分到一個個小組裡,根據地理位置的遠近和時間的方便程度,分散到就近的教學點,到輔導老師的班級來輔導練習。

陳竹總結道,首先,樂課力的產品是分層的,分為基礎班、中等班、高端班;其次,按照地理位置分組,在同一個時間段配上兩三個老師,分別滿足不同地理位置的學生的練習需求。可是,這種模式的綜合成本與樂課力線下業務竟然差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樂課力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決定將線上業務全面轉型為在線的學+練,形成樂課力學練雙師。與普通網校雙師的區別在於,樂課力將練習的環節添加上去,而不是僅僅直播授課結束即完成任務。

陳竹認為,OMO模式並不太適合把線下和線上完全融合到核心教學環節中去。最好的模式是線下教學為核心,但要搭配線上;或者線上產品把獲客等一些非核心教學環節放到線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VmLrHUBdHeNs4oxKrI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