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現在的社會,老大打老二,親媽都不帶勸架的嗎?

2019-08-05     榮榮媽養兒記

你說老大跟老二為啥總是要打架?

我家兩小隻打架,向來的套路都是,哥哥不是什麼好鳥,妹妹特別戲精。



四連環操作完,我才會粉末登場。

啥?還有空拍照片,為啥不拉架?

經驗告訴我,提前進場是沒有卵用的。雙拳難敵四手,而且還是兩個戰鬥力都爆表的熊孩子,拉了手還能提踢腳,抱走一個,另一個還追著打,而我抱著的那位也是練得一手用腳踢頭的好功夫,我跟我媽合二人之力拉架都拉不住,被誤傷不說,兩位當事人還都越拉越氣。不如打完哭完發泄完,好整頓。

打完之後咋要咋弄?

昨天晚上,我鋪床單的功夫,這倆就打起來了。

哥哥估計是招惹了在床上看書的妹妹,妹妹厭煩地就下了死手打哥哥,哥哥一急眼也就揍了妹妹,依姐就開始大哭,榮爸一路小跑滅火,依姐哭著告哥哥的狀,哥哥一臉委屈地說:「是妹妹先打的我,還用手摳我的眼睛!」

我全程鋪床單,縱然算是目擊者。

哥哥說妹妹先出手不假,但是誰先招惹的她呀?這一段李大榮斷然是不會說的,他只會委屈地說妹妹狠狠用手摳了他的臉。

而妹妹狀也沒告錯,哥哥的確打了她,還是惡狠狠的,但其實也沒多重,妹妹梨花帶雨的這齣戲有點過。

榮爸是多麼英明神武的人啊,這種性質的打架我們家一天能打10回,沒看見也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於是榮爸趕忙抱起了依姐說:「依依啊,你要記住,打人不能打臉!你看,爸爸每次打哥哥都是打他的屁股,從來不打臉對不?更何況他還是你親哥,以後還要靠臉吃飯!下次他再招你,你就狠狠踹他屁股。」

榮爸這招綿里藏刀厲害,表面上安撫了不懂人事的妹妹,實際上也當著哥哥的批評了妹妹,替哥哥說了話。

哥哥看爸爸沒有怪他,妹妹見爸爸也哄了她,兩個人順利偃旗息鼓,我床單鋪好,權當啥也沒發生地張羅孩子們上床了。

這種案子,我斷了一天了,正好讓上班一天累的要死的榮爸調劑調劑,處理二胎紛爭,和稀泥比爭對錯有用多了。

上了床,關了燈,我嚴肅地站在床邊跟兩小隻說:「媽媽現在去喝口水,你們現在乖乖躺好磨耳朵。如果我回來的時候,看到你們又扭打在一起,你們就都給我出去,回你們自己房間打去,誰也不要跟我一起睡。」

自從大榮獲准可以跟我睡以來,他跟她妹每天都會在月黑風高的夜晚,趁我去洗漱的時候,在床上你一腳我一腳的對攻,打急眼了就會騎到對方身上或壓在對方身上。

別看我家妹妹年紀小,但真下死手啊,不論是身體的肉蛋攻擊,還是用牙用頭的攻擊,都是殺招,經常能把哥哥打哭,有時候還會發明一些神奇招數,前兩天大榮哭著跟我說:「媽,妹妹拿她的大鼻涕抹我的臉!」


哈哈~聽兩小隻彼此告黑狀怕是整個打架過程中我最愛的環節,笑點特別多,還經常有別出心裁的花樣。

每次看他們避重就輕,光說對方不是的時候,我都在感嘆,我的孩兒們,真聰明,將來不出意外絕對不會是個社會傻子。

姊妹之間打架太理所應當了

二胎之間打架,大多源於搶玩具、搶吃的、搶電視遙控器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有時候打架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單純就是你動我一下,我動你一下,然後就打起來了……

兄弟姐妹之間的打架,往往都帶著沒事兒找事兒的嫌疑,閒得無聊了就打兩下,給生活一點調劑。基本不用問對錯,有些是非清楚的,不用我斷,他倆也明白錯在哪兒。

好些個文章都會上綱上線的講一大堆如何在不傷害老大的前提下教導兩小隻和平相處,或者是教孩子如何避免紛爭矛盾或者解決問題。我以一個二胎齡3年半的專業看娃士的經驗來說,基本屬於紙上談兵,完全沒用。

面對自己的親兄弟姐妹,不打架是不可能的,這輩子是不可能的。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同胞競爭」,說的就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間相處的微妙關係。不管是父母的愛,還是個人的表現,有了兩個或是兩個以上孩子之後,他們之間必然會有比較和競爭。

父母的愛由於時間、環境、經歷等諸多因素的掣肘,在孩子看來是一種非常有限的「資源」,雖然我們總會跟老大說「媽媽愛你,二寶出生後我也還會像從前一樣愛你~」也會跟老二說:「媽媽愛你跟愛哥哥一樣多……」

但實際上,父母的陪伴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孩子們又不傻。為了能從父母「有限」的愛和關心之中獲得更大的份額,在兄弟姐妹之間就形成了一種激烈的競爭關係。

