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輔食之初,為何最需添加的是肉類?咋添加?豬肉漲錢也別含糊

2019-10-31   龍寶育兒

表妹家的寶寶六個半月了,我經常帶著女兒去她家玩,有時候做輔食的時候,表妹就多做一點,讓女兒也嘗嘗,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寶寶吃的輔食中,很難見到肉類,於是好奇地問,為什麼不給寶寶吃肉呢?表妹感到很奇怪?這麼小的孩子哪能吃肉?肉多難消化呀?

好像很多媽媽都有這個認知,寶寶的輔食要以好消化為主,比如米粉,蔬菜泥,蘿蔔泥,土豆泥,這些要先給寶寶添加,肉類添加是以後的事情,寶寶吃多了難消化,還容易上火,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寶寶到底能不能吃肉,怎樣吃肉,什麼時候吃肉,這是一門學問。

搬出權威來說服大家,在《中國嬰幼兒喂養狀況白皮書》中提到,中國嬰幼兒輔食添加不科學情況突出,嬰幼兒輔食的添加時間通常為6月齡,最需要添加的是瘦肉類,那麼寶寶如何添加肉類,什麼時間添加肉類?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輔食中,瘦肉類為什麼很重要?

在寶寶出生後的六個月內,從母體中帶出來的鐵是完全夠用的,但是六個月後,寶寶就需要補鐵了,所以寶寶第一口米粉,必須是富含鐵的米粉,而不是家裡製作的米粉,瘦肉類的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和鐵的含量非常豐富,且營養的密度高,能夠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寶寶的輔食添加之初,不應該缺少瘦肉類的食物。

瘦肉輔食應該怎麼做呢?

很多媽媽認為,瘦肉柴柴的,大人咀嚼起來都費勁,更別說才長了兩顆牙的寶寶?瘦肉的纖維比較粗,就比較講究方法了,如果把瘦肉打碎,做成肉泥,肉丸等,寶寶就可以吃了,當然,也可以把肉做成肉鬆,添加在寶寶的米粉里,如果媽媽嫌麻煩,也可以購買現成的肉泥給寶寶吃,這樣的肉比較軟嫩,寶寶就容易消化和吸收了。

寶寶應該吃多少肉,每個月都是有標準的

在寶寶6-7月齡,剛剛添加輔食的時候,每天吃5-15克肉類就足夠了,8-9月齡,每天攝入15-40克肉類,10-11月齡,寶寶每天吃40-70克肉類,當然,每個寶寶的飯量是不一樣的,媽媽可以根據孩子的飲食量進行調整。

肉類分為好多種,寶寶添加的肉類順序是什麼?

很多媽媽建議,寶寶的第一口肉應該是魚肉,其實,魚肉是很容易過敏的,應該稍後添加,肉類分為白肉類和紅肉類,寶寶應該先從紅肉類開始,因為紅肉類更富含鐵,其中的亞鐵血紅素鐵,很容易被寶寶吸收,比如豬肉、牛肉都是不錯的選擇,稍後是白肉類,雞鴨魚蝦等,如果媽媽掌握不好克數,可以從一勺尖開始,然後逐步添加,一種食物吃了,先觀察幾天,然後再給寶寶換另一種食物。

其實寶寶添加動物性食物的順序應該為,肉泥,蛋黃,肝泥,動物血泥,魚泥,蝦泥和全蛋,然後是肉末,應該以畜肉沫為先,後面再添加禽肉沫,期間,可以陸續給寶寶添加蔬菜泥,果泥,碎蔬菜和碎水果顆粒,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應該讓食物多元化。

如今豬肉漲錢了,但是為了寶寶,媽媽還是別含糊,如果您的寶寶已經過了六月齡,吃了米粉,部分根莖類蔬菜,腸胃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就要儘早進行肉類的添加了,給寶寶及時補充鐵和蛋白質,讓寶寶成長得更強壯。