最近就特別明顯,因為哥哥要幼小銜接,所以我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倆陪伴哥哥做題,而妹妹就經常會中途故意亂入打斷哥哥,或者是直接拉著我走……


愛不能量化,但孩子會感到孤單。這種被冷落的感覺是實打實的,是無論你說多少遍「媽媽愛你」也彌補不了的空虛。

所以,再理智再得體的孩子,回到家面對自己的弟妹,也是一樣該打打該欠欠。對外人那套謙虛禮貌、助人為樂的理論,放到家裡,都適用不了。

我們認為兄弟姐妹之間流著相同的血液,擁有著最為相似的基因,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彼此相愛,相互扶持。但事實上,這個願望美好,需要我們去經營,相反的,爭吵打鬧似乎才是註定了的、更符合物競天擇規律的。

別試圖去打造一個兄友弟恭的家庭,因為那才是畸形的。

打就打唄,別太上頭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吵吵鬧鬧是上帝賜予孩子的禮物,孩子們在吵鬧中長身體,長智力。」

衝突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對孩子融入社會生活有著獨特的價值。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往往會下意識地去儘快結束掉這個衝突,但其實更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收穫經驗。即使是沒有很好的解決衝突,失敗的經歷也是也是一種經驗的積累。

分享、等待、輪流等價值觀,以及如何與他人相處的技能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孩子在吵吵鬧鬧中學習來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往更具有往創造性。

打架其實也能學到很多東西,比如:

1、明白這個世界不是圍繞著自己轉的

2歲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他們開始以自我為中心,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認為什麼都是我的,在共同活動中會爭吵、互不相讓。

對於別人家孩子,我們往往會因為面子,要求孩子謙讓。如果兩個都是自己的,反而好辦,誰先拿到誰或者誰的玩具誰說了算。

我會教導哥哥:「如果你想要妹妹手裡的玩具,就找別的跟妹妹換。如果你妹不換,就請你豁出你的大臉,好好的哄哄你妹。」依姐威武,吃軟不吃硬,只要不從她手裡硬搶,好好說多半都會就範。

也會告訴妹妹:「如果哥哥先拿到,那麼哥哥有權處置這個玩具,即便是你的,也要先問過哥哥。」

雖然並不是每次都會按照我說的做,上頭了還是會直接用打架解決問題,可一旦孩子嘗試著用我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時,他們會發現,協商和謙讓 遠比用武力省事兒的多,更容易達到目的。

2、衝突有助於get交往技巧

見過我家依姐的人都會驚訝,我去,這個小姑娘也太會說了吧~



沒錯,跟哥哥無數次的交涉以及無數次的告黑狀,可以練就她的語言表達能力。她能很好的避重就輕,說清楚哥哥錯在哪,並且絕口不提對自己不利的部分,這種心機和談吐,沒有一個愛掐架的老大是練不出來的。

你想想看,大榮5歲半,依姐才3歲多,如果嘴皮子說不清楚,不是要經常吃啞巴虧了嗎?

隨著妹妹一天天長大,互相告狀的時候,大榮是經常告不贏的,這就是老二得天獨厚的技能點——憑你比我大,口齒伶俐有啥用,巧舌如簧,專找爸爸媽媽的痛點說,才重要。

妹妹最喜歡用的句式就是:「我在這兒好好的,都沒有×××,哥哥就打我……嗚嗚嗚嗚~」李大榮經常看著他妹演的很嗨,自己在哪跺腳說:「你這個臭屁妹妹!」

哈哈哈哈,我就說,告黑狀這一趴是最有樂趣的。

亂入一段妹妹數落他的哥哥為啥要踩他的恐龍和偷吃她的零食的視頻,你就知道這丫頭有多厲害,李大榮有多包子。

許多父母都認為,替孩子解決問題是自己分內的事情,而且只有自己才能有最好的辦法。殊不知,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時,往往更具有智慧。

對於二胎家庭來說,兄弟姐妹之間打架,往往不是為了孰是孰非,很多時候就是閒的沒事兒,彼此欠招一下然後切磋一下腹黑本領,然後坐等媽媽著急忙慌的趕過來滅火而已,這也算一種生活樂趣。

別期待這他們會因為年齡越來越大,而有所改觀,從小掐到大的姊妹幾個才是真愛。另外,似乎年齡差距大一些,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一樣掐的花樣百出。

在家裡掐的多狠,到了外面就會多團結。幼兒園老師經常吐槽說這倆在幼兒園太愛抱抱了,沒事兒倆人就抱抱。


能有個人肆無忌憚的鬧脾氣,也蠻幸福的,鬧完就完,沒有嫌隙。兄弟姐妹如此,夫妻之間也是如此。


關注【榮榮媽養兒記】微信公眾號,更多育兒好文和超低價團購等著你。看一個普通二胎媽如何哭著笑著跟帶大孩子,最接地氣的育兒乾貨,保證不同於一般的妖艷貨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VaWhGwBvvf6VcSZHtOn.html








端午安康

202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